拥抱文化多样性,共建文明百花园

作者: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年11月06日

11月1日,北京首钢园,2023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文化创新主题论坛结束后,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代表手拉手合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著名作家梁晓声曾着迷地想过一个问题,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火时,年方几何呢?他思考的结论是:既然普罗米修斯曾与“不老青年”太阳神阿波罗对饮,那么,估计普罗米修斯也是个大青年。

    日前,在2023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文化创新主题论坛上,梁晓声说:“未来是从现在开始的。在和平的路口,今日之青年与未来之青年因为心是相通的,而能达成思想的汇合。人类之命运不应该不是,最终也不可能不是一个共同体。”2023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文化创新主题论坛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组委会主办,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

    青年的力量和温度,令人着迷,更令人期待。

    中国环球旅行家冯静,完成了“南极探险史上人类首次仅靠双脚到达难抵极(Pole of Inaccessibility简称POI)”的奇迹。

    在两届奥运会跆拳道女子冠军、世界跆拳道联合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吴静钰看来,奥林匹克赛场就是一个让全世界优秀运动员、优秀青年交流的平台。每一次比赛,彼此之间既有体育竞技交流,也有文化、教育的交流。

    南非国家青年发展署执行主席埃珊达·卢瓦卡说,文化一定会在促进青年团结、夯实伙伴关系中发挥核心作用,而创新将为推动这一崇高事业发展提供重要驱动。

    这个世界永远可以相信青年的力量,而文化多样性可以更好地赋能青年成长。

    抱持理想,开创未来

    在2023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文化创新主题论坛上,梁晓声以《抱持理想,开创未来》为题发表演讲时提出,几乎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神话故事、英雄史诗,其中都不乏青年形象。“我们人类特别本能地,对青年报以终极性的希望。也就是说,中老年人都明白,本民族的命运怎样?自己国家的前途怎样?全人类的未来怎样,完全取决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怎样。这是唯一答案,绝无第二种答案。”

    很多人第一次见到冯静时,会觉得这个姑娘带来一种强烈的“反差感”。

    冯静13年前因为读到别人骑自行车环球旅行的故事,开始尝试独立旅行。在一次次经验积累中,她意识到旅行并非只是放松娱乐,而是“自我教育”的过程。2014年年底在秘鲁旅行时,冯静有了徒步前往南极大陆难抵极的想法。“当时我不会滑雪,也没有运动基础,完全从零开始。”

    经过一系列准备,冯静先于2017年年底从南极大陆大力湾(Hercules Inlet)出发,用时52天,徒步1130公里,远征地理南极点,作为适应性训练。

    冯静所发起的“行则将至”远征队一共3人,2019年11月7日从南极大陆俄罗斯新拉扎列夫考察站附近的阿斯特里德公主海岸出发,历时80天,穿越1800多公里,于北京时间2020年1月25日晚7点18分,徒步抵达难抵极——坐标S82°6.655′ E55°1.957′,海拔3715米。这是人类第一次依靠双脚到达此地。

    在“行则将至”远征队之前,还从没有人用双脚走到POI,是环球旅行多年积淀的视野引领冯静走向这道窄门。“我身高164cm,体重50公斤,腿短步幅小,也不够强壮,在远征者中属于先天不足。唯一可以依靠的是拼上一切的决心。力量来自反复的失败,智慧源自早先的错误,经验来自没有经验,决心来自以上每一点。在中国,极地探险不是原生文化。我从零起步,一直到实现目标,用了5年。远征从来没有捷径,唯一的路就在脚下,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的前面。”

    冯静感慨,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人尝试做前人不曾做到的事情,超越自我、突破极限,抵达一个又一个难抵极的努力永无止境。

    成为青年使者,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

    埃珊达·卢瓦卡认为,本次论坛真正实现了让“不同的人团结起来”。“和而不同,多元而不分裂。让我们从各自的最低接受限度向前迈进一步,共同认识到,差异饱含着巨大的能量,不但能丰富青年之间的交往互动,而且能够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共同愿景。”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表示:“繁荣中国青年文化,这是一道中国课题。中国始终鼓励青年在参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展现青春活力。”

    宁琦提到,近年来不断加强做实“留学北大计划”“北京大学国际发展战略”等金牌项目,先后共有来自195个国家的11万名留学生在北大求学。他们将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讲述给更多人,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青年使者。

    “促进全球文化融通,这是一道世界课题。”宁琦说。

    冯静到过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她看来,环球旅行本身有一个进阶的过程,旅行者最初的身份仅仅是观察者,随着视野不断开阔,才有机会参与当地人的生活。越融入他们的生存环境,越能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

    在多年旅行和探险过程中,她遇到了全球多个国家的旅行者、探险者。在冯静看来,“对未知的渴望和热情”是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世界青年的共通之处,“人生就是一个突破自我局限的过程”。

    “琵琶其实是混血儿。”中国青年琵琶演奏家柳青瑶说,琵琶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盛唐时期,技艺达到了一个顶峰,琵琶“融合着多民族国家的血液”。

    柳青瑶说,琵琶演奏“有柔有刚”,还可以和很多交响乐作品融合在一起。“琵琶是一种屹立在世界音乐艺术之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其他乐器一样‘和而不同’的存在。”

    传承传统文化,激发创新活力,讲好中国和世界的故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说,青年处于文化创新活动的前沿,具有无限可能性,能够创造新的表达形式,但同时,青年也是受当前挑战影响最大的群体。他呼吁,必须要投资青年,让他们成为文化创新的推动者,并且要营造一个支持文化创新的环境,创建一个重视多样性和创造性的社会。

    文化多样性赋能青年成长,而青年更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力量。

    柳青瑶在论坛现场演唱了一首《茉莉花》。她微笑着向外国嘉宾们介绍,如此美丽的一首歌,“是我们中国家喻户晓的民歌,同时也是著名歌剧音乐家普契尼的作品《图兰朵》的主题旋律之一”。

    柳青瑶郑重地说:“大家可以看到,This is the power of music(这就是音乐的力量),所以我们中国民乐的声音其实也是世界的声音,我们中国民族乐器不仅能够讲述中国故事,也能讲好世界故事。”

    传承传统文化,激发创新活力,学习全新科技,是青年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青年创意领袖组织创意总监埃德纳米乌基·艾果巴辛姆温说,霹雳舞入选巴黎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他们希望借此“东风”让各国青年走得更远。“不仅仅是推动舞蹈,还要推动大家走到一起,让大家成为艺术家和运动员。”

    沙特阿拉伯经济规划部顾问、二十国集团青年会议主席奥斯曼·阿尔莫玛说:“提升文化自信,一定要做好文化传承。我们不光要文化创新,也要做好文化传承的工作。”

    冯静认为,信息时代是双刃剑。一方面,青年身处信息洪流之中,可以终生学习,开放思维,突破自身局限性;开阔的视野会弱化刻板印象和文化偏见,进而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但是,信息过载也带来知识碎片化。“专注而持久地学习,深耕某一领域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冯静觉得,青年要善用科技进行互动。“AI翻译技术进化,人类进入无障碍沟通时代。Z世代有机会自由表达,与世界各地的人分享自己的文化和观点。”

    另外,在她看来,青年要积极关注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Z世代享有时代红利同时也要肩负时代责任”,任何目标唯有通过行动才能实现,日常生活中青年可以从每一点小事做起,共同推动世界变好。

【责任编辑:姜蕾,郭韶明,齐征,谢宛霏,张玉佳,程璨】

襄阳青年歌手创作《诸葛说》MV 用音乐讲述三国传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3 16:55:09

这九五后导演讲述的藏地寓言,像“剧本杀”

中国青年报2023-11-02 09:14:50

如果给“骆驼祥子”一次重来的机会

中国青年报2023-11-01 08:44:20

走进阿坝,领略博巴森根背后的爱国情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31 22:31:52

收藏上千“技能”的博物馆怎么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31 16:15:18

发掘甲午海战沉舰 考古让历史浮出水面

中国青年报2023-10-31 09:07:26

青年范儿·文化场|《敦煌师父》在传承中寻求创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30 15: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