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吴普特:未来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走学科交叉的道路

作者:张成杰 实习生 李昌瑞 来源:澎湃新闻2023年11月04日

近日,在北京平谷召开的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来自全球多国农林高校的校长汇聚北京,召开“世界农业高校校长论坛”。

论坛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发表了《未来农业与大学的使命》主旨演讲,他围绕“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未来农业的特征与内涵”、“农业大学的职责与使命”等方面进行了生动阐述。

吴普特表示,未来农业将主要有以下六个特征:一是三产融合,即农业生产要和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主体多元,即各种形式的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合作社、家庭农场多元发展;三是绿色发展,决不能过分牺牲自然资源来换取产量增长;四是健康引领,即通过健康食品生产来防患未然地增强人民健康;五是装备智能,即推广高效率的农机和智能设备使得农业生产不再需要过密的劳动力投入;六是全球配置,即从全球视野出发配置农业资源和建立安全可靠的供应链。

基于以上六个特征,吴普特将未来农业定义为“以绿色发展和健康理念为指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以生命科学和智能技术为科技支撑,同时考虑全球配置特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业态多样丰富、经营主体多元的产业体系。”

吴普特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农业将会涌现出一批新的产业和业态:“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交叉融合,一定会催生生物产业如合成生物学、生物育种;和医学交叉融合会催生健康产业如营养健康、保健食品;与生态环境科学交叉融合则会催生生态产业,包括生物农业、生物肥料……”

在吴普特看来,多学科交叉创新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农业领域的学科交叉目的是,为了解决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单一学科解决不了的问题。多学科交叉创新不仅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还会产生新的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

谈及农业大学的职责和使命,他直言,“农业高校目前的职责和使命,就是为国家未来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强国的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的支持。”

吴普特介绍,2018年我们提出了在学校建一个未来农业研究院的设想,2019年就得到了教育部的批复,由于种种原因建设地点发生了变化。我们建设未来农研院,当时一个基本的目的是“探索、优化、创新”,即“探索未来农业发展的战略路径,优化农业学科专业结构,创新未来农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我不知道它的战略路径是什么,学科和专业怎么样去进行优化,我们更不知道未来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到底应该怎么培养。”吴普特坦言,但是我们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走学科交叉的道路,所以我们就提出要建一个未来农业研究院。

【责任编辑:于璧嘉】

襄阳青年歌手创作《诸葛说》MV 用音乐讲述三国传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1-03 16:55:09

这九五后导演讲述的藏地寓言,像“剧本杀”

中国青年报2023-11-02 09:14:50

如果给“骆驼祥子”一次重来的机会

中国青年报2023-11-01 08:44:20

走进阿坝,领略博巴森根背后的爱国情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31 22:31:52

收藏上千“技能”的博物馆怎么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31 16:15:18

发掘甲午海战沉舰 考古让历史浮出水面

中国青年报2023-10-31 09:07:26

青年范儿·文化场|《敦煌师父》在传承中寻求创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10-30 15: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