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念好“发展经” 海南自贸港“踏浪前行”

作者:任明超 黄丽臻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年07月25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任明超 实习生 黄丽臻

明亮整洁的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挡不住负责人脸上的笑容;翠绿的山野中,田间耕作的村民们眼里透着喜悦;壮观的港口码头上,工人自豪地演示着一键操作的装卸臂,巨大的机器开始移动,精准的连接对位,让观者连连赞叹……

日前,“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海南省,从车间、田间到港口,记者看到,海南自贸港建设正有力有序,向着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新征程迈进。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桂刚介绍,海南全省上下紧抓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这一千载难逢历史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顺利开局,先后出台180多个政策文件,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硕果累累。海南省经济发展更是跑出“加速度”,2020-2021年,两年GDP平均增速达到7.3%,排名全国第一。2022年GDP达到6818.2亿元,5年来累计提高26.5%。截至今年5月底,海南全省实有经营主体达到285万户,增速连续39个月保持全国第一。

澳斯卡粮油外观。黄丽臻/摄

优质政策“经”,企业有活力

在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斯卡粮油”),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与图片展示着几年来企业发展的路程。

澳斯卡粮油成立于2020年8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该企业成为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引进的首家大型实体企业,也是首个建成投产的生产性项目。目前,澳斯卡粮油已成长为海南唯一年加工能力超百万吨的粮油企业,整个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

“没有自贸港的政策,就不能发展得这么好,现在发展得很快、很迅速。”澳斯卡粮油董事长张慧介绍,公司现在已经享受了自用进口设备零关税政策、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以及“双15%”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政策等等,这些政策对公司降低成本、增加公司竞争力起到了很大作用。

除了政策红利外,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店小二”的服务理念也对企业落地、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洪光谈道:“我们帮助区外的企业落地、运用政策,从建设到投产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都会跟踪服务。”

“(我们)对海南自贸港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亲和(海南)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亲和智能”) 是一家交互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服务公司,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赵健在2020年来到海南自贸港,带领亲和智能落户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

亲和智能首席执行官赵健。黄丽臻/摄

该产业园是海南自由贸易港13个重点园区之一。 这两年,赵健看到,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有许多政策很吸引人。尤其对于人工智能企业,人员流动、资金流动便利非常重要,加上税收减免和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海南正吸引越来越多高科技人才。

海南复兴城产业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产业总经理吴清吉介绍,复兴城从昔日的“餐饮一条街”转型成为海南省互联网信息产业“第一园”,相关政策功不可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两年多,复兴城产业园的营收和税收金额分别达到了3000亿元、150亿元。”

位于海南省临高县金牌港开发区于1992年开始建立,一直举步维艰,到了2021年12月,只剩4家临近破产的企业。这两年却打了个“翻身仗”,蜕变为海南省营商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

金牌港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马宏瑞认为这是金牌港开发区利用了区位优势,用好了自贸港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

只用了一年多,目前,金牌港开发区已签约投资企业30家,26家企业已拿地开工建设,7家企业已投产。

已落户金牌港开发区的龙庆建设集团总经理李延国对开发区的“跑腿服务”印象深刻。他说,开发区主动来找企业,而不是等着企业去找他,“既不来干扰企业经营,又随时想着为企业服务。”

特色产业“经”,乡村新气象

位于海南岛西部中心城市的嘉禾共享农庄创办人周金枝有很多创办共享农庄的故事。周金枝介绍,2013年以前,嘉禾共享农庄所在地一片荒凉,如今已经变成集种植、加工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的共享农庄。2023年,农庄全平台销售额预计将达到2.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嘉禾共享农庄进驻儋州市南丰镇油文村以来,2021年村集体经济增收308.25万元,3000余名周边群众人均增收1350多元。

统计显示,嘉禾共享农庄通过将资源多渠道共享、提供先进种植技术与产品销路等多种方法,用自身发展优势带动脱贫户,已向南丰、东成等10个镇的脱贫户11000多人发放分红收益约1000万元,解决了周边150名村民就业。

毛纳村水满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王莹。黄丽臻/摄

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五指山市的毛纳村是这两年的“明星村”。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毛纳村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

“我们新建了茶坊,盖了新厨房,还搭建了现代风格的茶室。”茶坊主人、村民王菊茹说,毛纳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去年有大约8万多元的收入,比之前的状况好太多了。”

“近几年村民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发展特色茶产业。”五指山市水满乡组织委员王莹介绍,毛纳村以“小而美、美而精”为定位实现茶产业差异化发展,2022年,毛纳村茶叶种植面积约1800亩,茶青收入245.7万元,同比增长150%,茶叶平均每年为每户农户带来了过万元收入。

统计数据也佐证了毛纳村的“火热”:2022年4月以来,毛纳村累计接待游客14.24万人次,同比增长486.22%;旅游收入达712.40万元,同比增长486.29%。

高端科技“经”,港区强起来

“新技术和新工艺是八所港智慧港口建设的发展思路,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新途径,以此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海南省东方市八所港第二装卸区总经理张生琦亲历了海南省东方市八所港近年来的规模化、集中化、智能化历程。

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八所港与全国沿海各港以及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贸易往来,还是海南省目前最大的危险化学品转输港口。

“我旁边的是智能装卸臂,这是全球首台套智能船用装卸臂,也是液体化工码头全球首台套应用。长期以来,装卸臂作为危化品码头主要专业设备,操作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操作,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伴随一定的安全风险。现在我们应用了前沿技术,智能装卸臂已经实现一键操作,自动连接自动对位。”伴随着张生琦的讲解,控制室内操作员按下一键对接启动键,体型庞大的装卸设备仅5分钟左右就完成了对油船集油口对接。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华。黄丽臻/摄

“从2021年7月13日开工建设至今,‘玲珑一号’已经安全建造了715天,项目总体进展比较顺利。”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华在位于昌江黎族自治县的核能与产业园区向记者阐释我国核电领域的最新高科技。

孙华说,“玲珑一号”是基于中核集团三十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行经验,通过十余年自主研发,具有中核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压水堆堆型,是继研发推出先进百万千瓦级“华龙一号”后的又一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孙华表示,“玲龙一号”作为全球首个开通的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核电装置,将助力我国模块化小型堆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该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可满足52.6万户家庭一年生活所需,每台机组每年发电相当于减少88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种植树木750万棵。


【责任编辑:宁迪】

莫奈、梵高等36位大师47件现代主义真迹来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16 20:00:33

逾1500动漫IP将亮相第十三届中国漫博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13 11:53:01

“倒过来看”的小成本网剧,出圈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13 09:29:35

超凡想象力中的“诗境” 《长安三万里》带你孩子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12 09:30:36

豆瓣8.3,“她综”+“迷综”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7-11 21:40:41

用双脚去“读一本读不完的书”

中国青年报2023-07-11 0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