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培养孩子不能只看重成绩
近日,一位父亲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称,自己去了一趟儿子的学校,突然就不想训他了。孩子虽然成绩一般,但知恩图报,热情开朗,与人为善。自己可以接受孩子的平庸,毕竟正确的三观和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这位父亲的态度,也给众多陷在应试教育思维中无法自拔的父母敲响了警钟。无视孩子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机械式的传统方法,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片面追求成绩的教育方式早就该摈弃了。想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要尽快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必须要把孩子的道德品质放在和成绩同等重要的地位。
《战国策》里有一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要对孩子全面培养,把道德品质与成绩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听过不少这样的事,父母对子女全身心地付出,却培养出了一些无情无义自私自利的孩子。前些年在浦东机场一个留学生因为学费问题连捅母亲九刀,引发了很多人对中国式“望子成龙”教育的反思;那个十六岁考上博士的天才少年逼迫父母买房,让很多人开始思考“唯成绩论”的教育方式的弊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血淋淋的教训逐渐被淡忘,家长仍然在“鸡娃”,不孝子孙的新闻经常出现。究其原因,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只抓成绩,忽视了道德品德的培养,没有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了成绩,父母对孩子进行了“巨婴式”培养——只管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把孩子培养成了不能自理,不会谦让,不懂感恩,不会奉献的利己主义者。
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独立的人格与鼓励孩子提高成绩并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一体的。学习成绩好也许可以帮助一个人爬得更高,而思想道德的培养则是衡量一个人走多远的标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家长们要转变思想观念,把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