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好演员自带流量

作者:于国鹏 来源:大众日报2023年05月10日

大众日报记者 于国鹏

日前,中国视协副主席、著名演员李幼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我心中,演员就是演戏的,好演员是演出来的,不是炒出来的。”这是一位老艺术家的心声,是一位优秀艺术家对艺术理想的朴素表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观众对演员的期待也正在于此。

针对文艺领域“饭圈”文化、唯流量论等行业乱象,李幼斌在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杂志采访时,非常坦率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前些年,‘饭圈’文化确实带来了一些流量,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是由利益驱使的,我觉得这种现象长久不了。”

他结合自己的演艺经历进一步解释:“我不喜欢也不参加综艺和真人秀,年轻时不参加,现在这个岁数更不会参加。因为在我心中,演员就是演戏的,好演员是演出来的,不是炒出来的。有些演员尤其是年轻演员可能是奔着赚钱去的,但你不能在综艺节目中男不男、女不女的,电视机、手机屏幕前很多年轻观众会受到综艺节目的影响,千万别把年轻一代带坏了。”

在我的理解中,李幼斌说的这些话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演员要认真考虑把戏演好,这其实也是演员的基本功;二是演戏要肯下力气。说白了,这两条,一是悟性,二是责任感。

李幼斌自己就是这么干的。《闯关东》中的朱开山、《亮剑》中的李云龙,李幼斌饰演的这些角色,个个深入人心。为了把这些角色演好,他努力琢磨角色,努力把人物的个性演出来,把角色演成不同于其他的“这一个”。正是因为琢磨透了,他才能演活角色。在肯下力气方面,他也堪为示范。

演员该如何琢磨角色?我们不妨再去看看一直热到今天的《亮剑》。在《亮剑》中,李云龙是一个大家以前从没见过的人物形象。在剧本创作阶段,编剧已经为这个形象的塑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李幼斌曾说,读完剧本后,有一个很清晰的感觉,这个角色“一身毛病,也有点儿痞气”,但很真实。这正是李云龙这个人物的独特之处。作为演员,怎样才能把这个“不一样”表现好呢?从电视剧中可以看到,李幼斌从头至尾紧紧把握住了两点,一方面,努力张扬人物的个性,另一方面,努力把握好收放的分寸。李幼斌饰演李云龙时,举手投足间,似乎不自觉地就带着那“一身毛病”,给人的感觉他就是这么个人,他就是李云龙。但是,这“一身毛病”并没有淹没人物,在李云龙身上,这些小毛病并没影响到“死也要死得像个爷们儿”的豪迈之气,痞气也并未遮蔽掉“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脸,要是不敢亮剑,那才叫丢脸”的无畏精神。这样一集一集演下来,李幼斌把人物的长处演出来了,把缺点也演出来了,而且放得出去,又能收得回来,表演自然得体,从容不迫,塑造出了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形象。这样一个以前没有见过的个性十足的李云龙,怎能不让人印象深刻?

可贵之处还在于,李幼斌在此基础上继续往更深一层里琢磨。这更深的一层是什么呢?就是考虑支撑人物“亮剑”的精气神到底来自哪里。往深里这么一思考就会发现,人物的豪迈之气和无畏精神,最根本的还是来自信仰。因为有信仰,李云龙才能在战场上经受住血与火的严酷考验,才能一路走来既不惧于威胁,也不动心于利诱;由此进一步延伸,我们的队伍也正是靠着党的领导,正是因为有坚定的信仰,才能团结一致,并靠着信仰激励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凭借智慧和勇气,不断战胜敌人。把这个问题琢磨透彻了,把这个脉络梳理清楚了,然后把这些内容通过表演传达出来,收益是多方面的:李云龙的形象获得了进一步提升,亮剑精神获得进一步升华,电视剧《亮剑》的主题获得进一步深化,观众也从中受到了教育和鼓舞。

有些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其中不乏大投入大制作的作品,恰恰在这方面存在欠缺——有的片面强调个人英雄主义,有的着重渲染激烈的战斗场面,偏偏没有把我们能够不断打胜仗的根本原因讲清楚。如果仅仅靠着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或者仅仅依靠有勇无谋的猛攻猛打,我们是无法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更无法实现由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在饰演李云龙时,李幼斌把信仰的力量演出来了;在《亮剑》中,那些人、那些事把我们的军队能够不断打胜仗的根本原因讲清楚了。这样一个李云龙,这样一部《亮剑》,大家又怎会不爱看?

李幼斌不仅善于琢磨角色,也肯下力气演。这方面,我有过亲历。在电视剧《闯关东》拍摄过程中,我曾到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的片场采访。当时,虽然还是9月份,但当地早晚的气温已经很低,甚至接近冰点,临近傍晚都要穿上毛衣和厚外套。剧中,有淘金的情节。李幼斌和其他演员一起,站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拍摄淘金的段落。不用说,在水里站上一小会儿,腿脚就会冻麻木了。有时候,需要拍摄一些大场面,还有的镜头需要反复拍摄好几遍,演员们长时间站在水里,这种辛苦可想而知。李幼斌专门带了一把躺椅,放在场地外,拍摄间隙,赶紧上岸,披上一件绿色军大衣,躺在上面暖和、休息一会。所有需要个人出演的镜头,他都坚持拍完。这种敬业精神、这种责任感,着实让人敬佩。我不由得想到,现在的一些年轻演员,拍戏时是吃不了这种苦的。稍微有点难度,或者辛苦点儿的镜头,他们都要找替身拍。也有的草草拍摄一点儿基本素材,然后由工作人员通过后期或运用特效去制作合成。这样的年轻人,无论是专业水准还是敬业精神,真该向李幼斌这些老前辈们好好学习。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无论古今中外,创作者都希望能够不断创作出“不一样”的艺术形象。那些流传成为经典的作品,之所以流传成为经典,往往也是因为塑造出了一个或数个“不一样”的艺术形象。即以《水浒传》为例。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对这部小说大加赞赏:“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原因何在?金圣叹说:“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那么,这“一百八样”是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金圣叹认为,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且看这句话:“我这两把大斧多时不曾发市,听得打州劫县,他也在厅边欢喜!哥哥拨与我五百小喽啰,抢到大名,把那鸟城池砍做肉地,救出卢员外、石三郎,也使我哑道童吐口宿气!又教我做事做彻,岂不快活?”看完后,你能猜出是谁说的吗?只要看过这本书,一眼就能看出这似谁的“性情”,一下子就能判断出这是谁的“声口”——不是黑旋风李逵,还会是谁!

一部作品,会因为塑造出多姿多彩的不一样的艺术形象而流传成为经典。演员也是如此。如果塑造不出光彩照人的“不一样”的艺术形象,又何以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如果选择了艺术这条路,走起来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的。李幼斌就直言不讳地表示:“一个演员没有作品,光炒作只会令人生厌。”只想靠着炒作,或许能走几次捷径,吸一些流量,但终归不会长久。好好锤炼表演水平,努力塑造“不一样”的角色,才是正路子,才能走得稳。演得好,会自生光彩,自带流量,又何须费尽心思炒作。

【责任编辑:李丹萍】

守护困在信息系统“盲区”的生僻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5-10 09:22:27

如果为百余年的芳华唱首歌?00后们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5-09 12:30:00

潮音·2023新民歌挑战赛总决赛

广西广播电视台2023-05-09 19:00:00

漳州青年真情演绎《我们同唱一首歌》MV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5-08 12:30:00

原创MV《逐梦无畏》,愿青年人勇敢逐梦,无畏困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5-08 21:30:00

《检察风云》导演麦兆辉:从来没人找我拍爱情故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5-05 15:45:02

第十届乌镇戏剧节10月19日启幕,周迅胡歌任艺术委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5-05 15: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