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纪录电影《落地生根》:“直过村”的四年脱贫真实影像档案

作者:黄小河 来源:澎湃新闻2023年04月22日

澎湃新闻记者 黄小河

聚焦云南怒江沙瓦村四年脱贫历程的纪录电影《落地生根》4月20日在全国院线上映。影片根植于云南怒江沙瓦村的历史与现实,用饱含深情的镜头语言,将观众带到脱贫攻坚的前沿,看大山深处翻天覆地的变化。

《落地生根》海报

居住在世代与世隔绝的沙瓦村的怒族人,属于罕见的“直过民族”。“直过民族”特指新中国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他们所居村寨就被称为“直过村”“直过村寨”。

“说要让贫困的老百姓脱贫,就一定要脱了贫,就是说话算数、落地生根——它讲的是政府的信誉。” 4月19日晚,《落地生根》在上海举办的特映会上,导演柴红芳这样诠释片名的含义。

“通过这部影片的放映和宣传,为改变他们的命运起到更大的作用”

沙瓦村坐落在怒江大峡谷碧罗雪山深处,位于中国最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这里交通极为不便,村里能通行的只有一条小山路,肩背人扛是唯一的交通方式。村民家里的冰箱坏了,维修工以“走你们沙瓦的山路,我害怕”为由拒绝上山,村民只能步行4个多小时,将冰箱背下山去修;村里有人病倒,全村汇集男丁,轮流抬担架,一步步把病人抬下山治病。

虽然生活艰苦,母牛舐犊,小鸡破壳,母猪生崽儿,大锅做爆米花、酿苞谷酒,沙瓦村的美景和淳朴村民的生活,配上柴红芳根据当地民歌改编创作的背景音乐,让观众不自觉地沉浸在自然流淌的故事中。

映后,有位观众感慨万千:“片中背冰箱、抬病人特别让我触动。我的老家2017年才通的公路,离最近的乡镇步行也要两个小时。村民没有用冰箱的,所以完全没设想过片中背冰箱那么艰辛。村民家里的电器基本上就是电视和‘锅盖’(电视信号接收器),村民一般不买食物,年猪都做成腊肉保存,菜吃现摘新鲜的。不通路,所以没有石板路,摩托车能开上开下很危险。病人很少需要抬出去,除了临时摔断腿那种紧急状况。”

摄制组在沙瓦村驻扎了4年,历时1200多个日夜,总共拍下了700多小时的素材。除了推出114分钟的电影,还制作出了6集的新闻调查,每集45分钟。

《落地生根》导演柴红芳

映后现场,柴红芳还表示,对这部影片寄予的希望不仅在于上映,更在于放映之后产生的“蝴蝶效应”,“我希望通过这部影片的放映和宣传,让这座村庄、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一些变化,能够真正为那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增收、为改变他们的命运起到更大的作用。”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认为这部影片体现了真实的力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工程,靠编剧、靠戏剧性的展现很难把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呈现出来。这部纪录片给我们呈现了非常丰富的过程和细节,提供了真实的个案,建立了脱贫攻坚的影像档案。”

据了解,电影中那条关键的公路由三峡集团完成修建;中交集团则连续28年持续帮扶怒江州全域的4个县,包括沙瓦村。期间援建了很多路和桥,派出十几批挂职干部,无偿提供了近15亿元的帮扶资金,帮扶项目囊括了交通领域、产业领域、就业领域、教育领域、医疗领域、组织建设、文化领域等;珠海市负责怒江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易地搬迁,先后投入2.452亿元援建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4个危房改造点,共解决2618户8530名怒江贫困群众的住房问题,并推动全市13个成熟社区与怒江13个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进行结对;上海浦东新区与怒江对口帮扶结对后,2021年,来自浦东新区的15位干部抵达怒江,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滇工作,短短一年多来,共投资5.7亿元,实施协作项目153个,为怒江培训教育及卫生人才6000多人次,并促成了4家医疗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当地人大病不出县的愿望。此外,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云南电力有限公司等近20家云南当地企业、单位也深度参与怒江援建。

拍摄和当地的脱贫一样,都是一场难打的战役

该片导演柴红芳,1986年10月入伍到兰州军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2002年转业到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现供职于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纪实”。

从2005年开始拍摄纪录片电影,柴红芳用4年时间在深圳拍摄了反映中国二代农民工爱情故事纪录片《寻爱》,在国际纪录片中获得好声誉,并获北京第五届电影节长篇入围奖、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长篇入围奖、2015年“金熊猫”国际电影节社会类二等奖。

历时两年多,在海拔4300米以上的四川省德格县雀儿山拍摄的反映中国政府对藏区人民关心关爱的纪录片《穿山》,2017年大年初一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并在晚间新闻以5分钟纪实新闻播出,迅速引起社会对建设者的尊重和关爱。

2017年5月17日,导演柴红芳集结了由北京、云南两地9人组成的拍摄团队,进驻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乡沙瓦怒族村。他们要在这个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偏僻山村长时间驻扎下来,拍摄一部反映中国脱贫攻坚的纪录电影。

《落地生根》剧照

“纪实电影没有剧本,要真实记录这个山村脱贫的整个过程。”柴红芳说,进村之前她就做好了长期驻扎的准备,在她心里,拍摄和当地的脱贫一样,都是一场难打的战役。

2017年5月正式进驻拍摄点之前,柴红芳和策划在怒江全州进行了踩点,最终他们把拍摄地点选在了福贡县匹河乡的沙瓦村。

部队出身的柴红芳一直觉得自己身体不错,第一次去沙瓦村竟然没有爬上去。

“坐在半路我特想哭,没想到中国居然还有如此难以抵达的村落。”第二次当她耗时6个小时爬上沙瓦村时,她再没有了抱怨,眼前的景象一扫身体的疲累。

“远处的皇冠山轻雾飘渺,一片片水田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着金光,孩子们在村子里光着屁股追逐嬉闹,劳作的村民不时用袖管抹去额头的汗水。”柴红芳说眼前这个与世隔绝、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小山村就是她心目中理想的拍摄地。

虽然贫穷,但这是一个有水有田、能够自给自足的小村落,贫穷的根源就是这里没有一条出山和进山的路。沙瓦村的风景很美,但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拍摄团队进村的第一晚,柴红芳就和大家讲明,“我们当中的任何人如果想退出,今晚就可以走。今晚没走的,就要留下来坚持到最后。”说话和办事都雷厉风行的柴红芳用这种方式给每位成员立下军令状。“因为沙瓦村的条件太艰苦了,我们在这里拍摄不是一两个月,可能会一两年甚至时间更长,当时真怕大家撂挑子不干,心里真的没底儿。”

《落地生根》剧照

柴红芳说,当时带着团队进入沙瓦村是她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冒险。

“一间废弃的小学教室、三张旧日书桌、几条旧板凳、几台电脑就组成了我们的后期机房,队员的宿舍紧靠村民的猪圈,每天清晨大家不是在鸡鸣中醒来,常常是被母猪的呼噜声和猪仔的吵闹声叫醒。夏天,房间的墙上和床铺上会爬满各种虫子,这样的环境,每个人都要过心理上的一道关。”柴红芳说,团队成员进村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学会如何去适应这样的环境。

环境的艰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群“外星人”不能融入村民们的生活,“因为这里长期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很少有外界的人进到村子里来,村民见到外人都非常害羞,刚进村时,他们见到我们就躲或很快跑开,彼此之间没有对视和交流。”柴红芳说,这种情况对于纪录片人来讲是个致命的障碍,“后面的一切工作都要停滞,于是,柴红芳很快找到了村里有威望、有文化、会说普通话的阿邓言,并把拍摄团队此行的目的如实地告诉了他,希望在他的帮助下,让村民们都放下心里的戒备,配合电影的拍摄。

“我每天站在驻地的高台上,和下田劳作和路过的村民打招呼,开始大家一看见我就跑,后来我经常请他们到我们这里坐坐,我亲自给他们做饭吃,这样一来二往,村民们和我们熟了,再也不躲着我们了,我们也很快了解了他们各自的生活,影片中重点要拍摄的人物线也随之确定了下来。”

《落地生根》剧照

“这些小人物命运的变化,是脱贫攻坚带给中国7亿农民的变化”

“这些小人物命运的变化,是脱贫攻坚带给中国7亿农民的变化。人物和故事虽小,他们代表的是一个群体的变化,反映的是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柴红芳说,这些人就是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出路》和纪实频道播出的 《落地生根》版本里出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坡罗、李建华,驻村扶贫队员朱云,孩子代表腊八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小人物。

在沙瓦村生活和拍摄的1000多个日夜,柴红芳和她的拍摄制作团队克服了恶劣环境带来的身体不适,承受了在封闭环境下内心深处长时间的孤独和寂寞,捧给观众的却是一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诚意之作。

“我们驻村拍摄的这四年,是中国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时刻,中国有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在政府的帮扶下,2020年沙瓦村实现整村脱贫。这就是我们以点带面对外讲好中国减贫故事的意义所在。”柴红芳说,她庆幸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团队用真实影像记录了这个变革的伟大时代。

在离开的那天,全村人都来送别摄制组,当时还并不富裕的村民每家每户凑了些钱买了一只羊,有的人家里捐了一只鸡,还有村民去山上采了菌子和青菜。

这让柴红芳非常感动,觉得村民们真的把摄制组当一家人了,他们甚至会喊她“沙瓦妈妈”。

“在我离开之后,那里的孩子们也会经常和我打视频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 与其说在这里拍了一部纪录电影,我更像是在沙瓦村的柴米油盐中经历了一场蜕变。”

《落地生根》剧照

影片中,大山里的孩子因为诵读诗歌而有机会受邀来到北京参加节目,从未出过大山的沙瓦村母子被一马平川的平原大地震撼了,早上在宾馆餐厅吃饭时,儿子腊八把鸡蛋壳随意丢在地上,母亲蹲下身仔细收拾时一直在流泪,感叹这么好的地方给别人弄脏了,这一幕感动了很多人。

影评人、上海大学教授刘海波评价说,“这部影片是我们常说的主旋律,但丝毫不影响它的感动。我最感动的是后来那几个孩子去了北京,真正体验到了大城市和家乡之间的差异。影片把这一点呈现出来,恪守了一个纪录片导演对现实、对真实的尊重,也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他也盛赞柴红芳作为纪录片人的坚持与努力,“通常来说,拍摄这些很艰苦的纪录片的导演都是很年轻的,大多数是男导演,没想到柴红芳自己爬上这么高的山,在这么艰苦的环境坚持了4年。”

纪录电影《落地生根》由云南金彩视界影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有限公司出品,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

目前,《落地生根》全国百所高校展映已经启动,后续还将举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专场、乡村振兴专场、滇沪合作专场、滇珠合作专场、三区三州减贫交流专场、百村放映”等一系列主题放映活动。未来,还将在“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展映,实现“五洲同映”,让真实的中国减贫故事,被世界看见。

【责任编辑:李丹萍】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将在西安召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21 11:00:07

昌平艺术之旅“有魔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21 10:45:22

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年会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21 11:00:10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郑州主题系列短视频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21 11:00:00

“拾光音乐厅”在广州地铁站上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21 10:59:57

图知道|今日谷雨: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20 08:00:00

青年范儿·作家说|麦家:人生需要回顾,也需要和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19 21:40:00

微电影作品展播:和我一起 到那里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19 20:30:00

快看数据| 九成受访青年觉得文创越来越受欢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3-04-19 18: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