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海波 | 报效祖国,用“心”援疆
编者按:
2023年1月8日,新疆师范大学公众号发布了题为《报效祖国 用“心”援疆》的文章,报道了苏州大学援疆干部、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古海波的援疆报国事迹。
下面跟随大苏一起来看。
✦
报效祖国 用“心”援疆
记苏州大学援疆干部、
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古海波
✦
古海波,男,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后),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导、苏州大学外语教育与教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曾获国家公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习。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十余项,发表SSCI、CSSCI论文等30余篇,获教育部高校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一
不忘“初心”
用扎根援疆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从山村中走来到成为一名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古海波一直受到党和国家政策的资助。无论是公费读研,还是公派留学,这些厚重的支持搭起了他成长的阶梯。正是如此,在古海波的心中,“不忘党恩、不忘初心”成为他不变的信念,“时刻准备着用自己的行动来报效祖国”成为他最朴素的愿望。
机会悠然而至。2022年,聆听到援疆工作的召唤,古海波欣喜不已。“师范大学是培养教师的地方。我想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帮助新疆培养更多合格教师,帮助祖国建设美丽新疆!”古海波如是说。他毫不犹豫地报名,最终如愿和第22批中组部、团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们一起来到新疆,在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启了援疆工作。
古海波(前排居中)
和新师大外国语学院老师同学在一起
踏上新疆,壮美雄奇的景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令古海波心驰神往,新疆教育事业大有可为的现状也令他豪情万丈。一年来,他既看见了新疆大地的辽阔,又感受到了新师大师生们对于教育的坚守。古海波认为,在新疆教育事业发展的版图中,新疆师范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是重要一环。“作为教师的培育者,如果能培养好这些将来扎根在新疆的未来的教师,新疆的教育事业就一定能长足发展。”古海波说。沐浴在新师大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里,老师们认真努力、同学们淳朴可爱的场景,更加坚定了他努力工作的决心。“一句话总结自己的决心和想法,那就是‘冀望桃李成林,矢志为国育人’”。
一年来,在外国语学院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古海波分管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在派出单位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力支持下,他致力于边疆外语人才培养、学院教学研究和外语教育服务等工作,组织策划教学科研类活动20多项,多项活动得到新华社、《新疆日报》、《苏州日报》、新疆师范大学校园网等报道,践行了一名援疆干部的光荣使命。
二
教学“倾心”
组建“外语援疆共同体”
培养边疆外语人才
在一切头衔之中,古海波最喜爱的是“老师”这个称呼。“‘老师’这个词,在我心里是非常神圣和温暖的。”古海波说,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恩师给予了太多帮助。怀揣着感恩,古海波也立誓要把教师的温暖继承和传递给更多的人。在新师大外国语学院,古海波主讲《文献阅读与评价》、《英语教育心理学》、《课例分析》、《微格教学》等4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学生包括大二、大三英语专业全体学生和21级、22级学科英语研究生共300余人。教学中,他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课程效果得到学生的称赞。在课下,他经常与各民族同学深度交流,和他们聊天吃饭、一起爬校园里的小山,和同学们成为知心朋友。“从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作为一个学者的基本素养和对学生成长无微不至的关爱,我想这也是我以后对待学生的标准。”22级研究生赵长杰说。
在教学之余,古海波还热心组织创办了“苏新”研究型教师共同体公益论坛开展活动3次,邀请江浙名师与新师大外国语学院的教师、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交流研讨外语教学和个人成长经历,并吸引来自北师大、华中师大等全国多所师范大学学生,总参加人数2000余人。2022年4月20日,《新疆日报》专门报道了这个论坛第一讲。此外,他还协调组织苏大外国语学院文学课程“慕课西行”,邀请苏大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课程团队给新师大本科生授课4次,积极参与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与新师大综合英语课程“慕课西行”活动。“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与我院师生共上一堂课,让我们节约了时空成本,还有机会能领略到东部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收获非常多。”新师大外国语学院教师李娜说。
古海波组织的线上教学活动
为了提高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学院领导支持下,古海波组织开展三轮研究生课程大纲修订工作,组织新师大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明德论坛开展活动7次,将新师大和苏大研究生汇聚在线上,围绕读书分享、专业比赛、个人成长等话题进行交流。他还组织苏州大学研究生与新疆师大研究生开展教学比赛联合研讨活动2次,帮助2名新师大研究生入围全国“田家炳杯”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决赛并最终获得全国三等奖。
古海波参加明德论坛并亲自
担任第一讲的主讲
三
科研“用心”
实施学术“输血+造血”策略
助力提升师大外国语学院科研水平
科研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基础。古海波常常思考,自己该如何发挥所长帮助新师大外国语学院有效提升科研水平?“我受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影响比较大。这让我认识到,重要的是要这里的老师同学们获得‘经验’,自身体会,‘在做中学’。”带着思考,一年来,古海波邀请多位外语学科一流专家开设学术讲座、举办学术会议,对接学术前沿;还帮助学院教师修改课题申请书和论文,举办课题申请经验分享和推进会,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努力提升外国语学院科研氛围和教师科研水平。
古海波今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课题一项,并以新师大外国语学院为署名单位发表论文4篇,其中SSCI期刊论文2篇,ESCI论文1篇。为了支持教师们开展研究,他多次和老师们分享课题和论文申报经验。在学院领导支持下,2022年8月18日,古海波组织协调由新师大外国语学院、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会、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了“2022年大中小学外语学科育人研讨会暨外教社苏新教师发展论坛”,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王蔷、苏州大学顾佩娅教授等8位国内著名专家作主旨报告,吸引了全国1万余名教师参会,向国内学界介绍新师大外国语学院。
在学院支持下,他创办了新师大外国语学院教师学术交流平台——“学融论坛”,并开展了11次活动,邀请苏大外国语学院朱新福院长、孟祥春等教授、博导以及院内专家分享前沿研究话题和学术研究经验。
古海波深知,要想这里拥有长久的学术生命力,除了学术输血活动,学术造血同样必不可少。为此,他组织召开外国语学院2023课题申报动员会暨课题经验分享会,及新师外语研究论坛暨课题申报推进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对教师课题申请书进行点评反馈。他本人帮助外国语学院教师修改国家社科、教育部、自治区课题以及其他教改课题申请34份、论文6篇,提升申报成功率,帮助学院教师获得教育部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教改课题3项。创办“青年教师成长营”,支持青年教师定期开展研修活动,协调教师加入南开大学“教育部教学科研一体化外语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古海波(前排右四)参加
“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
“这些都为我们年轻教师提供了更前沿学术视野与创新思维交流的平台,为我们今后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与学习资源。古院长是我们在教师发展初期教学科研道路上的引路人。”新师大外国语学院教师王倩说。在古海波的带领和帮助下,新师大外国语学院上上下下形成了潜心科研、砥志研思的良好氛围。
四
工作“热心”
发挥个人专业影响力
服务边疆教育事业
古海波对于教学和人才培养特别“热心”,不仅自己给新疆师大外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还积极发动他的苏大外国语学院领导和同事们、国内研究同行和江浙地区中小学研究型教师朋友们一起投身于教育援疆工作,组建了一个“外语援疆共同体”,在新疆师大外国语学院开展了多项活动。
作为一名博士服务团成员,古海波并没有将自己定位在干一年就走的短期行为,而是力所能及地为新师大外国语学院谋事做事。他积极参加新疆师大本科“个性化选课”、“卓越拔尖班”教学改革会议,并积极反馈意见。积极参与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学习成长类活动,如在“我的阅读史”读书活动中,邀请自己在内的3位第22批中组部博士团成员给学生分享读书经验;他还在“励学导师工作坊”给学生开设“成长性思维模式”讲座。
古海波(左二)参加“我的阅读史”
分享活动
基于自身在外语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基础,古海波积极利用所学,开展社会服务。在学院工作之余,古海波欣然受聘为新疆师范大学“一对一教育精准帮扶项目”专家,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教师培训中心以及疏勒县给中小学教师讲座3次,走进喀什二中课堂与高中生交流,前往和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调研,与10位校长、20位教师座谈,提交给该县教育局教育咨询报告1份。他还给新疆师大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教师发展”方面的国培和继续教育讲座9次,学员在线近2万人。
古海波(右二)在
“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调研座谈会
带着一种责任感,古海波总喜欢利用每一个对外交流机会大力宣传新师大和自己深爱的师大外国语学院。一次古海波受邀参加全国基础外语教育论坛专题发言机会,他抓住机会深情介绍了新疆师大研究案例,吸引了全国1.87万教师在线观看。“我一有机会就会介绍,现在效果也看到了,有不少东部省份高校的教师和学者跟我说,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新疆的教育,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挺好。”古海波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
援疆工作这一年,古海波经历了疫情长期静默和方舱隔离的考验,经历了思念四个月大的女儿的考验,经历了投身教学科研和参与学院管理工作的考验。但是这一年,对于新师大和他本人,又都是收获满满的一年。
“记得古院长在一次讲座中提到‘人生的价值在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希望’,这句话不仅是古院长的援疆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指引和鼓励我不断努力实现梦想的动力。”新师大外国语学院教师张腾飞说。新师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杨新璐表示,古海波副院长是一名有情怀、有温度的援疆教育工作者,“他的援疆之行让我们师大外院人深切感受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和为边疆教育事业发展无私奉献的精神。”
“对于我来说,援疆最大收获就是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淳朴和这里学生的可爱,这里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对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一年里深入的交流互动也让我自己获得了有效成长。”古海波说,“我会非常非常想念这里的老师和学生。我希望以后可以有机会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再次踏上新疆的土地,再次回到新师大外国语学院看看,看到他们更好地发展和改变。”
用心援疆、报效祖国始终是他的精神追求,教学倾心、科研用心、工作热心始终是他的行为准则。正是有了以古海波为代表的优秀援疆教师的奋进身影,新师大和她脚下的这片热土正焕发出磅礴的力量,朝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