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自杀式无人艇挑战全球海军

作者:青年参考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11月09日

在黑海沿岸发现的疑似自杀式无人艇。 图片来源 推特网

综合编译 张昊天

10月下旬,驻扎在克里米亚地区军港塞瓦斯托波尔的俄罗斯黑海舰队遭到多艘无人驾驶舰艇袭击。俄罗斯国防部随后证实,一艘扫雷舰和部分港口设施受损。乌克兰方面也发布了据称是无人艇攻击俄军舰船的视频。

这次行动的实际效果有待观察,但它作为无人驾驶舰艇的首次大规模实战而备受关注。军事观察家认为,发生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这场规模不大的攻击可能成为人类海战史上的重要事件,无人驾驶舰艇对主力舰的“不对称威胁”已经成为现实。今后,围绕自杀式无人艇及相应反制措施的新技术、新战法,将成为全球海军需要认真钻研的课题。

在海战中,利用搭载爆炸物的小船实施突袭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创意。不过,相比之前的同类产品,此次用于袭击的无人艇更精密更专业。据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报道,今年9月,曾有一艘同型号无人艇被海浪冲上黑海海岸,从现场照片可见,该艇搭载了摄像机和卫星通讯天线,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航行数百公里抵达作战区域,发现目标后快速逼近,最后撞击并引爆艇上的炸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这类自杀式无人驾驶舰艇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容易制造且价格低廉。它们可以利用现成的民用零件,单价仅“数万美元”,而现代化鱼雷和反舰导弹的价格动辄以百万美元计。随着卫星通讯和导航技术的普及,数量众多的无人驾驶舰艇足以改变战场规则,它们能够让小国乃至非国家行为体,获得在“视距外”对大型舰艇乃至沿岸基础设施实施威慑的能力。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说法,塞瓦斯托波尔遇袭当天,空中还有多架无人机策应无人艇的攻势。这本质上是一种跨平台的“分层攻击”,无人机除了吸引俄军火力,可能还发挥着帮助无人艇导航并识别目标的作用。对严密设防的固定目标而言,这种立体战法无疑是全新的挑战。

既往经验表明,大型舰艇在停泊和缓慢航行时,尤其容易受到无人艇这样的小型、快速单位威胁。2000年,美国海军“科尔”号驱逐舰在也门亚丁港遭遇自杀式袭击,促使各国海军纷纷提高在港口和狭窄水道的警戒等级。很多大中型舰艇的武器配置也进行了调整,包括在露天区域增设小口径枪炮,升级原有的近防武器系统,目的都是更好地应对近距离小型目标。

“9·11”恐怖袭击后,在各国军港,漂浮围栏和障碍物成为常见的防御设施,护航和巡逻大大加强,还常有情报机构和威胁评估人员支援。然而,没有一种防御姿态是完美的,威胁类型总是不断“推陈出新”,令人防不胜防。

美国“战区”网站发表分析文章称,过去20多年针对恐怖主义的种种措施有助于舰艇抵御无人海战平台的威胁,即便如此,战舰遭遇大量突然出现且无人操纵的小船,仍是非常棘手的情况。由于不需要额外的人力资源,一艘不起眼的伪装母舰就可以把无人艇“蜂群”送到靠近目标的位置,然后撤退到安全距离并遥控它们发动攻击。在环境复杂的沿岸水域与繁忙的商业航道附近,仅靠视觉和听觉很难发现这些无人艇。

自杀式无人艇的威力和隐蔽性让主力舰艇在低速编队航行时风险剧增,它们对缺乏有效自卫手段的辅助舰艇乃至民用船只的威胁更大。在国家间冲突中,无人作战系统能威慑对方的港口等基础设施,包括军事大国位于冲突热点地区的海外基地。若发现对手有所防备,无人艇还可以将目标切换为非作战舰艇,发挥破坏后勤补给线的作用。

总体来讲,无人艇的自动化程度和协同作战能力越高,它们构成的“不对称威胁”就越显著。针对此类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评估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数字游戏”:在特定场景下,要同时出动多少艘无人艇才能压垮对面的防御?

很多国家、地区、组织和个人都在密切关注俄乌冲突。针对塞瓦斯托波尔的袭击验证了军事理论家之前的预测:在专门的指挥和控制架构协调下,无人作战系统可以用相对低的成本实现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威慑,是未来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区”网站强调,无人艇的威胁值得担忧,但它们并不是“超级武器”,其基础技术不具有垄断性,军事大国可以大量生产不同级别的无人舰艇。可以确定的是,从俄乌冲突前线传来的第一手消息,将促使围绕无人驾驶舰艇的各类攻防手段更快地完善。


【责任编辑:袁野】

第七届栗山诗会颁奖典礼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09 10:17:55

立冬,看绍兴如何酿好酒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09 11:47:39

赵海涛:当二里头考古的进度条走到2%

中国青年报2022-11-08 06:37:52

“中国·北京电视剧盛典”微短剧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07 20:07:45

第31届金鹰奖落幕 《觉醒年代》获“最佳电视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07 16:42:38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库论坛”在北京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11-07 20:07:47

给苗乡孩子一份“美丽的礼物”

中国青年报2022-11-07 08: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