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锐评 >正文

散发霍乱病例值得关注 但不必恐慌

作者:罗志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07月13日

    7月11日上午,武昌区卫生健康局发布通报:7月9日晚,该区疾控中心接医院报告,武汉大学出现一例感染性腹泻病例,经省市区三级疾控中心复核诊断为霍乱。患者经有效诊治,病情已得到控制,症状已消失。在大众视角下,“霍乱”这个名字既显得有些陌生,又似乎很是可怕。一石激起千层浪,“武汉大学霍乱疫情”这一话题迅速引发广泛关注,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因“未知”而生的不安与恐慌。

    霍乱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带着“甲类传染病”的标签,也与很多痛苦的历史记忆密切相关。因此,不论是在文艺作品还是坊间传闻中,霍乱都常常被宣扬成极易传播、病死率极高的一种传染病。新冠肺炎疫情尚在,霍乱又来“闹场”,不少民众难以承受疫情叠加导致的心理重负,进而产生恐慌情绪实属正常。但是,一时的恐慌还应及时被理性纠正,只要了解足够多的背景知识,全面认识当代环境下的霍乱,我们便会发现:霍乱疫情虽然值得关注,但并不需要我们过度担心。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给社会带来了很多思考,民众也掌握了不少传染病防控知识。但是,将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简单照搬,很难让当代人客观看待已经远离社会视线很久的霍乱。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力强,是因为它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无形的传染途径难以阻断。相比之下,霍乱属于粪口传播疾病,只要把好入口关即可,传播途径易切断。此外,相比于更难对付的病毒,导致人感染霍乱的细菌也更容易应对,抗菌药物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充分了解不同传染病的差异,能避免我们僵化地运用现有疫情防控经验,对散发的霍乱产生误解。

    人类对霍乱的了解程度,以及目前霍乱的流行特点,让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对武汉大学内的散发病例保持镇定。经过一代代科学家的努力,早已将霍乱的病原微生物、发病机理、传播规律摸得一清二楚。从流行特征上看,霍乱属于“贫穷病”“落后病”,在积贫积弱的旧社会容易出现大流行。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爱国卫生运动已经开展多年,国民饮食饮水等条件大为改善,霍乱散发或难避免,但聚集性传播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一些群众对武汉大学有霍乱病例出现高度敏感,可能与他们误以为这是“多少年来头一遭”有关。但事实上,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年我国均有散发霍乱病例,比如2021年,全国就报告霍乱发病5例,今年3月和1月也各有1例,但很多年来均无确诊者死亡。曾经令人头疼的霍乱,今天已经是一种可防、好治的传染病,我国又是低流行区,对此感到紧张并无必要。以前霍乱散发未曾引发过多关注,唯独此次出现例外,也说明作怪的并非霍乱本身,而是特殊情境激发出的“恐疫心理”。

    恐慌情绪要消除,对谣言也要做好防范。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不排除有人顺势造谣传谣,制造并加剧恐慌,以便收割流量。对此,有关部门不妨前置性加强科普宣传,同时对谣言冒头即打,避免谣言与恐慌形成恶性循环。

    理性看待霍乱散发病例,不等于麻痹松懈。霍乱毕竟仍属甲类传染病,染疫后的症状对健康也存在较大危害。其实,不论是为了预防霍乱还是其他有类似传播途径的疾病,加强饮用水消毒和食物管理,保护水源,防止污染,不吃生冷、腐败或变质食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个人卫生习惯等,都是普通人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的自我保护。当前正处于汛期,洪灾容易导致水源和食品污染,更需做好各类粪口传染病的预防。

    霍乱本身并不可怕,但前提是必须充分了解。民众只要掌握相关传染病知识,并及时获知疫情的历史背景与现实信息,就能理性看待和正确应对包括霍乱在内的任何传染病。

罗志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白毅鹏】

国博“上新”:探索文物中的古罗马文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11 17:30:21

西朱村曹魏墓:“女儿奴”魏明帝的至暗时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11 19:53:28

“百年追寻”主题音乐团课走进孝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11 11:28:18

这个暑期 打卡“宝可梦”主题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10 21:14:13

《幸福到万家》为何让人揪心? | 周末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10 20:08:35

音乐剧《天生一对》中文版羊城首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10 21:14:16

《声生不息》收官,年轻人在港乐中读懂时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10 21:14:08

舞出红色晋城故事| 2022《传承的力量》七一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01 12:03:33

“港剧”北上,好故事在哪儿都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01 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