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从职场回归的奶爸们

作者:如歌 来源:澎湃新闻2022年07月08日

两年前,豆瓣有一则爆红的网帖《所以996的人有孩子了怎么办》。在一位网友眼中,畸形的加班文化,让大厂员工的下一代成为“互联网留守儿童”。晚七点,本该是一家人围坐餐桌的亲子时间,却成了打工人加班的下半场。谁来陪伴孩子,成了无解的答案。

近期,局面悄然在改变。在我身边,人到中年、被公司“毕业”的爸爸们,正在重归家庭,拿起接力棒,成为带娃主力军。

前几年,贴标签式的污名化,把中国爸爸的形象“害”得挺惨。他们被描述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的罪魁祸首。仿佛夜深人静的地下车库里,总藏着一群不想上楼、只想静静的甩手掌柜。

戴着有色眼镜评判,会认为很多父亲不愿带娃、不想参与,看似父爱如山,实则是杵着一动不动。其实,藏在父爱缺失背后的,是父亲带娃面临两大障碍——一是家庭分工的偏见,二是社会分工的刻板。

在固有观念里,男人在外打拼、赚钱养家才是有出息的表现,女人洗手作羹汤、陪娃写作业才是合理分工。以接娃放学这件小事为例,挤在老年人中的爸爸们,总显得“鹤立鸡群”。一旦被人问起,给出全职带娃的答案,对方投来的异样目光,也不免引发失落和焦虑。

桎梏源于延续千年的既往经验,可时代发展到今天,追求个体价值的观念、家庭结构的重新构建,都意味着“谁来带娃”该有新答案。

与拼事业的一代相比,年轻男性的选择也更让人意外。根据《新一代父亲的理想形象与现状报告》数据调研,假如另一半经济条件允许,五成90后男性愿意做全职爸爸,90后女性愿意做全职妈妈的比例为三成。

以我认识的一位码农父亲为例。在公司业务高歌猛进的时代,他也是996、白加黑,恨不能把办公椅坐穿。大小周工作制的无奈,让他错过妻子整个孕期,一次产检都没有陪伴。

时移世易,互联网红利消退。最先被拍在沙滩上的,就是程序员。人到四十被“优化”的他,前脚刚中年得子,后脚就把部门聚餐吃成了散伙饭。他赶忙辞掉高薪聘请的月嫂,转型成为专职奶爸,把带娃的责任扛上肩。他还计划转型成为自媒体博主,通过记录带娃日常,找寻人生新方向。

还有一位网红全职爸爸,在与前单位进行劳动仲裁,吵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却在回归家庭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平静,“平静也许是来自女儿的陪伴,也许是来自整理家务时的怡然自得,甚至是来自做饭时的油烟味。”

职场齿轮碾压向前,打工人是随时可以被组织替换的螺丝钉。家庭小船想要起航,父母才是不可替代的风帆。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遭遇职场阵痛期,选择回归家庭,重估陪伴养育的价值,也是用力生活的体现。

当然,从“职场独当一面”到“一日三餐围着锅台转”,两者之间的落差感,也可能让全职爸爸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流泪。社会尊重每一种选择,也要读懂每一种选择背后的无奈。或许,当父亲的意义被重新定义,当全职爸爸不再被大惊小怪,中年转捩点后的人生,才能真正“从头再来”。

【责任编辑:李丹萍】

舞出红色晋城故事| 2022《传承的力量》七一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01 12:03:33

“港剧”北上,好故事在哪儿都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01 10:20:22

这场高校毕设艺术展开到了“云端”

中国青年报2022-07-01 09:44:44

第二届“三月三”民族电影展开幕式在南宁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6-30 22:06:56

献礼党的生日 红色历史重现校园舞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6-30 22:04:55

第九届乌镇戏剧节将于11月25日—12月4日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6-28 15: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