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变
这场高校毕设艺术展开到了“云端”
在四川省达州市薛汉县白马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们以当地神话为主题创作墙绘。 受访者供图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谭春玲毕业作品《春日暖阳》。 受访者供图
扫一扫 看视频
在西安街头有14辆特殊的“蹦蹦车”,车上挂着14名西安美术学院本科学生的绘画作品,移动的蹦蹦车和流动的乘客形成了“移动美术馆”,这些00后毕业生的作品走进了西安的大街小巷。6月29日,这些蹦蹦车又“开”上了云端,在“毕业季初见‘00后’‘云游毕业展’可视化直播活动”(以下简称“云游毕业展”)中,让全国各地的观众看到了00后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
这场由中国青年报社与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00后毕业生设计视觉盛宴,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20余所院校参与。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向云驹说,在当前的环境下,“云游毕业展”充分利用了新技术,打破了空间限制,为艺术表达和展示提供新的场所,让我们看到了00后眼中的世界。
每个假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黄彬彬都会来到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薛汉县白马镇的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博士后宣汉创新实践基地。在这里,她和同学们完成了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和课题研究。他们改造了乡村的房屋、道路,完善了公共设施,参与乡村儿童的美育教育,带着孩子和村民完成了艺术作品,将艺术的种子撒在这片土地上。
整个乡村的改变就是黄彬彬的毕业设计。在“云游毕业展”中,她讲述了白马镇的故事。她把对艺术的理解运用在乡村振兴中,让乡土孕育艺术,让更多人关注和支持乡村振兴。
同样将目光对准乡村的还有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们。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李继龙展示了他的毕业绘画作品《春天里》。作品中不同人物正在运送建筑材料。李继龙说,作品描绘的是贵州黔东南黄岗侗寨村民兴建家园的场景,展现的是在脱贫攻坚事业中千万劳动者的形象。这是李继龙在导师的带领下,到当地村寨中和村民同吃同住半个多月后的情感表达。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2022届的毕业生谭春玲的毕业作品《春日暖阳》用树和房屋展现了乡村欣欣向荣的景象。谭春玲的作品灵感也是源自乡村,在重庆市北碚区凤凰村考察写生时,她看到当地在乡村振兴的号召下大规模种植橘子树发展产业。在橘子树的映衬下,每个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谭春玲说,凤凰村的改变是乡村振兴的缩影,她想用绘画作品记录下这样的改变。
“这些关注乡村振兴的作品都有很多亮点,比如将主题人物化,表达得很真实。”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段运冬在“云游毕业展”上看到这些作品后,感受到不同时代年轻人对乡村的不同理解。他以本学院的作品举例,“以前,美术学生的作品都有一种先锋意识,作品是前卫的、有西方当代艺术的感觉。这些年,学院一直强调要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的温度,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命。我们看到,这样的美学引导起到了作用,现在的学生用建设性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环境和人,用积极的角度看待乡村发展。”
除了乡村振兴,在“云游毕业展”中展出的作品还聚焦疫情,展示特殊时期人们的感受。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张昕怡的绘画作品《Don’t look back(不要回望)》中,画面中的人物戴着口罩排着队。张昕怡说,她希望用黑白色表达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停滞”“沉默”等状态和情绪。
传统文化是另一个主题。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的张永娥将朋克元素和榆林窟乐舞图像进行结合,柔美的飞天戴上了墨镜,拿起了吉他、贝斯,饱和度极高的朋克色调,让敦煌乐舞图像“潮”了起来。
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与新媒体艺术系的00后毕业生用新技术将精美的戏曲舞台“摆”在观众眼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22届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用漆画展现自己对自由的渴望,让现代画多了传统文化的味道。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首饰设计与工艺雕刻艺术专业的同学把非遗技艺用在毕业作品中,雕刻了花木兰、古建筑,在展现自己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同时,也传播了传统技艺。
00后还将目光聚焦于贯穿自己生活中的流行文化。天津美术学院的毕业生陈宇扬希望通过镜头还原“20世纪末期的香港电影流行文化”。他用一组摄影作品,重构了香港电影场景,也还原了广东人的共同记忆。
除了艺术类相关的作品,理科生的“硬核”科技也和艺术相结合,给冰冷的公式赋予美感。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展示的两座冰雪建筑是计算机完成设计、机器人完成建造技术,结合建筑美学的作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技术系学生赵旭瑞则用微电影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他参与卫星建造的故事。艺术让枯燥数字和难以理解的理论,以更有趣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
向云驹说,与《中国青年报》举办这样的活动,是为了充分展示00后大学毕业生的朝气蓬勃,展现他们丰富多彩的创造力。在他看来,“云游毕业展”的举办还有另一层含义,“这对网络文化也是一个很好的丰富。”向云驹说,网络上的内容很多,但集中展示各个艺术学院、高校青年学生的毕业作品之前是没有的,“云游毕业展”的可视性、观赏性,让观众看到新一代的青年学生、新一代的艺术院校和艺术人才的无限潜力,展示了国家对青年艺术人才培养的成果,展示了青年人才的成长和成就。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