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照骗”:从人人喊打走向人人点赞?

作者:田可新 尚文凯 来源:大众日报2022年07月07日

最近,“如何成为一个品牌代言人”“如何成为一个国际超模”类内容的短视频火遍全网。视频里,一位自媒体博主“垫底辣孩”,每日扎着朝天辫、素面朝天地在家里翻箱倒柜、任性土味穿搭,最终利用化妆、修图等方式卡点变装,成了一名高大上的国际超模。从邻家男孩到帅气男生,堪称“大变活人”的反差,迅速赢得了流量,仅4月11日视频播发当天,点赞数就已高达251万。

对此,这位网红坦言,美颜修图功不可没,甚至将“照骗”过程公之于众。更有趣的是,网友们非但没感到上当受骗,反而愈加追捧。截至目前,该视频号已成功圈粉963.2万,热度居高不下。这不禁让人感慨——“眼见可能不为实”的“照骗文化”已经席卷而来,那么被裹挟其中的人们,是在悦己,还是在悦人?

从人人喊打走向人人点赞

曾几何时,“照骗”是完全的贬义词。追溯互联网上距此并不遥远的热点事件,相信很多人还印象深刻。去年10月,一些自媒体平台上的景点图片翻车严重,引人入胜的沙滩在现实中仅是一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沙土;声称是“网红打卡地”的三亚清水湾蓝色小屋却是废弃平房模样;桂林、浙江等地惊现“天空之镜”,实则就是摆个镜子卖门票……开局一张宣传照,内容全靠后期修,“仙境”一时间成了“陷阱”。人们甚至开始呼吁景区拒绝“照骗”“实景图不精修才是业界良心”。

让人惊掉下巴的不仅仅是网络上热传的风景照。“妙龄美女”变“豪横大妈”的名场面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也屡见不鲜。依靠在微博上分享自拍美图坐拥百万粉丝的网红施子怡首次直播就现了原形,粉丝发现本以为拥有甜美长相的她,失了滤镜后不仅没有20岁的甜美,更像是个40岁的中年人,霎时间大批网友脱粉。凭借声音卖萌的女主播“乔碧萝殿下”,直播中“意外”露脸,更是上演了震惊全网的“萝莉秒变大妈”戏码,尽管她事后解释“一切早有策划、后期推广还花了28万元”,但这位因“照骗”冲上热搜的网红仍遭到了全网封杀。

“我们不能单纯用‘美化过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当下的网购平台上,产品色差都成了小问题可以忽略不计,假种草、假好评、假测评已愈演愈烈,虚假信息的泛滥问题不容忽视。”资深自媒体人应诚认为,需要纠正一个错误观点,主播搞形象欺骗,绝不是什么所谓“悦己者容”,更称不上是尊重粉丝体验的善意谎言。网友在直播平台打赏互动,已经构成了一种新型有待规范的文化消费。画皮式的内容生产、刻意隐瞒、虚假炒作,是对广大受众消费权益的侵害,更伤害了网友的情感以及平台的信誉度和美誉度。

然而,当一件事做到了极致,产生的效果很可能恰恰相反。当一部分人还在感慨“照骗时代”的到来,让互联网迎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诚信危机时,线上悄然兴起的“照骗文化”正风行开来。仿妆、变装的短视频内容比比皆是,诸多主播还把化妆、修图、滤镜、抠图的技术玩得风生水起。像垫底辣孩、impt魔法少女、大嘴猩猩、火锅超辣静静怪、涂罗伊等,都把这类“照骗”技术玩出了花,在卡点变装的同时还加入了剧本剧情、国风元素、经典影视剧桥段,让修图美颜充满了新意,并收获了超高人气。“照骗”似乎从人人喊打正走向人人点赞。

卓有成效的“悦己”

对于“照骗”,人们普遍痛恨的是其中的“欺骗”,而并非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使照片变得更加好看。文化学者侯晓玥认为,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进步,让人们有了愈加强烈的主体意识,特别是年轻人,乐于追求在圈层中更加明显的存在感,也尝试着更有特点、更个性的表达。而借助科技手段的美颜、修图,恰好帮助他们实现了自我美化和修缮。照片视频里是不是本尊的真面目,显得不再重要。不论拍摄者还是受众,关注的重点已经变为,好不好看、新不新奇、有不有趣。大多数时候,只要视觉上是美的,就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这也是互联网环境下,文化产品传播的一大特性。内容不需要多深刻、多饱满、多贴近实际,只需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简单明快的表达,激发受众广泛而直接的感受和下意识的判断,那么这次传播就是有效的。“至于是否有意义,恐怕对于热衷美颜者、修图者而言,还是有积极的一面。”侯晓玥认为,尽管这种操作可能带来偏离事实的认知错觉,但客观上也赋予了改头换面者们一种十分强烈的心理暗示:原来图片处理技术,不再是摄影师或网红博主们的专属特长。手指一动,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明星。而这种变美的能力,无疑能让人增加自信。从这个角度说,美颜、修图,完成了一次卓有成效的“悦己”。

当下,美颜、修图软件已经达到了全民普及的程度。特别是“80后”“90后”“00后”,对修图技术的熟稔程度不亚于操作word、excel等软件。记者随机与几位在校大学生、职场新人交流,发现几乎每个人手机里都下载了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App,对于如何瘦脸、怎样磨皮、加什么特效,每个人都有一套详细的心得体会。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2021年美颜拍摄行业活跃设备数量已超过3亿,最高达到3.5亿。以“美图秀秀”为例,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该公司应用矩阵已在全球超过23.4亿台独立移动设备上激活,月活跃用户总数约为2.46亿,每月平均产出影像数量约为70.2亿。近两年来,用户的使用诉求愈加细化、具体。相关自拍趋势数据报告表明,近7成女性追求肤色、眼睛大小的自然调整,超5成女性希望在脸上保留更多雀斑甚至皮肤纹理等原始特征。相比于传统认知中的着重于五官细节的调整,“80后”“90后”在修图方面更为注重发际线和鱼尾纹问题。且7成美颜相机使用者还会在拍全身照时主动修饰身材,尤其是拉长腿部线条。

美颜经济就此滋生、壮大。针对上述诉求,不少科技公司持续推出黑科技创意产品,还致力于整合变美生态链,帮助用户全方位变美,甚至产生了一个新行业——颜究员。“照骗”文化,似乎正在无限延长它的产业链条,大有站上新的科技创新风口之势。今年3月30日,美图公司财报显示,2021年实现总收入16.660亿元,同比增长了39.5%。这也说明,“照骗文化”产生了足够强大的促动力。有了科技的加持,原本还有些遮遮掩掩、羞于承认的修图、美颜,变得不仅名正言顺,甚至大放异彩。

警惕“美颜依赖”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形成“美颜依赖”“滤镜依赖”。“不修图不发朋友圈”成了他们的日常。“我常常修几个小时的照片,还得反复改,就是为了发出来能得到亲朋好友的点赞。”今年22岁的姜玉姗(化名)告诉记者,她常常乐此不疲。

“遇到九宫格式的批发精修图片,大眼小脸肤白貌美的网红脸、名媛范儿,我立马拉黑。”青岛“80后”小伙肖长东直言,自己完全不理解这种迷幻行为。“这对人们彼此间的信任是不小的伤害。美图和现实反差巨大,恐怕友情也会见光死。”

为了避免涌起的负面评价,还有不少“修图女孩”沉迷在技术流中,她们开始在“要不要给同框人也美颜”等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这里面有形象包袱,有人情世故。唯有锱铢必较,才能展示一个精致完美的自我。”大三女生张雅菲(化名)说。

“如此费时、费力、费心思,只为了立个美丽的假人设。这是在取悦别人,更是一种虚荣而自卑的心理在作祟。”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丙艳看来,科技让变美简单起来,但使用者过于放大“照骗”在社交中的作用,又把变美这件事变得复杂了。

一种脱离了现实审美的容貌焦虑也在弥散。“即便是明星、网红都需要精致的妆容、精湛的修图才敢面对大众,我们不去美容、整形也就罢了,难道连修图也懒得做吗?”一位擅长做卡点变装的up主给记者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时代,快餐文化和读图文化的影响下,线上对于美的判定权重不断加大,令一部分人无意识地夸张和放大自身所谓的不完美,进而陷入社交恐惧和焦虑心理。而简单、快捷、好用的美颜软件自然而然就成了拯救恐惧和焦虑的良药,这些年轻人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不放,甚至以为完全依赖这种操作,就能换个形象乃至换种活法。殊不知,今日之种种让美图有趣的一面消失殆尽,只剩下盲目的从众、肤浅的虚荣。“追求容貌上的进步,实非真正的自我充实。对修图抱有执念的年轻人是否仔细想过——脱离了美颜的自己,也一定有独一无二的个人魅力。硬要去迎合网络一时的、一部分的非客观评价,大概率会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判断,忽视了自身积极的发展因素,进而对线下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迷失感。”杨丙艳说。

击垮过度修图的正确方式,首先是要把生活的关注点放在自身更加积极的一面和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对于修图,要保持一种玩家心态,坚持合理利用修图技术,分享给大家美好且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刻意打造完美人设。

【责任编辑:李丹萍】

舞出红色晋城故事| 2022《传承的力量》七一篇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01 12:03:33

“港剧”北上,好故事在哪儿都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7-01 10:20:22

这场高校毕设艺术展开到了“云端”

中国青年报2022-07-01 09:44:44

第二届“三月三”民族电影展开幕式在南宁举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6-30 22:06:56

献礼党的生日 红色历史重现校园舞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6-30 22:04:55

第九届乌镇戏剧节将于11月25日—12月4日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06-28 15: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