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余华、西川抖音直播对谈解析新版《生死疲劳》
1月7日晚,莫言代表作之一《生死疲劳》新版发布会在抖音直播间举行。在两个小时的直播中,莫言携手同学兼好友作家余华、诗人西川开启一场文坛巨匠对谈,共同探讨《生死疲劳》的创作细节,揭秘莫言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的形成,并分享了各自年轻时的创作经历。当晚,超200万人在线观看了直播。
《生死疲劳》是莫言创作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甚至对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该书首次出版于2006年,以一个被冤杀地主经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终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大头婴儿的变迁视角,讲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这5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回顾起《生死疲劳》的创作过程,莫言依然记忆犹新。2004年秋天,莫言在北京昌平买了一套二手房,在这里一口气完成了创作。“那个院子里很安静,偶尔可以看到飞机从头顶飞过,43天是一次全身心的投入创作。”莫言回忆说,当时是在用过一段时间电脑写作后,重新用稿纸写作,500字一张的稿纸写了900多张堆在案头。
仅用了43天就写了55万字?如此快的写作速度,一度遭遇过读者的质疑,担心书的质量不怎么样。余华在直播中调侃说,“虽然写作只用了43天,但莫言构思这本书却花了43年。”余华特别强调,莫言有着作家令人羡慕的创作速度,一旦开始很快就能进入到一种如痴如醉的状态。
实际上,写《生死疲劳》用43天、构思用43年,也并非是调侃。直播中,莫言回顾了《生死疲劳》完整的创作过程。他介绍,《生死疲劳》是先有了人物的形象,再有的长篇小说的成型,“像老木匠做活一样有图纸了,再加上用笔用纸去写,工作就很快。”
在创作《生死疲劳》前,莫言在承德参观了一个庙宇,墙上有六道轮回的壁画。本来,地主西门闹的故事在他的脑海里已经酝酿很久,这幅壁画一下就激发了对小说结构的构思。其中,每一个形象又都来自于莫言的生活经历。
以动物的视角写当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余华直言,这本书读起来是没有疲劳感的,看得让人如痴如醉,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余华表示,《生死疲劳》是一本逐渐消解仇恨的书,大部分时间阅读都是欢乐的,但看到牛、驴的死亡情节,故事的细节让人很容易掉泪,让自己热泪盈眶。提到其中猪打架的段落,余华笑称:这头叫猪十六的猪一定是文学史上最牛的一头猪。
直播中,莫言、余华、西川特别探讨了莫言写作语言的特点。西川评价说,“莫言的语言,有一面是饕餮,也就是‘胡吃海喝’(口若悬河);但是,还有一面是‘没吃没喝’(精炼严谨)。他这两种东西还是结合在一起的。‘胡吃海喝’就是口若悬河,李白是口若悬河,国外口若悬河的作家代表是莎士比亚。其中,有想象力、自由、奔腾。对于西川的评价,余华认为,“这是对莫言语言最贴切的比喻”。莫言则表示,自己写作中“俗”的部分都来自民间,那种文化对自己影响很深。
此外,莫言、余华、西川还在直播中回答了网友提出的众多问题。有网友问到,“怎么样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认为,“写作质量才是第一,写十本质量一般的小说,不如写一本质量好的小说。”以余华的《活着》为例,出版了上千万册,余华写小说轻易不出手,一出手就有独创性,并且反复打磨很久。
据了解,本场直播除了是新版《生死疲劳》发布会,还是抖音“知识跨年季”系列直播的压轴大戏。抖音“知识跨年季”活动邀请了各领域知识创作者以及莫言、余华、郝景芳等十多位知识大咖,通过短视频和系列直播互动的方式,以知识大餐陪伴网友跨年。
此前,作为联合出品方,抖音独家直播了罗振宇2022“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为网友带来了四个小时的知识盛宴。俞敏洪、周国平、郝景芳等也带来了“2021读过的好书走过的路”、“到更高处发现生活之美”、“周俞闲话人生”、“元宇宙折叠——有关元宇宙的15个灵魂拷问”等多场主题直播。(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