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火红年华》编剧作家革非:你们看到的都是真实故事|封面会客厅

作者:张杰 来源:封面新闻2021年09月29日

“走过高山大川,苦累也是浪漫。风起云涌的岁月啊,我记住了你只有信仰的容颜。”《红色年华》主题曲《爱在家国之间》由唐跃生作词,王喆作曲,歌唱家雷佳倾情演唱,温暖诗意的歌词中,饱满大气的演唱风格,带领我们走进独属“三线建设”那个年代的峥嵘往事。1960年代,一批怀着建设祖国理想的青年们,来到攀枝花,用青春点亮了弄弄坪的天空,在攀西大裂谷深处抛洒汗水,从零开始,一砖一瓦白手起家,在金沙江畔建立起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从主题曲《爱在家国之间》视频画面中,可以看到剧中涵盖了很多攀枝花建设过程中的名场面,第一炉钢铁出炉激动人心的瞬间,用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将“呆矿”变宝藏、突破“地质禁区”建成成昆铁路等高光时刻,令人心潮澎湃。

9月25日,中国第一部记录冶金建设国家队红色基因电视剧——《火红年华》,在央视黄金时段开播。该剧以国家“三线建设”为背景,以十九冶、攀钢、攀煤等著名的三线工业企业为故事原型,以攀枝花市为主拍摄地,全景式地展现了老一辈三线建设者在国家的号召下,不远千里来到大西南的山谷之间,在总面积2.5平方公里的弄弄坪,挑战世界先例建设起一座3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故事。在现实工业题材作品稀缺的当下,《火红年华》为大家带来了一部硬核与浪漫兼具的工业史诗。

这部打磨了六年的剧作,虽然只播出了几集,收视率已持续走高,连续登录猫眼酷云电视剧收视第1位、欢网TV-Zone第1位、CSM央视频道第1位,收到了来自各方的好评,收获了很多观众真情实感的好评,特别是不少老一辈三线人含泪表示“这部剧拍出了那个年代的艰苦!”

编剧作家 革非

9月28日下午,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了《火红年华》编剧作家革非。

封面新闻:《火红年华》里面的角色性格都很鲜活。能写出这么一个主题性和艺术性兼佳的主旋律作品,是很不容易的。请革非老师谈一谈您的创作体会。

革非:我是小说家出身来做编剧的。在我看来,小说家转型做编剧,跟单纯只写影视剧的编剧,在写作方式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小说家会先把人物写活。然后,根据人的性格发展,到了哪儿会发生什么事儿,说什么话,台词和故事情节自然而然就出来了。但是单纯只写影视剧的编剧,往往上来就是先要努力编故事,情节,然后在故事情节中把一个个人物“填”进去。我很喜欢跟当下的年轻人交心。不能因为年纪大了,对年轻人就只说高大上,只说宏大叙事的事情。其实,任何一个时代,人性、日常生活的情感模式,都有很多相通之处。凸显宏大背景下的平凡人物的喜怒哀乐,人生轨迹,这就是我写这部剧想要做的。

封面新闻:对一部作品的评价,很多来自读者和观众。从你本人来说,写这个剧,最想要表达出去的东西是什么?

革非: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作者和读者、创作者和观众共同完成的。我确实不好说,我希望能从观众那里得到什么反馈。我只能说,我经过深度了解,我看到了一群人的存在,以及他们在特殊的年代有过怎样的故事、经历。至于观众从中得到了什么, 那是他们的事情了。如果让我跟观众说一句话,我会说:你们看到的,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这个剧只是用影像艺术进行“再现”了一番。

封面新闻:写攀枝花三线建设这样的重大历史,你是如何处理艺术虚构与真实原型之间的关系?

革非:这里面的所有的事件都真实发生过的。人物都有真实原型。剧中的四位顶级工匠,被成为“四大金刚”,这些也是有真实的原型。我在2011年采访他们的时候,还健在的有3位。他们给我讲述了很多真实的故事细节。比如那些高级工匠和工程师,原本有着安稳优裕的生活条件。参加了三线建设,就算工资很高,也没有地方花钱,没有东西可买。没有新鲜水果、青菜。剧中角色季成钢显得较为令人讨厌,但其实这个人物的原型,并不是坏,而是在人生某个阶段,想走人生的捷径。我在采访这位原型人物的时候,他给我讲了心里话。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季成钢那个性格的一面。 男主角夏方舟的原型,是我多个真实的原型人物身上综合在一起形成的。比如他有看图纸的超强能力,看图纸的记忆像拍照似的,我真的见过这样的工程师。

我还想透露一下,剧中主角们的名字,也饱含着寓意,在人名里埋伏着一些密、线索。比如男主角叫夏方舟。“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指代中国。“方舟”取“诺亚方舟”之意。三线建设对于中国的意义,就像特殊时期的诺亚方舟那样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一位形象较为反派的人物叫季成钢。“季军,第三名。意思是,虽然他一开始在人格上表现较差,但最后他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终究会成钢。”

封面新闻:这个剧中的金江市109冶金建设公司指代的就是建设攀钢的中国十九冶。成立于1966年的中国十九冶,正是为“三线建设”而诞生,是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的核心力量。现在电视剧播出后,反响非常好。口碑和收视率持续走高。十九冶的人给你观看这个剧反馈了吗?

革非:十九冶的前董事长田野,4岁就随父母到了攀枝花,是“攀一代”。他对攀枝花三线建设有深厚的情感。田野跟我说,当时播了第一集后,很多有攀枝花三线建设经历的人都纷纷给他打电话,很激动,他的电话一直响到夜里三点,电话打爆了。

封面新闻:你是什么时候写完这部剧本的?你都做了哪些采访和资料准备?

革非:从2011年开始动笔到2014年完成第五稿。在这期间,我阅读了差不多有2000万字的相关资料,差不多面对面采访了600多人,采访笔记累计120万字的采访笔记。当时名字叫《大三线》。十九冶对我的采访给予极大的支持和配合。十九冶当时的董事长田野,非常懂艺术创作规律,完全不干涉我的创作,他说,革非老师你采写上需要什么,我们就尽量给你提供,艺术创作完全由你做主。

封面新闻:你对攀枝花有怎样的印象?

革非:1970年7月,成昆线通车后,在攀枝花举行庆典活动,我和战友一起去参加。这是我第一次到攀枝花。当时是7月份,攀枝花的水当时特别凉,后来二滩建成后,水就没那么凉了。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满山的火箭草是枯黄的。地上的浮尘漫到脚面,有五公分那么厚。当时的攀枝花气候非常干燥,而且大量的工业项目建设。 当时,攀钢还在建设中,我们都很期待。当时攀枝花的三线建设很火热。有一个商业街。不到100米。其实就只有一个百货商店、 一个剧场。2011年,继上一次1970年去攀枝花之后我再次来到攀枝花。到了地方我发现攀枝花变化太大了,是一个漂亮的大城市了。

封面新闻:剧中角色之间的爱情故事也很吸引人。这些爱情故事也是有原型的吗?

革非:我采访那些当年参加三线建设这些大学生 、青年工人,他们给我讲了很多,他们有着极其丰富多彩的爱情生活。 当时去攀枝花参加三线建设的大学生、青年工人当中,男男女女,青春年华,在一起奋斗,发生爱情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尤其是当时艰苦的环境,年轻的心灵特别需要爱情的精神滋润,所以也特别容易发生爱情。

封面新闻:您是怎么想到要写一部关于攀枝花三线建设的作品?当时的缘起是怎样的?

革非:1969年,我15岁在山东参军入伍,当了3年铁道兵。铁道兵当时担任了三线建设的两大铁路动脉成昆线和襄渝线的建设及其他任务。从铁道兵退伍后,我还在三线建设的工厂工作过几年。也就是说,我自己是亲身参与了三线建设的。我对三线建设,一直有很深的情怀。我一直想写一个关于铁道兵在三线建设中的故事。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2011年,中国十九冶集团(简称十九冶,1966年诞生于攀枝花,是伴随着攀枝花钢铁集团诞生的一家中央企业,负责完成攀枝花钢铁基地三线建设的历史使命)的一个朋友,邀请我写一写攀枝花钢铁基地三线建设的故事。我一开始还没有确定要不要写,我先到攀枝花看看。到了地方我进行了一番集中采访。在20多天里,一对一采访了参加攀枝花三线建设的十九冶100多个人。我发现他们的故事,跟我们铁道部的三线建设性质很像:异常艰苦。这让我下定决心答应邀请来写这个选题。攀枝花是我们国家自主进行的钢铁基地建设,成昆铁路主要就是为它建设的,它是所有现代化工业的基础条件。攀枝花不但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工业体系,如今更是非常有创造力、很漂亮、很有特点的城市,我们觉得它在整个大三线的建设史上都极富特殊意义。

封面新闻:《火红年华》除了剧本稿,还有小说稿吗?这个小说还没出版?小说稿跟剧本稿的区别大吗?

革非:我是写了一个小说稿。小说稿的版权此前已经被出版社买断。但是我当时说,等电视剧出了以后再出版这个小说。小说稿跟剧本稿的主题和主要人物设定,都是一样的,但也有很大差别。小说稿有85万字,剧本稿不到50万字。因为写剧本要考虑到适合演员表演,利于拍摄。小说的体裁就没有这些外在限制。所以我在小说里多写了铁道兵的生活。这部小说很快由山东一家出版社出版。

(革非,原名曹革非,山东人。作家,剧作家。1970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早期创作主要为中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1989年开始电视剧创作,首部电视剧作品为《骆驼巷传奇》。1995年创作的长篇电视剧《长河入海》获得优秀电视剧奖,1996年创作长篇小说《清水幻象》,1997年创作长篇小说《赤后祖》,两部作品同时入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3年创作《女子监狱》获得飞天奖,2006年凭借电视剧《任长霞》获得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编剧奖、第26届飞天奖优秀编剧。2011年创作《女人的天空》入围飞天奖。)

【责任编辑:李丹萍】

烛照千载的文明火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7 12:06:23

读懂了《松花江》 你就读懂了东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6

《一生一世》开播 任嘉伦白鹿奉上小火慢炖爱情浓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4

解码世遗泉州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9:43:37

“棒!少年”们有了新的“梦想教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18:03

《故宫日历》虎年上新,开启下一个12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4:32:48

《江姐》2021版首演,经典民族歌剧“新”在哪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9:00

欧阳立安传记出版 从上海滩走向共产国际的小革命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