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村,一条来自厦大的锦鲤在扑腾!

作者:金卓 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2021年09月27日

从李冬来到广西北海合浦县石湾镇大浪村驻村至今,满打满算不过才五月有余,但这个初来乍到的“毛头小子”却完全没把自己当“外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没少“折腾”。

种大棚、酿米酒、搞文旅,只要是与老百姓腰包相关的事,都有他忙活的身影。尽管工作推进起来,或不尽人意,或四处碰壁,但他的收获不可谓不多,他干事创业的劲头也丝毫未减。

1

“能够成为选调生的机会只有这一次,我想试一试”

今年30岁的李冬,出生于辽宁铁岭,去年刚刚取得厦门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对他来说,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去高校任教或继续读书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毕业时,也确实有很多机会摆在他的面前。

李冬到脱贫户家中查看用水安全情况

彼时,李冬正处于学术研究的“迷茫期”,整日与实验为伴,算不上开心,也很难有什么成就感。

只不过,他并没有“改换门庭”另谋出路的决心,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直到一位同门师兄的出现。

师兄比他年长一级,作为广西选调生已入职一年,在与师兄的交谈中,李冬第一次认识了广西,认识了选调生。

广西虽地处西南边陲,但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未来潜力巨大。而相比于泡在实验室,基层更接地气的工作让个人的获得感和价值实现更直观。

借着地区发展的东风,既能将自身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又能满足干事创业的心愿,何乐而不为?

但这毕竟是关乎未来的人生大事,免不了纠结一番。

一边是已经谈妥的高校教师岗位,一边是导师推荐的博士后名额,还有让他心动的选调生,在临近签约的前一周,李冬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李冬到脱贫户家中查看用水安全情况

不可否认的是,微环境总能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包括李冬。在师兄的影响下,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追随前辈的脚步,来到广西。

“可能人一旦选择多了,就更想去找寻意义,我还是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他说,“能够成为选调生的机会只有这一次,我想试一试,如果真的不适合,我还可以调整。但错过了就再也没法选择了。”

2020年7月,李冬以广西定向选调生的身份入职北海市发展和改革委,今年4月,按照政策要求,他成为了北海市合浦县石湾镇大浪村的一名驻村工作队员。

李冬到村民家中开展人大选举宣传工作

于他而言,来到乡村第一线是他成为选调生的初衷,因为这是除实验室外,他最能“施展拳脚”的舞台。相比之下,基层的艰苦他并不在意且早有准备。

不过,这里也有出乎他意料的地方,比如,村子里没有食堂,这一度让他为饱腹发愁。

“好在我们第一书记厨艺还不错。”他笑称,现在他自己也能勉强炒俩菜,“好不好吃管不了,能熟就行”。

2

当新事物遇上旧观念,往往不可避免的需要激烈碰撞一番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尽管在李冬看来,从个人角度讲,“驻村没什么难题,组织上也很照顾”,但现实是,他在大浪村打的头仗便碰了钉子。

不久前,驻村工作队在经过多次调研后,与当地农校谈下了一个番茄种植试验项目,由农校提供番茄苗,村里提供大棚和肥料,双方合作让村民们改种番茄。

李冬的出发点是好的,番茄属于高附加值农产品,相较于现有产业收入更高,成熟期更短,经济效益可观。

北海本地的番茄,大多是外地运过来的,如果大浪村搞成了自己的番茄种植基地,销路自然也有保障。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时,“东风”却“掉了链子”,没有一个村民响应,大家都不愿意种。

李冬为脱贫户送去阉鸡苗

按理说,这笔账很容易算,苗和肥不用花钱,种番茄收益更高,成熟期还短,村民只需拿出几百块钱租地,最主要的投入就是体力,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会不愿意干呢?

不论李冬如何苦口婆心的做工作,大家就是不买账,此事至今仍处于“搁浅”状态。

“如果实在没办法,就只能我们驻村工作队员自己上了。”李冬略显无奈的告诉记者。

虽然“自己上”也有好处,所得收益可以尽归村集体所有,但驻村队的本意是想让老百姓多些收入,况且,队员们也没种过地,皆非专业人士,恐怕也种不好。

“事实看来,这一想法多少还是有些不成熟”,不过现在想想,他似乎也能够理解个中缘由,当新事物遇上旧观念,往往不可避免的需要激烈碰撞一番。

“对农户们来说,小富即安的心态很普遍,维持现状即可满足。”他说。

村民思想也比较保守,对新事物不易接受,总觉得未知即风险,担心卖不出去,“但其实销路我们都已经协调好了”。

这件事让李冬发现,自己的能力还很匮乏,这既体现在农业技术上,更体现在与老百姓的交流沟通上,让老百姓相信自己属实是一门学问。

李冬到脱贫户家中查看用水安全情况

且说另一件让李冬同样头疼的事。

大浪村家家户户都有酿酒的传统,不过一直以来都是各自为营,你一壶我一桶,不成规模。

驻村工作队了解后发现,村民自酿的米酒很有特色,前景可期,便准备在酒上下下功夫。

这次倒比种番茄要顺利一些,“大浪米酒”的商标跑下来了,村民家的酒也包装起来了,可接下来的资金、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又接踵而至。

李冬自然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但如何把米酒产业做大做强依旧是“两眼一抹黑”。

他认为,很多时候,基层干部有冲劲,想干事,但找不到方向,就如同一拳打在棉花上。

有时看到新闻中一些其他乡村的成功案例,但他们成功背后都做了哪些努力,往往语焉不详,并不是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

李冬到村民家中开展人大选举宣传工作

“我们的视野还是不够开阔,应该多给我们出去培训学习的机会,走一走,看一看,能借鉴多少是多少”。

他笑称,有的报道会提到某某村用几百万的资金撬动了几千万,但是我们都很好奇,这几百万是哪来的?

在过去的五个月时间里,迷茫似乎成了李冬的常态,经常是空有一些大胆的想法,一到落实层面就哑了火。

至于“大浪米酒”,目前还处于无资金、无销路、无思路的“三无”状态,下一步如何发展,他仍在探索中。

“现在的打算只能是先利用一些校友资源,让大家都尝一尝,用质量说话。”李冬说,“毕竟对于自己的产品,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3

“失败不可怕,只要努力,总有做成的一天”

虽然从结果上讲,李冬这五个月的工作并不尽如人意,但要说收获,也着实不少。

其中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为人民服务”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只是挂嘴上说说,至于啥才叫为人民服务,怎么服务,没什么具体的想法。”

“换句话说,就是更看得见老百姓的需求了,脚下更务实了,心距离群众更近了。”李冬解释,以前搞科研,恨不得眼睛长在脑门上,只盯着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

李冬到村民家中开展人大选举宣传工作

“如果以后再回到科研岗位,只想做些扎实的产品,让老百姓平时能用得上,能改变他们的生活。如果转行去了其他行业,也是想做一些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工作,在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尽量做些有意义的事。”

回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一个更直接的收获是,当若干年后他回到机关,重新成为一名政策制定者时,他更懂得老百姓需要什么,更懂基层干部的难,“政策、决策更要务实”。

尽管过往的许多尝试多以失败告终,但李冬想要带领村民发展产业的热情未减,颇有些愈挫愈勇的势头,毕竟,“有钱腰杆才硬”。

李冬开展巡河防溺水工作

眼下,他把目标放到了发展文旅产业上。大浪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村内还留有一处始建于汉代的大浪古城遗址,这是大浪村独特的文旅优势。

在李冬的提议下,驻村工作队正着手寻访村里的老人们,看能否挖掘出一些有特色的民间流传故事,记录在案,为以后开发产业做好准备。

不过具体工作如何开展,他坦言依旧“没什么头绪”,“怎么利用这个优势、找哪些部门、如何开发、开发到什么程度、怎么吸引游客,这些都不是我们这几个人‘闷头’能想出来的”。

“但有想法总归是好的,失败不可怕,只要努力,总有做成的一天。” 他坚信。

正如他所说,不管他们为村里产业发展的各种探索尝试最终能否成行,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这些年轻人已经为这座千年古村带来了某些新的东西,而李冬在大浪村的创业之路不过也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金卓】

烛照千载的文明火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7 12:06:23

读懂了《松花江》 你就读懂了东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6

《一生一世》开播 任嘉伦白鹿奉上小火慢炖爱情浓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4

解码世遗泉州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9:43:37

“棒!少年”们有了新的“梦想教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18:03

《故宫日历》虎年上新,开启下一个12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4:32:48

《江姐》2021版首演,经典民族歌剧“新”在哪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9:00

欧阳立安传记出版 从上海滩走向共产国际的小革命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