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教育 >正文

“双减”后不去培训班干什么?北京一中学学生排练了大型原创舞台剧

作者: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9月23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今天,北京一零一中学大型原创校园舞台剧《初见纳兰》上演,舞台剧由一零一中学双榆树校区师生们参与剧本原创、独立排练与演出,小演员们多为该校初二年级的学生。

“双减”政策发布后,不少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闲”下来的学生都干些什么呢?

“以前放学后,我们着急赶往校外的补习班。现在,放学后的时间我们能自由支配,喜欢戏剧的同学就可以来排练了!”初二学生高知鱼同学说。

“双减”给学校开展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拓展了空间。《初见纳兰》的舞台剧就是一零一中学双榆树校区在“双减”政策之后开展的创新之举,他们结合本校区独特的校园文化,开展特色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我们采用舞台剧的方式,是希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了解。同时,学生们在演出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舞台表演知识技巧,还要去背诵大量纳兰性德的诗词、及其他著名诗人的诗词,学习音乐的旋律并将诗词唱出来,这样的学习既是跨学科的,知识容量非常大,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舞台剧负责人朱向近老师说。

据了解,北京一零一中学双榆树校区,地处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故居桑榆墅旧地,学校多年来持续推广以纳兰诗词为载体的“兰文化”,每年开展“纳兰诗会”活动。朱向近老师带着同学们线上研读剧本、写人物小传,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和学生们交流,周末分组排练。

“以前,纳兰性德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风流倜傥公子哥的形象,自从演了这个角色之后,我才知道,他其实是一个有着家国情怀、高远志向的人。”初二学生卢云鹏同学说。这种认知颠覆主要是因为他主动收集纳兰性德的生平资料,研读纳兰性德的诗词文后,才有了自己对角色的认知。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程,也让卢云鹏同学解决了他平时学习的“痛点”:“我不喜欢背诗词,这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但是我很享受演戏的过程,为了演活角色,我背了好多他的诗词,最喜欢‘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这句,很有意境。”

此次《初见纳兰》舞台剧上演前,朱老师还把自己在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支教学校的21名学生请到北京,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来感受文化气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大山里的孩子们增加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梁国胜】

烛照千载的文明火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7 12:06:23

读懂了《松花江》 你就读懂了东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6

《一生一世》开播 任嘉伦白鹿奉上小火慢炖爱情浓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4

解码世遗泉州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9:43:37

“棒!少年”们有了新的“梦想教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18:03

《故宫日历》虎年上新,开启下一个12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4:32:48

《江姐》2021版首演,经典民族歌剧“新”在哪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9:00

欧阳立安传记出版 从上海滩走向共产国际的小革命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