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重启的东西岔胡同,设计新老北京生活的面子和里子

作者:陈慧琦 胡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9月21日

实习生 陈慧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位于北京白塔寺历史文化街区的宫门口东西岔胡同近日更新亮相,焕然一新的胡同惹人驻足。

东西岔胡同历史上是朝天宫山门御道,民国时期成为了买卖街,居民渐渐在朝天宫遗址上修屋建巷、落脚扎根。在这些错落的低矮平房旁,一抬头,就能看到不远处金融街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现在,白塔寺的最佳观景点、位于东西岔胡同交汇处的公共小广场绿化良好,整洁宽敞。游客坐在崭新的石凳上,正对着就是青瓦红墙和白塔。

不久前,这个小广场还是各家各户摆放杂物的“仓库”,抬头全是纠缠的电线,两边的胡同里遍地小摊、乱停乱放的车辆和违规建设的建筑,想顺畅通行都费劲。

改变开始于去年六月。西城区启动东西岔胡同保护更新工作,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示范项目,由北京市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全额支持。如今,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东西岔胡同承载着居民生活的“面子”与“里子”,连结着北京城的历史与未来,而今更新重启。

“提份儿”:关乎老北京“面子”和“里子”的好设计

要问更新之后的东西岔胡同与之前最大的区别在哪儿,在这住了大半辈子的给出了答案,用北京话说,那就是“提份儿”。

董秀玥解释说,“就像人穿鞋一样,鞋穿得好,从下往上看人就显得精神,没鞋穷半截儿。你就看这边边角角,从砖到墙,施工细节就在这儿。”

项目给东西岔胡同穿上了干净漂亮的“鞋”,从下往上看:绿化增加了,底部的石篮还配上精心设计的白塔寺新标志;恢复了青瓦灰墙立面,缀上各式红门;蛛网般的架空电线全部入地,线杆拔除了55根……

而老北京的“份儿”,不只是在“面子”上,居民生活的“里子”也是项目关注的重要部分。

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指挥部产业提升处处长王顺表示,胡同的改造工程与之前所进行的大街改造有很大的区别,胡同里“每走一步,都涉及到老百姓的利益”。因此,“共建”是本项目的重中之重。项目之所以能取得成效,“百姓的支持参与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

胡同承载着老北京源远流长的独特文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胡同里的生活逐渐变得不方便。于是,工作专班搜集了居民生活的各种问题并列出清单,来一对一商量对策。道路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积水,就用四种不同材质对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下水总是堵塞,还反味,就把地区管线进行整体更换。

在拆除违规建筑的过程中,住在胡同西岔咽喉地段的李大爷,因为家里面积有限,所以在东门临街位置搭建了一间小砖屋和一个铁皮棚子作厨房和储物间。

工作人员前往协商,总吃“闭门羹”。僵局中,工作人员换位思考思考,提出帮李大爷归置小院,腾出空间储物。并且还把铁皮棚子转移到原来南门的位置作厨房,李大爷一家可以通过东门出入。这样,既拆除了违建,又照顾了居民的生活。

工作专班和居民的协商与共建,确保了对于公共利益的维护,也让双方得以相互理解。施工期间,居民还会在夏天自发买冰棍发给工人,冬天主动来送热水。

烟火气里的胡同:连结历史与未来的北京

“不能只关注一层皮。还要关注这条胡同的民生。”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责任规划师领衔人徐健在最初就接到了这样的任务。

东西岔胡同的保护更新,是核心区控规落地之后,西城区实施的首个历史文化街区胡同更新项目。在整个项目中,保护历史文化是工作的重点。

在对东岔71、73号进行排险重建时,工作人员发现其北侧山墙裸露出“五进五出”制式的青砖排布,属清末民初风格,砌筑手法在古建筑中也较为少见。为了保护古建筑,工作专班在修缮房屋时,将拆下来的老砖小心清理,再按原来的砌筑工艺进行恢复,既解决了安全隐患,又保持了传统胡同老街建筑的本来面貌。

白塔寺片区历来有着丰厚的市井文化基础,昔日的白塔寺庙会吸引不少人前往,热闹非凡。白塔寺脚下,临着小广场的东岔枢纽处,七十年代的时候是一家酒铺,很多居民都记得,小时候常和小伙伴蹲在门口石墩上啃兔头。

后来,原来的酒铺换成了生活超市,居民老王一家子在这里卖肉、果蔬和各种日用品。工作专班修缮了门外石墙和红色门扇后,看到焕然一新的景象,老王自己也主动把商铺里面粉刷一新。

走进这个变得漂漂亮亮的超市,依旧可以看见前来买东西的街坊围在一起唠嗑。因为门口的小广场不再脏乱拥堵,超市的生意更好了。

但是,东西岔胡同里原有的店面,以美发、小卖部、粮油店为主,同质化严重。因此,置入新业态在这个焕发新颜的街区显得不可或缺。最终,东西岔在升级品味羊汤等老品牌餐饮业态的基础上,新引入了以白塔书房为代表的的文化业态、以“Cabo咖啡”为代表的品质餐饮业态等。

更新后的东西岔街道,连结起过去的历史文化,与未来最受欢迎的生活方式,既要守护在此生活了一辈子的居民,也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打卡。在这里,“也许会产生新的市井生活,金融界的时尚年轻人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东西岔胡同保护更新工作是北京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北京市街巷改造从表皮到深入的过程”。到目前,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面向未来,北京城街巷应该如何继续共建共享,连结起老北京文化和新市井生活,创造新的烟火气,依旧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刘世昕】

烛照千载的文明火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7 12:06:23

读懂了《松花江》 你就读懂了东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6

《一生一世》开播 任嘉伦白鹿奉上小火慢炖爱情浓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4

解码世遗泉州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9:43:37

“棒!少年”们有了新的“梦想教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18:03

《故宫日历》虎年上新,开启下一个12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4:32:48

《江姐》2021版首演,经典民族歌剧“新”在哪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9:00

欧阳立安传记出版 从上海滩走向共产国际的小革命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