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热点 >正文

“9·11”事件二十周年 一个时代能否就此终结?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1年09月13日

本周的9月11日是“9·11”恐怖袭击事件20周年的纪念日。虽然美国在上个月末仓促地完成了从阿富汗的撤军,但这场持续了20年的战争给全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仍在持续。

《大溃败》(FIASCO)一书的作者托马斯·里克斯对此直言,战争打了20年,美国却将最大的国家安全威胁由海外转移到了本土。眼下美国社会充斥着愤怒和对立,而这一切与美国政府20年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决策密不可分。

2001年9月11日,9名“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劫持包括第一架撞向世贸双塔的11号航班在内的4架民航客机,发动袭击,共有2996人在袭击中丧生。

20年后,2021年9月11日当天,美国总统拜登按计划访问了世贸双塔的倒塌地纽约、位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五角大楼以及宾夕法尼亚州的尚克斯维尔郊外的美联航93号航班坠毁地。

此前的9月10日,美国总统拜发表视频讲话,强调“团结”。

路透社注意到,“团结”曾是4位美国总统在911纪念日当天讲话的关键词。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在“9·11”二十周年到来之际这样评价道:20世纪末,美国曾像巨人一样横行世界。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势力无可匹敌,我们对于自由的民主制度的反对者的胜利是毋庸置疑的。而“9·11”这一天改变了这一切。

“9·11”事件发生当晚,紧急转移到别处的时任总统小布什终于返回白宫。

美国总统 小布什:美国之所以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是因为我们是最亮的灯塔,照亮世界上的自由和机遇,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光芒闪耀。

而这番“灯塔论”还曾出现在1991年刚赢得海湾战争的时任总统老布什的国情咨文中。当时美国正经历最繁荣的时刻。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到达5048.62的顶峰。“9·11”事件之后,小布什打出的“反恐”牌,在世界很多地方得到了响应。

但正如西方人常说的一句格言:“用剑之人,必亡于剑下。”

“9·11”事件之所以被看作是美国“灯塔”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并不在于美国整体实力的大幅下降,也不在于反恐本身,而在于一个悖论,那就是:“9·11”之后,美国一系列战争政策和霸权行径给自己树立了各种对立面,其实这些对立面本身对美国并不构成威胁。于是,这成了美国人的“俄狄浦斯效应”,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凡是美国“灯塔”照耀之处,民主、自由和人权无从谈起,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甚至严重的人道危机倒是屡见不鲜。

墨西哥金融研究基金会教授贝尔纳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西方一直将美国视为民主、自由、公正与秩序的标杆,但就像一场噩梦一样,一切似乎都破灭了。

随着美国《新闻周刊》等媒体曝光了美军在关塔那摩基地的虐囚事件,世界开始对美国在“9·11”事件中捍卫正义及保障自身权益的说法产生质疑。

美国前副国家安全顾问 罗兹:美国政府不择手段地折磨人们,其中还包括无辜的人,这永久性地损害了美国的形象。美国已无颜再谈人权、民主和法律规则。

2002年1月,小布什发表所谓“邪恶轴心”演说,背离了“反恐”的本意,把战争矛头转到了和基地组织和恐怖主义无关的新的“敌人”。

美国总统 小布什:伊拉克不断展露其对美国的敌意,并支持恐怖主义。

2003年的3月20日,美英联军绕开联合国,入侵伊拉克。

美国新闻:最终结论是萨达姆·侯赛因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空手而归,缺乏确凿证据,人们对这场战争的基本动因提出质疑。

此时,美国社会因“9·11”事件而产生的撕裂也开始初见端倪。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公司(PBS)认为,对于9·11袭击,美国的应对措施是仓促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掀起两场侵略战争,破坏了近70年来树立起的国际秩序。

奥巴马竞选广告:我们现在比“9·11”事件前更危险,我们拒绝酷刑,我们要关闭关塔那摩,我们要谱写“9·11”事件的新篇章。

2009年,打着“反战旗号”上台,并拿下诺贝尔和平奖的奥巴马,并没有吸取前任的教训,反而成为另一个“战时总统”。

美国总统 奥巴马:这是我总统生涯最艰难的决定,我宣布对阿富汗增兵3万美国军人。

2009年12月,美军总司令麦克里斯特在阿富汗马尔贾打响关键性战役。

《华盛顿邮报》高级编辑 钱拉塞卡兰:我当时就在战场,马尔贾简直一片混乱。塔利班战士神出鬼没,他们设置路边炸弹,然后便埋伏着等待突袭。

《经济学人》军事记者 乔什:塔利班武装称不上是军队,他们没有战机、坦克,没有先进的装备,他们有的是在当地的合法性,他们劝说人们相信伊斯兰教的正义性,起码比腐败的阿富汗政府占理得多。人们总说西方打造了一个过于专权的阿富汗政府,扶持了一位权力过大的总统,但人们没有注意到的是道德伦理、部族和宗教矛盾。这些都是(造成西方失败的)因素。

驻阿美军人数在2011夏季达到顶峰10万人,近2000名美军士兵在阿富汗战场丧生,阵亡人数是布什时期的三倍。

美国总统 奥巴马:晚上好,今晚,我要向美国和世界报告一个消息,美军在一次行动中杀死了基地组织的头目本·拉登。

2011年,“9·11”事件的策划者本·拉登被击毙,但反恐局势并没有彻底改变。

与此同时,美国借助“阿拉伯之春”挑起的中东乱局和叙利亚战争,反而使基地组织得到喘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崛起。

美国新闻:基地组织出现在也门,在叙利亚扩张。在美国投入了万亿美元之后,基地组织比从前更强大了。

美国面临“越反越恐”的“无尽”战争局面。

《纽约客》华盛顿首席记者 梅尔:美国终于筋疲力尽了,阿富汗政策是失败的,不论是最聪明的将军还是哪个党的总统,都没有人能让这个政策成功,这是美国的耻辱。

而此时的美国社会,已陷入严重分裂。

特朗普:他们想炸毁我们的高楼大厦,他们想让我们的城市付之一炬,他们就生活在我们的国家里……ISIS视奥巴马总统为圣人,他(奥巴马)是ISIS创始人。

美国前副国家安全顾问 罗兹:我们必须意识到,人们总爱说是特朗普分裂了美国,不是这样,美国已经分裂,所以才有了特朗普。

如今,当美国人回味“9·11”事件之后的20年,谁是赢家谁是输家时,不由得发出美国内部“团结”已经输掉了的感叹。

《华盛顿邮报》高级编辑 钱拉塞卡兰:如果我们审视1月6日发生的事(国会被攻陷),是不是可以说本·拉登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胜利?他成功从根基上分裂了美国,让美国遭受了(“9·11”事件发生时)无人可以预见的痛苦,如果我们不好好反思这20年发生的一切,悲剧不光会在半个世界以外的中东上演,悲剧将在美国的国内上演。我们就完全没有吸取“9·11”的教训。

“9·11”二十周年纪念日的前夕,由1800多名“9·11”遇难者家属组成的团队向拜登喊话,要求拜登政府公开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针对“9·11”袭击的全部调查结果。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的民调显示,高达72%的美国民众认为国家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现在,只有29%的人认为美国处在正确的轨道上,63%的人认为国家位于错误的轨道上。

凯西·科默福德,“9·11”事件发生时,身在世贸中心2号塔楼70层。作为幸存者,科默福德表示,她在随后的20年里,体验到了自己从“最幸运的事情”向最糟糕状况的演化。

科默福德:这(现状)确实让我很难过,我得了冠状病毒,所以我知道它有多可怕。但“9·11”不是一天,9月11日开始了一连串的影响,我的意思是,对于这个世界,对于幸存者,对于我的家人,对于那些死去的人和他们的家人,甚至那些还在死去的人,从那天起仍然产生可怕影响的人。是的,它发生在一天,但不仅仅是一天,这是我们的余生。

“9·11是一天,还是一个时代?”《纽约时报》提出的这个问题令人沉默。随着美军在阿富汗长达20年的“最长的战争”结束,这最长的一天似乎也理应到达终点。美国广播公司直言,在“9·11”事件20年后,悬而未决的问题、愤怒与怀疑仍隐约可见。而对于很多人,新的一天已经开始。

当地时间9月7日晚,阿富汗塔利班召开记者会,宣布组建新政府。

总台报道员 奥贝德:穆贾希德对外宣布成立新政府,并公布了部分代理部长的人事任命。他强调说,目前这个政府是临时性的,过段时间还将召开协商性质的会议,届时将会产生一个代表所有阶层的新政府。

代理总理哈桑,20世纪九十年代塔利班的创始人之一,属于“最初的30个塔利班”。

代理副总理巴拉达尔,塔利班最具“镜头感”的领导人。2020年2月29日,巴拉达尔作为塔利班代表与美国签署了旨在结束阿富汗战争的“多哈协议”。3天后,罕见地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通了30多分钟电话。

代理内政部长哈卡尼,阿富汗实力最强的武装组织之一“哈卡尼网络”的领导人。

记者会上,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穆贾希德表示,塔利班最高领导人阿洪扎达将以“埃米尔”的身份领导国家。作为塔利班创立以来的第三代最高领导人,阿洪扎达拥有“大毛拉”的宗教头衔。

1994年,塔利班最初兴起时,曾在坎大哈难民营创办宗教学校,“塔利班”在阿拉伯语中就是“学生”的意思。阿洪扎达曾在这所学校中担任教师。

如今塔利班公布的政府要员名单中,大部分有“毛拉、哈吉(去麦加朝圣过)、诵经家”等宗教学位。在外界看来,是否有在高级宗教学校接受教育的学历,是塔利班选拔官员的“硬”指标。而另一些人,则具有部落领导人身份。最高领导人“埃米尔”是国家体系中的“领袖”,酋长和谢赫,则是大小部落的首领。

9月7日,阿洪扎达发表了自塔利班重返喀布尔后的首个声明,表示阿富汗需要人民的支持,以重建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

巴基斯坦和平和外交研究所所长 阿西夫:他们应当知道如何去平衡关系,并建立一个包容性的政府,因为阿富汗人知道如何建设他们的国家,他们知道自己的文化以及部落传统。


而过去20年,美国对阿富汗发动战争并进行所谓的“民主化改造”,打断了阿富汗人自主建设国家的进程。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 耿爽:近日阿富汗局势的突变再次提醒我们,军事干涉、强权政治不得人心,外来模式、民主改造难以立足。

在喀布尔的街头,可以看到新政府的海报。许多民众表示,过去20年,美国不仅没有带来和平,反而留下了诸多创伤。


喀布尔居民 侯赛因:他们(美国)在阿富汗各地摧毁了许多东西,不仅仅是在一个省,而是在阿富汗所有34个省都劣迹斑斑。

阿富汗民众:美在阿20年 留下破坏与贫穷

喀布尔居民 穆斯塔法:我认为没有什么成就可言,破坏与贫穷就是他们(美国)过去20年的成就。

此时此刻,“阿富汗之父”阿曼努拉·汗的声音也在人们耳边回响:

“阿富汗必须是自由和独立的,必须享有其他主权国家所拥有的一切权利。”

——阿曼努拉·汗

2001年9月11日晚,时任美国总统布什首次在椭圆形办公室发表电视演说。其中几句,是他在开机前几分钟自己加上去的。

时任美国总统 布什:我们会把制造袭击的恐怖分子,还有包庇他们的人,一视同仁。

以“反恐”名义进行“政权更迭”,并进行符合美国口味的“民主化改造”,成为之后美国发动一系列“干涉主义”战争的核心理念。

法国前总理 德维尔潘:认为要对付恐怖主义,就必须推翻可能与恐怖组织挂钩的政权。毫无疑问,这种想法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本质上就是错误的。这改变了反恐战争,造成随之而来的种种后果。

在随后的20年间,美国以“全球反恐”为由将军事行动不断扩大化,以此强化自身霸权。

伊朗政治分析人士 胡什查什姆:美国入侵阿富汗、伊拉克以及中东地区,在国土之外到处发动战争,并且没有经过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这就是霸权的体现。因为美国根本不关心他国,也不在乎联合国,他们认为自己是高尚且凌驾于他国之上的,因此他们敢于霸凌、侵犯以及掠夺其他国家。

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争,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2011年空袭利比亚,2014年开始空袭叙利亚,美利坚战车横冲直撞。与战争相伴的,则是美军的一系列罪行和丑闻。

爱德华·加拉格尔,曾任美军海豹突击队第7分队的特别行动指挥官,人送绰号“刀片”。

根据两名海豹突击队员的证词,2017年5月,伊拉克安全部队曾在收复伊拉克摩苏尔的战斗中抓获一名俘虏。

但在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救治的时候,当时身份是“美国军事顾问”的加拉格尔突然手持一把猎刀对着这名17岁少年的颈部和胸部连刺数刀,致其死亡,之后还抓着他的头发,和尸体拍照合影。

这不由得使人想起2003年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展示的另一张照片。当时媒体披露的虐囚门丑闻,使美国一度陷入尴尬,但十多年后,美军在伊拉克显然并没有吸取教训。在叙利亚,暴行也在上演,几乎是伊拉克战争的翻版。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方面靠造假抹黑叙利亚政府,另一方面,把极端组织武装分子包装成“自由战士”。这种“双标”行为严重破坏了国际反恐合作。

叙利亚《祖国报》认为,在一些内幕曝光后,利用“白头盔”造假的某些势力开始杀人灭口。

叙利亚政治分析人士 卡萨吉安:在美国介入叙利亚内战之前,叙利亚并不存在恐怖组织的问题,最多是四、五年可能出现一次袭击事件,但是(美国介入)之后,恐怖主义遍布全国,所以美国反恐完全失败。

英国《卫报》9月7日援引专门监控平民伤害的非营利组织“空战”的数据称,自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来,美国以反恐为名在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巴基斯坦、也门等国实施了90000多次空袭,成至少22679名平民死亡,如果是非保守估计,这一数字可能高达48308人。


其中造成平民伤亡最多的一年是2003年,当年至少有5529名平民丧生,几乎全部发生在美军入侵伊拉克期间。

另一个“最致命的”的年份是2017年,当年至少有4931名平民丧生,多数死于以美军为首的多国联军对叙利亚战争的干涉,对叙利亚以及临近的伊拉克进行的无差别轰炸。这样的结果让曾经跟随美国的欧洲、北约盟友也陷入反思。这与此前的理念相距甚远,更不是为了人类发展。

在一些国际政治学者看来,“9·11”事件似乎是“文明冲突论”的一个例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失去了赖以建立共同性维护国家认同的外部敌人,于是寻找新的敌人成为整个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战略思考的重心”。而“9·11”事件之后的世界,美国打着“反恐”旗号到处寻找新的“敌人”,随后的战争引发了一系列灾难。

如今,世界又来到一个十字路口。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卡根认为,今天的美国政客已经遭遇了“集体失败”。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与自己的价值观不一致的文明,人类该如何和谐相处?也许这才是美国能否真正走出“9·11”“最漫长一天”的关键。

【责任编辑:陈戈辉】

烛照千载的文明火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7 12:06:23

读懂了《松花江》 你就读懂了东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6

《一生一世》开播 任嘉伦白鹿奉上小火慢炖爱情浓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25:44

解码世遗泉州 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海外首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9:43:37

“棒!少年”们有了新的“梦想教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8:18:03

《故宫日历》虎年上新,开启下一个12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6 14:32:48

《江姐》2021版首演,经典民族歌剧“新”在哪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9:00

欧阳立安传记出版 从上海滩走向共产国际的小革命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9-02 17: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