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被译为中文的?

作者:田梦溪 苏诗 王羽璋 周思薇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年08月10日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青年报有声思政课强国学堂。今天,我们要跟大家讲述的是 《错将粽子蘸墨汁的青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一匹“黑马”登上了救中国的赛场,并在五四运动后越跑越快,这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离不开一本极为重要的著作——《共产党宣言》。

这本接近32开的小册子,最初是如何被译为中文在国内传播的呢?故事要从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中一个错将粽子蘸墨汁的青年说起。

1920年早春的一天夜里,在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一间柴屋内,一位青年正在微弱的烛光下埋首读书。

房门被推开,母亲端着红糖和粽子走了进来,“孩儿,这都读了一天书了,来吃口粽子,别把身体饿坏了”。青年微微抬了抬身,答应着母亲的话,目光始终停留在书页上,不肯离开。母亲放下碗碟,走了出去。过了一阵儿,母亲又回到屋内。

“红糖够不够呀?用不用再给你添一些?”

“够了够了,够甜的了。”

母亲听到儿子的回答,欣慰地走到桌前准备收拾碗筷。这才发现,儿子的嘴边满是墨汁,粽子吃完了,可小碟里的红糖一点都没动。被青年就着粽子吃掉的,竟是墨汁。

这位错将粽子蘸墨汁的青年叫陈望道,他桌上正在翻译的这本小册子正是《共产党宣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各种思潮先后登场,马克思主义学说也开始传入中国。当时的主要进步刊物《万国公报》《民报》等都对《共产党宣言》进行过零星片段式的翻译,可惜没有一本刊物做过全文内容的翻译。直到1920年下半年,《星期评论》编辑部决定将此事正式提上日程。任务已经明确,眼下最关键的问题是选择何人来担任这项重要的翻译工作。

“我认为,能承担此任者,非杭州的陈望道莫属”,讨论人选时,上海《民国日报》的创办人兼主笔邵力子坚定地推荐了自己的同乡——时年29岁的陈望道。

五四运动爆发后,只身东渡日本留学的陈望道回国任教。一年后,刚刚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离职的他,收到邵力子的来信。信中称,《星期评论》周刊约请陈为该刊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份突如其来的邀约,让陈望道既感意外,又觉兴奋。在他的个人认识中,马克思主义早已成为正确的、辩证的判别准绳。陈望道深感这份工作的责任重大,赶忙提笔给邵力子写信。很快,上海方面向他提供了戴季陶自购的那本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作为翻译底本。

为了安心译书,陈望道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义乌分水塘村,开始孜孜不倦地翻译《共产党宣言》。除了短暂的睡眠时间,陈望道几乎每分每秒都投入在这项翻译工作中,正是这份专注,引发了开场那段错将粽子蘸墨汁的插曲。

《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完成后,由于《星期评论》停刊,其出版费了一番周折。好在得到了陈独秀、李汉俊等人的支持,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资助。几经磨砺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终于在1920年8月,共计印行1000册。《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推出后,迅速在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中,掀起一股购买与阅读热潮。

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当时的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当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一大批中国早期有新思想、新思维的知识分子,通过接触《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始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逐步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欢迎您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聆听故事、践行精神。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监制:唐轶 姜继葆

策划:苏诗 王羽璋

撰稿:田梦溪

旁白:周思薇

配音:胡屹辰 陈昱霏

制作:周思薇

制图:王羽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王俊秀】

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还读“140岁”的鲁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18 20:39:17

中青阅读9月推荐书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18 20:39:04

《第十二秒》开播,“双生万茜”上演悬疑大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18 22:39:05

《花间词外》:让古典诗词活在我们的日常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18 22:38:59

《甘伯记》:“我要写一个因得着爱情而痛苦的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18 22:38:53

以史为鉴共话大疫与大治,第十三届文化中国讲坛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17 23:56:32

六神磊磊:我想讲的是江湖运行的底层逻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08 17:50:01

悲伤是件很私人的事,孤独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08 17:49:58

你是永恒的人质,你是时间的俘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08 17:49:52

“灵魂食谱”给美食写作带来什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10-08 17: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