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过度解读“眯眯眼”透出文化不自信
“清华眯眯眼事件”在网上争论不休。回顾此事件,有人在YouTube视频平台和B站上传了一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的视频,模特们清一色的“眯眯眼”和延长眼尾的妆容被网友认为是故意扮丑,讨好外国人,有意迎合百年来洋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甚至被引申为对亚洲人的种族歧视。目前,B站上已找不到这条视频,清华大学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均未对此事发表看法,仅有美院学生回应“大众审美水平有待提高”。
“眯眯眼”本来只是一种对眼睛的客观描述,欧洲人高鼻深目,面庞立体感强,显得眼睛大,而亚洲人种面部比较平,显得眼睛有点儿小,所以在西方人眼里,“眯眯眼”成为他们识别亚洲人的容貌特征,就像我们对西方人的“高鼻梁”印象深刻一样。迪士尼动画片塑造亚洲女性主角英雄的《风中奇缘》和《花木兰》中典型的中国女性形象大都眼睛不大。由于西方人对亚洲人外貌根深蒂固的认知,导致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也强化了“眯眯眼”的外貌特征。
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作品上来看,模特的选择及模特的妆容都是为了学生的作品服务的,这种模特形象能够更好地呈现出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美感和时尚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在学生的眼中这种形象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当然其他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他们也可以依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清华美院的作品进行评价,但把“种族歧视”“辱华”“清华大学媚外”等称号强加在学生和学校身上,是对作品的过分解读及对学生设计作品的侮辱。
其实,过度在意别人的印象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也失去了对本民族文化的鉴赏能力。“眯眯眼”在我国早期的文艺作品中早就多有呈现,例如,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和明代画家文徵明的《湘君湘夫人图》中人物都是小眼睛,小眼睛的她们将东方女性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眯眯眼”就是一种外貌特征,我们可以有对这种外貌美丑的评判,但是将“眯眯眼”污名化却是神经过敏了。
实际上,没有权威文件资料证明“眯眯眼”就是种族歧视,也没有约定俗成“眯眯眼”就是种族歧视,过度解读“眯眯眼”是对于西方人评价过度在意的表现,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了解不透彻且对自身文化不够自信。当今时代,表现艺术的方法是多元化的,我们不应将西方人对我们的认知误区当作对自己的评判标准,将自己拘束于西方的文化形态下。只有增强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今天站好自己的文化脚跟,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