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三低”现象突出且滋生涉恶犯罪
清远法院审慎评估被告人涉案作用确保罪责刑相当
以公司为掩护实施犯罪,犯罪链条化运作方式更加明显,滋生各类涉恶犯罪;涉案被告人中,中青年占比达九成以上;精心设计剧本,除常见的找工作、交友、投资、中奖、退款、公检法办案等话术外,还不断更新诈骗名目和手段……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不断演变出新手段、新方式,欺骗性更强、涉及领域更广、防范难度加大,社会危害性极大,打击治理工作面临挑战。
据广东省清远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2019年以来,清远市两级法院一审审结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82件,涉案金额1.16亿元。在涉案的286名被告人中,18岁至40岁中青年占比达96.85%,学历普遍偏低,多为没有稳定工作者,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243人,占比达84.97%。
“由于年轻人熟知网络软件运用,碎片化时间多,接触网络时间长,且社会阅历少、防范意识差,容易成为被害人,同时也容易被发展成下线,成为诈骗团伙成员。”清远中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不法分子精心设计剧本,周密策划诈骗过程,除以往常见骗术外,,还根据不同社情不断更新诈骗名目和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该负责人介绍,2018年11月,邓某涛、李某苏等4人招募黄某、黄某安等人冒充年轻单身女性,使用手机微信添加陌生男子为好友,利用话术熟络后,向对方索要微信红包。在收款后即将对方拉入黑名单,并更换新的手机、手机卡、微信号再进行下一周期诈骗。其间,共诈骗得款102万余元,提现85万余元。
因微信号大肆收受红包屡遭封号,邓某涛、李某苏等4人合谋转为通过手机、网络贩卖淫秽色情视频牟利。2019年5月底,邓某涛、李某苏等4人又合谋实施新话术诈骗。
邓某涛在某购物平台注册网店,由黄某、黄某安等冒充年轻美貌的单身女性,使用手机微信与众多男性聊天,假装交友或婚恋,以送礼物或交换礼物索要收件地址。行骗过程中,该团伙成员通过在微信聊天中展示礼物已寄发的虚假信息,同时谎称自己在网店看中某件物品,要求对方回赠,并直接发送该网店的支付链接让对方点击付款,最后由邓某涛在线下通过物流公司刷单寄发空件的形式完成诈骗全过程。
“如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明显的团伙化特征。诈骗团伙往往涉案人员较多,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已经形成一条上中下游紧密分工、密切关联的黑灰产业链。”该负责人说,“而且,诈骗团伙开始以公司为掩护实施犯罪,犯罪链条化运作的方式更加明显,且开始滋生各类涉恶犯罪。”
2017年11月,周某文在清远市清城区成立信息网络公司,以招募员工的方式纠集了谢某杰、李某豪等数百人,设立审核部、财务部、催收部等三个部门,假借网络借贷之名从事“套路贷”业务。三个部门按照话术剧本分工合作,以诈骗、威胁、恐吓等手段实施诈骗、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活动,形成以周某文、谢某杰为首要分子,李某豪等为重要成员的恶势力犯罪集团。
该犯罪集团在购买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后,由审核部员工从中筛选并主动联系被害人,以无抵押、利率低、放款快为诱饵,诱骗被害人借款。接着,财务部团伙成员与被害人签订虚假借款合同,待正式放款时先收取借款数额30%的“砍头息”,再约定周利息30%,7天为一个还款周期,逾期还款将另收取每天借款数额7%至10%的逾期费。到期后,如果财务部成员催收无果,则由催收部成员采取在电话中进行辱骂、恐吓、威胁,或发送具有恐吓、威胁内容的短信、图片、视频等手段胁迫被害人。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的13个月间,共诈骗被害人45841人,诈骗金额高达5606万元。
清远中院近期作出一审判决,以被告人周某文犯诈骗罪、寻衅滋事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并处罚金500万元;被告人谢某杰犯诈骗罪、寻衅滋事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200万元;其他被告人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至十一年,并处相应罚金。
清远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办理的案件分析,涉案被告人低龄、低学历、低收入的“三低”现象较为突出。司法实践中,对于这些人员尤其是其中的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需要综合主客观各方面因素,依法审慎作出司法决定,从而分化瓦解诈骗犯罪团伙,最大程度推动追赃挽损,努力实现司法办案“三个效果”的统一。对于不同层级、不同环节的涉案人员,应当在整个犯罪团伙、犯罪链条中全面甄别和评估其层级地位及作用大小,准确定性、科学量刑,确保罪责刑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