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正文

“90后”麦客:持北斗导航麦田“淘金”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2021年06月27日

  28岁的阿地力·沙拉木是一名职业麦客,在他看来“麦客”是一份很酷的工作。

  仲夏时节,骄阳似火。天山山脉以南的新疆库车市齐满镇的麦田里,阿地力·沙拉木正在操作手机般大小的北斗导航控制器,设置好联合收割机作业路径后,他只需站在一旁观察机械收割情况。

  新疆库车市齐满镇的麦收现场(新华社记者高晗 无人机拍摄)

  记者在麦田边的树荫下见到了阿地力·沙拉木。听说记者来了,他和正在闲聊的麦农们便围拢过来。“麦收季也是农闲节”,农民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丝毫感受不到麦收的忙碌。

  在阿地力·沙拉木的记忆里,小时候收麦一定是全家齐上阵,每天只能收割1亩地,麦收季更是长达1个多月。

  以前,每到麦收季节,沿着夏粮从南到北的丰收线,麦客随处可见,他们追逐小麦成熟的轨迹,一路向北,如候鸟一般。

  “我小时候用镰刀割麦子的时候就想,如果以后能像神话故事里不用人工收麦就好了。”阿地力·沙拉木说,因为他的父亲是一名拿镰刀的麦客,整个夏天他几乎见不到父亲的身影。

  阿地力·沙拉木在麦田间操作北斗导航控制器(新华社记者高晗 摄)

  如今,麦收变得简单,传统麦客成为历史,与此同时,一批掌握高科技的新麦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新麦客阿地力·沙拉木并没有从巴扎(维吾尔意为“集市”)上买一把曾经赖以生存的镰刀,而是在麦田间玩起了“手机”。他说:“通过北斗导航,就能精确收割路径,省时省力。”

  记者在麦田边看到,配备北斗导航的联合收割机在一块块麦田里来回穿梭,只需要十几分钟,便完成了一亩小麦收割、分滤麦粒、粉碎秸秆等一系列工序。

  阿地力·沙拉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赚60元的收割费 ,每天收入2000多元,一年收入7万多元,这抵得上半台联合收割机的价钱,“麦客这个职业赚钱得很呢”。

  阿地力·沙拉木(右二)与麦农闲聊(新华社记者高晗 摄)

  眼下的新疆,北斗导航系统已在小麦收割、灭茬、深松耕地、无人机植保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使农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大大提升,去年,新疆麦收机械化率达到97.48%。

  随着机械收割速度的加快,跨区域作业的阿地力·沙拉木的足迹早已超过了父亲当年的收麦半径。明年,阿地力·沙拉木谋划着更远的收割半径——翻过天山,奔赴更大的麦田。(记者高晗)

【责任编辑:郭艳丽】

像胡杨一样守望南疆|中国吸引力•蓝焰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9 14:20:35

石竟男:兴趣是不会说谎的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8 13:39:27

《空巢》:带着伤口,讲述老为何物

新民晚报2021-06-07 10:07:50

古籍怎么救?

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2021-06-06 10:46:21

2021年过半,网络电影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5 22:54:46

跟着美食作家,去世界各地逛吃

澎湃新闻2021-06-07 10:07:37

赵粤:怀揣责任之心,让我们勇敢前行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1 12: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