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5479名被告人被宣告无罪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亦君)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一级巡视员李晓在今天下午国新办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尊重保障人权的理念和实践吹风会上表示,司法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尊重和保障人权始终是贯穿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一条主线。司法机关围绕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晓介绍,多年来,司法机关一直在进行司法改革,司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近年来,各级司法机关围绕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行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和司法职业保障制度改革,设立了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在部分省市设立了知识产权法院、互联网法院、金融法院等。
从2015年起推行的立案登记制让当事人的诉权得到了保障,解决了立案难。目前,各级人民法院当场登记立案率保持在95%以上。近年来智慧法院的建设速度很快,现在立案更容易了,当事人在家里动动手指尖,在中国移动“微法院”平台的手机客户端上就可以进行网上立案、提交证据、甚至参加庭审,以及办理一些跨区域的诉讼事项等等,已经实现了“在线诉讼服务24小时不打烊”。
不断推进司法公开、健全阳光司法机制,建立了审判流程、庭审直播、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等四大公开平台。全国各级人民法院通过 “庭审直播网”进行的庭审直播累计已超过1300多万场、累计访问量380亿次。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网公开的裁判文书总量超过了1亿多篇,截至目前,访问总量已超过了646亿次。
李晓表示,我国一直在进行刑事案件律师辩护权覆盖试点,目前已经实现了法院、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全覆盖,努力保障所有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审判阶段都能获得律师辩护和帮助,同时保障辩护律师会见、阅卷、调查取证、质证和辩论辩护等各项诉讼权利。
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贯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实现庭审实质化,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2016年-2020年,人民法院共依法宣告5479名被告人无罪,依法纠正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冤错案件,并依法予以国家赔偿。
不断完善国家赔偿制度,赔偿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提高,侵犯人身自由权每日的赔偿金额从1995年的17.16元上升到2021年的373.10元。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依法维护受害人获得救济的权利,202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7852件,救助人数44350人,救助金额9.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