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正文

【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 河北邢台:传承红色 播种绿色 收获幸福的底色

来源:央视网2021年06月20日

绿意盎然的太行山川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李文亮):车辆穿行在邢台市内丘县、信都区、临城县连绵起伏的太行山区,大片大片的苹果树、核桃树、板栗树,将夏日的山峦装扮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这些经济林木已经成了老区人民的“绿色银行”。

6月18日,“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河北站)采访团走进邢台,深入了解革命老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路上取得的成就。

邢台太行山区是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之一,红色资源点多面广,几乎涉及到太行山区的每一个村落,在这里,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有力提振了当地群众精神面貌,发展产业,开拓前行。


信都区前南峪村位于邢台市西部60公里的太行深山区,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全村476户,耕地746亩,宜林山场8300亩。

前南峪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天林回忆,1963年8月,一场大雨把乡亲们赖以生存的340亩农田,2000多棵板栗树、柿子树,冲得一干二净。面对天灾,前南峪人没有气馁,下狠心垫地植树、治理荒山。此后,治山治水大干20年,换来了太行山里的一片绿。

1984年开始,前南峪村先后兴办了15家集体企业。进入21世纪,又来了一次“急刹车”和“快转型”。老书记郭成志带领“双委”一班人,实施“二次创业”,对生态经济沟进行升级改造,引进8个国家22个新特优果树品种,配套了现代化灌溉设施,按照绿色果品标准,实行科学管理。同时,将三家污染冶炼企业关停,改为三星级宾馆、板栗加工厂、蜂蜜加工厂,产业结构得以调整,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前南峪村坚持发展沟域经济,走科技兴山、生态富民之路,现在富在山林绿满坡,建起了一个以板栗为主、干鲜果树达32.64万株的果品生产基地,林木覆盖率94.6%,被林业、生态专家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太行生态第一村”和“中国绿色村庄”。

除了红色革命精神,老区儿女还在弘扬和延续着“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的开拓精神。

“人民楷模”、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俯下身子为群众脱贫觅出路。从前南峪村开始,李保国把“家”安在太行山区,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天,引导农民种板栗、核桃、苹果、红树莓。30余年间,他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使140万亩荒山披绿,帮助10万农民甩掉了“穷帽子”。如今,太行山区依然活跃着以李保国名字命名的科技服务队,扎根山村,帮扶百姓。


内丘县岗底村是李保国教授生前亲手扶持起来的靠治山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为了帮助岗底村百姓致富,李保国潜心研究出128道苹果标准化生产管理工序。仅苹果种植这一项,村民人均年收入就从不足百元达到3万多元。

多年来,岗底村通过科技治山,发展林果业,组建企业,走出了一条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同发展,依靠科技、依托市场、品牌化运作的发展路子。现在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9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山村。

地处太行山东麓的临城县,是传统矿山县。近年来,全县确定了“旅游引领百业干,一二三产相融合,工业向着绿色转”的发展思路,大力关停矿山,积极发展以薄皮核桃、苹果和板栗为主的林果业。仅薄皮核桃一项,就带动全县发展种植28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核桃园”,吸纳了全县30%的劳动力和50%的流转土地,带动农户4万多户,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太行山区的山绿了,民富了,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态绿色银行”,生活在这里的老区儿女,不仅有好山好水好风光,更有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责任编辑:胡庆章】

像胡杨一样守望南疆|中国吸引力•蓝焰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9 14:20:35

石竟男:兴趣是不会说谎的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8 13:39:27

《空巢》:带着伤口,讲述老为何物

新民晚报2021-06-07 10:07:50

古籍怎么救?

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2021-06-06 10:46:21

2021年过半,网络电影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5 22:54:46

跟着美食作家,去世界各地逛吃

澎湃新闻2021-06-07 10:07:37

赵粤:怀揣责任之心,让我们勇敢前行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1 12: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