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高考季:遥想古代学霸的科考之路

来源: 安徽校媒2021年06月12日

   每到高考,出征的日子,就想起苏轼这句词:“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金榜题名固然可喜,名落孙山未必可悲。人生如同马拉松,不要因为一时的顺与不顺而弃跑。笑到最后,才是人生终生发展的至高境界。愿你我都能功成名遂,归来仍似少年。高考之际,来一场时空旅行,切身体验一把古代学霸的“高考之路”。

①科考失意的孟浩然

   孟浩然39岁时才赴长安第一次参加科考,虽未能金榜题名,却也迎来高光时刻。因在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被唐玄宗耳闻,孟浩然有幸面见皇上。不过,“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句诗又得罪了唐玄宗,引得皇上不悦说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孟浩然之后再赴长安科考,仍不成。虽然仕途困顿,但孟浩然才华出众人缘好,最终选择归隐山林,专业写诗。

②科考得意的白居易

   白居易5岁便能作诗,可谓天才,当然也离不开他不断的努力和勤奋。初到长安拜访诗人顾况,顾况见到白居易的名字,笑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但是见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行诗,顾况又改口说,有诗如此,居天下有何难?从此,白居易声名鹊起,他的诗被争相传抄,成为诗坛巨星。

   在名声的加持下,白居易科考顺畅,28岁时,考中进士。而后,他又参加吏部考试,名列甲等,从此开启仕途。

③六次落榜的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乃文章巨公、百代文宗。然而,他的科考之路充满挫折。自幼苦学,超级勤奋,从20岁起参加科考,却连续三次名落孙山。

他的写作方式不讨考官喜欢。第三次考进士时,韩愈只顾灵感,没用骈体,而用古文体一挥而就。于是,试卷被主考官丢弃一边。第四次科考,韩愈将去年的文章重新写上考卷,这次主考官却觉得很好,终于圆梦。

   及第进士想要做官,还得参加吏部的加试。韩愈又连续失败三次,只得自叹:“蹉跎颜虽低,摧折气愈下”。直到34岁才入朝为官。

④考场任性的苏轼

   诗词书画无不精通的苏轼,在20岁那年就跟随父兄进京赶考。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答卷,眼前一亮,但是误以为文章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怕引起他人议论,于是将此文评为第二。最后,他才发现就是苏轼所作。欧阳修对苏轼的这篇科考文章赞叹不已,向他讨教一个典故的出处,苏轼直言何须出处。欧阳修不但不生气,反而夸奖苏轼善读书,善用书,文章日后必将独步天下。

   之后,苏轼又参加了更高级别的制科考试,名列前茅,顺利过关,踏入仕途。在当时,制科考试入三等者,两宋三百多年间仅有4人,苏轼就是其中之一,可见学霸真身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许这是苏轼本人的洋洋自得,从科考之时,他已加入风流人物的行列。

   人生倏忽而过,后来的苏轼辗转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再重返杭州,已是十五年之后。这次他在杭州赈灾筑堤,大有一番成就,不知道此时他是否寻回了旧日的老朋友,是否真的与他“醉笑陪公三万场”。后来,苏轼离开杭州,四处辗转流落,虽一生奔波,他的诗里始终怀有这样一份少年豪气。

回首大师们的科考之路,我们当知,一次考试未必定终生!无论是得意的白居易、苏轼,还是失意的孟浩然、韩愈,他们都取得了自己人生的成功。我们既要看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更要知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人生处处是风景,尽人事,听天命,放平心态,把握未来,好好享受迎面而来的这个最畅快的夏天。至此,小丸子祝所有的高考考生都能鱼跃龙门,如愿以偿,前程似锦!

【责任编辑:曹竞】

像胡杨一样守望南疆|中国吸引力•蓝焰力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9 14:20:35

石竟男:兴趣是不会说谎的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8 13:39:27

《空巢》:带着伤口,讲述老为何物

新民晚报2021-06-07 10:07:50

古籍怎么救?

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2021-06-06 10:46:21

2021年过半,网络电影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5 22:54:46

跟着美食作家,去世界各地逛吃

澎湃新闻2021-06-07 10:07:37

赵粤:怀揣责任之心,让我们勇敢前行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1 12: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