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昌模式”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历程
建设背景及过程
作为深化落实“科技创新新昌模式”的重要举措与组成部分,浙江理工大学立足自身“实践育人”的传统与优势,秉承以“办人民满意和行业需要的高等教育”为宗旨,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践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科学理念,针对我国当下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通过吸收国内外工程实践教育的先进经验,形成了契合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精神、满足新时代“中国制造”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创造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国内领先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示范点,探索出一条崭新的“新昌大道”。
建设内容及举措
(1)抓好顶层设计,打造“培养前置、企业出题、学生解题、政府部门助题”培养新机制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需求导向,以学科群对接产业集群,将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前置到企业,与新昌县政府部门合作,成立浙江理工大学新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探索政府部门、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一是企业出题。将产业共性问题、企业技术难题作为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促成企业技术需求与研究生课题研究的有效对接。二是学生解题。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完全前置到企业,根据企业产业需求主动申请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入驻新昌企业,寻求解题方案,把实验室搬到企业、把论文写在产品上。三是政府部门助题。2015年,新昌县政府部门拨款1000万元,并提供1万平方米场所,供学校成立“新昌技术创新研究院”,形成面向区域经济的校地共建、开展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的产学研创新平台;2017年研究院获批国家专业研究生新昌联合培养基地,新昌县政府部门在原有基础上,每年投入200万元作为运行经费,并给在院研究生提供年均1.5万元的特别奖学金。作为一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浙江省教育部门对该模式予以充分的支持,2018年起,以单列因素对研究生招生名额进行分配,研究生招生名额从最初的每年30人,稳步上升到现在的每年60人。
(2)坚持实践引领,创新“工程导向、‘双师’掌舵、项目保障”培养新方法
一是优化培养方案。充分发挥行业和专业组织在培养标准制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大幅度提升专业实践在培养方案中的比重,聘请行(企)业专家教授课程,构建课内外、校内外、虚拟现实“三结合”的培养方案以及高校科研创新、企业工程实践、基地创新与创业、政府部门成果推广“四平台”支撑架构。二是推行双导师制。学校导师把握关键技术攻关方向,企业导师指导技术工艺、把关项目质量与进度。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确定研究选题、参加学位论文答辩,打造创新创业相融、理论实践互补、横向纵向贯通、基础和应用并重的双导师机制。三是实行人才培养项目制。基于产业需求设计项目,一组研究生对接一个企业,一个研究生攻关一项技术难题,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实现全覆盖;依托项目开展教学,通过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式动态传授知识,真刀真枪真练,实战实用实效。
(3)推进评价改革,制定“改进结果、强化过程、提质增效”评价新标准
一是改革学位论文评价。强化学位论文的应用价值导向,针对工程类学位论文形式较单一、不利于引导面向工程实际问题开展研究的情况,学校制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或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五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形式要求和评价指标。二是改革学位授予评价。不以论文和专利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要求,推行行业专家认定机制,探索将研究生主导完成的技术改造、工程设计、产品开发、专利等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成果条件。三是改革培养环节评价。探索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介入”式研究生评价机制,引入行(企)业专家参与到研究生的各个培养环节的评价考核,将企业对课题进展、取得成果的评价作为考核研究生的重要依据,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相应职业资格紧密衔接。四是改革导师考核评价。深化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改革,设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系列,并单列成组、单独评审、单列指标。建立考核评价等效机制,教师岗位职责考核横向项目与纵向项目等效评价。
建设成效
“新昌模式”构建了专业、企业和行业“三业融通”的协同育人新格局,取得了政府部门、学校、导师、企业、研究生五方共赢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成效。2021年,工程类研究生全部就业,用人单位对学校应届毕业生综合评价优秀和良好的比例为96%。学生入驻浙江日发、远信、本发的研究生团队,分别攻克了企业针织机械互联互通、印染热定型机节能降耗和复合材料三维编织等行业共性技术难题,自评选以来连续获得浙江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参与的1项成果获得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联合培养基地导师获评2019年全国优秀教师、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是产生了可推广的示范效应。学校新昌模式先后在上虞、瓯海、桐乡、绍兴、湖州等地推广落地,联合建成培养基地20个。省内外高校多次到学校调研改革经验,纷纷借鉴复制。2017年,新昌联合培养基地入选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教育部门专门在新昌召开“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是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联合培养基地对师生与社会资源产生集聚效应。新昌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和育人模式改革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兰溪联合培养基地、新多集团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入驻企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化改造,分别被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向忠 胡旭东 崔灿 武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