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中国 >正文

专访|《大浪淘沙》导演嘉娜·沙哈提:历史是活的

作者:杨偲婷 来源:澎湃新闻2021年06月08日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批相关题材优秀电视剧走上电视荧屏。《大浪淘沙》在诸多同类题材中,演员阵容并非最“星光璀璨”的,制作成本并非最“不计投入”的,但依然以其独特视角和叙事结构,显得颇具出众之处。

该剧导演嘉娜·沙哈提直言,刚开始收到《大浪淘沙》这个项目的邀请时,其实有一些犹豫,“那时候就知道,这是以一大的13位代表为主要贯穿人物的一部群像作品,但我们都知道,一大代表中,有些人后来是叛离了党组织的,这些人的定位和表现,应该如何拿捏分寸,实际上我是有一定的疑虑和担忧的。但后来,我们确定了‘大浪淘沙’的主题之后,反倒觉得豁然开朗了。”

《大浪淘沙》剧照

“淘尽黄沙始见金”

《大浪淘沙》的故事线,主要涉及从1919年到1945年这26年的历史时期,“过去有许多影视剧表现这个历史阶段,那我们再拍,总还是希望这次做出来,它有点什么不同之处。”嘉娜说道,“确立了‘大浪淘沙’这个主题之后,就觉得,我们要表现的是,时代风雨中,不同人面对信仰的不同抉择。”

“当大家参加一大时,大家最初确立的都是共产主义信仰,但在追求、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不同的命运走向、人生历程和最终结局。有人偏离,有人背叛,有人掉队,但也有很多人坚守理想,不断实践,最终实现了理想,创立了一个新中国。这个主题确立之后,对于选取哪些历史片段来演绎,以及整个讲述中贯穿怎样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

“淘尽黄沙始见金”,然而这个“淘沙”的过程,并非只是历史上各个大事件的节点,而是大事件发生背后的各种缘由和思辩过程。但后者在影视剧中,往往因为缺乏戏剧上的可看性,而不如前者被表现得多。在《大浪淘沙》中,那些历史大事件发生之前的来由、起因、争论,被梳理和表现得十分翔实。

从电视剧创作的角度来讲,大量室内的辩论戏、开会戏,自然远不如外化的“大场面”“强情节”来得吸引观众,它需要观众静下心来,像翻开一本注脚满满的历史书一样,细品其中深意。这无疑对观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任何作品都不可能鱼与熊掌兼得,任何作品都存在要把创作力量集中在哪里的问题,有所得必有所失。你不可能要求一个作品,又把26年的历程、所有大事件全表出来了,还深入到了人物的命运、情感、思辨中去。顾‘全’是顾不到的,所以要集中打‘点’。其实任何一个作品的特点,同时也是它的局限。”嘉娜说。

深入刻画女性革命者

《大浪淘沙》截图,杨开慧的诀别戏

另外,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作品,《大浪淘沙》也是比较少有的,深入刻画女性革命者的作品。剧中,高君曼、王会悟等觉醒的、有追求、有知识的女性形象,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剧中所塑造的这些女性,自己身上担任着相当重要的社会角色。高君曼讲课是有记载的,杨开慧也在自修大学讲过课,并积极参与农民运动;王会悟作为李达的妻子,在李达的著书、图书出版这些方面,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无数次的被这些优秀女性打动,所以我们觉得,她们应该在这个故事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王雯那饰演王会悟

从业以来,参与创作了《红色恋人》《走向共和》等经典影视作品的创作,也执导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恰同学少年》《黎明前的暗战》《共产党人刘少奇》等佳作,嘉娜对于主旋律作品和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极有经验。

“重大历史题材一直都有个比较公认的说法叫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我的理解中,大事不虚,是历史史实一定要非常准确,历史事件和人物定位不能偏离;小事不拘,我觉得是在阅读了大量史料,确认了历史事实之后,在某些场景对于它的演绎,那就看创作者对素材的理解和想表达的东西了。大的层面上,要关注整个历史发展的脉络,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而具体到细节上,那我就更关注人的状态了,其实观众希望看到的是,人之间的故事,人物关系的演变,他们内心面对事件时的反应,实际上戏剧是关于人的艺术。”

双时空叙事手法

《大浪淘沙》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是在叙事上,启用了“当下”“过去”的双时空,借助当代青年学生、网络视频up主陈启航的视角,回望百年前的历史,讲述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一直到1945年“七大”召开这二十多年间,中国共产党以改造中国、救国救民为己任所进行的坚苦卓绝的奋斗史。这一叙事方式在主旋律作品中颇具新意。

“你想26年的历程,中间发生了无数大事件,又是一个群像的展现,电视剧的容量是有限的,要把它完成,势必有一个取舍;要关照的人物很多,势必要有一个串联。通常这类题材会用一个冷静的旁白交代过去,让剧情迅速进入到人物状态。但我们开始创作的时候,就发现当下社会有一种,想要回顾和了解那段历史的潮流,很多up主都在做这个专题。”

《大浪淘沙》剧照

“这一点发现,提醒了主创团队:“我们恰恰身处在百年前先辈们为之奋斗的‘未来’,他们的‘未来’就是我们的‘当下’,我们在这一端去回望他们的故事,是很有意义的。”嘉娜坦言,“一开始也有一点担忧,担心一个年轻人来做叙述者,经不经得起这种重大题材的分量。但他不是胡讲的,他所讲的都是有定论的,是权威的说法。而且他也有他的感悟,也有比较个人化的叙述,他的感悟跟很多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够有一种勾连和沟通。”

关于这部作品,嘉娜表示,首先希望带给大家的感受是:第一代革命领导人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之路,太难了。“第二,你看到这些人物的生命历程,你会知道坚守不容易,不是‘确立了信仰我要为之奋斗’一句话那么轻松。”

“‘信仰’两个字非常沉重,‘为之奋斗’四个字,更要拒绝无数的诱惑,要不断锤炼意志,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1988年,嘉娜作为公派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1989年考入全苏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学习。1991年苏联解体,嘉娜在某种程度上亲历了这个过程,“从我个人的角度,当时的那些信息是如此纷杂,我只知道新闻上不断的说这个说那个,我们刚到的时候就开始出现物资短缺,比如要排着长队买一块肥皂,一块黄油,商店的货架逐渐东西越来越少,到最后空空如也,整个社会上,一方面是各种新思潮喷涌式爆发,所有人都在谈新的东西,所有人都在谈论政治,但社会生活恰恰又变得非常没着没落的感觉。我在回国以后,也读了很多关于苏联解体的书,都是理性的,好像把所有事件都理出了来龙去脉和逻辑关联。但其实你身处其中的时候,那种感受是乱的,是理不清楚的。我印象中记得的都是那种物资紧缺排队的样子,以及老师同学周边这些人的状态,或者在公交车上听到的谈论,你根本不知道会向哪个地方去,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直到现在都会有很多文章来反复探讨这个问题,苏联为什么解体了,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什么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即便是回望历史,20年前、10年前、今天我们回望同一段历史,我们的看法都会有不同。”

亲历过那种人裹挟在大历史中的动荡、渺小、纷乱、难辨方向,让嘉娜看待历史的方式有了不同。似乎当她回望百年之前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时,她会更容易理解当时的爱国青年们的处境,理解他们要在浩浩汤汤的时代潮流中,走出迷雾,找到那条正确道路的艰难。“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道路,找到问题的本质,这其实在历史的‘当下’是特别艰难的。”

《大浪淘沙》剧照

“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到今天,一直在践行最初的宗旨和纲领,在革命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最近这几年,发生了很多事之后再去回望:每一步的迈出都是不断的实践、反思、探索,在已知的情况下摸索出新的可能性,每一步都是艰难摸索的过程。在当时那一刻,也许是纷杂的,不明确的,但待到如今回望时,一切就非常明晰了。”

嘉娜提到,2020年疫情之后,为什么中国在最开始疫情那么严重的情况下,能迅速去遏制和比较好的战胜了疫情,“你能够感受到一种思潮,大家迫切想要理解:为什么我们能这样?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你就发现你必须要面对历史,因为你如果不知道来路,你就解释不清楚当下,你如果想不明白当下,你就不知道未来向哪里走。这才是回望的意义所在。”

《大浪淘沙》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嘉娜感慨,“中国共产党最初在上海的弄堂里,嘉兴的红船上,开始了它的历程,那时聚在桌边的各位,并不知道今后的他们会走出怎样的路,要经过多少年的奋斗,才能看到一个崭新的、更好的中国。而如今回望,我们当下的历史和那一刻的历史有着深刻的互文关系,历史在延续,历史是活的。”

【责任编辑:李丹萍】

石竟男:兴趣是不会说谎的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8 13:39:27

《空巢》:带着伤口,讲述老为何物

新民晚报2021-06-07 10:07:50

古籍怎么救?

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2021-06-06 10:46:21

2021年过半,网络电影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5 22:54:46

跟着美食作家,去世界各地逛吃

澎湃新闻2021-06-07 10:07:37

赵粤:怀揣责任之心,让我们勇敢前行 | 悦读有YOUNG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6-01 12: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