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吵架 ?白敬亭分享如何与爸妈好好说话|解忧电台
愿你拥抱生活,勇敢前行
你多久没和父母好好聊天了呢?
或许有人的答案是:想不起来了。
明明都是为了对方好,但话到嘴边,语言却在情绪的绑架下,爱,反而化成了尖刀,狠狠戳向彼此胸膛。
本期电台将直面家庭沟通中的困惑与难堪,破除“关心则乱”的迷局,不让亲情在僵持中留下遗憾。
小时候,父母参与我们的成长;但长大后,我们却很少能陪伴他们变老。
万千世界越来越宽广,而父母却似乎离得越来越遥远。
最近,远离家乡独自一人在北京打拼的媛媛,对此感慨颇深。
一天夜里加班,她接到爸爸来电,电话那头支支吾吾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媛媛有些不耐烦,说:“没事儿就挂了啊,我还要赶方案。”爸爸焦急地蹦出几个不相关的词,似乎想说什么,却又犹豫不决,最终草草结束了通话。
第二天早上媛媛收到妈妈微信,这才意识到,自己竟错过了爸爸六十岁生日。
或许你我多多少少都能在这个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日常疲于工作,忙于生活的我们,常常忘了父母的感受,缺少耐心,言辞淡漠。
甚至不知何时,就连坐下来面对面好好说话都成了一种奢望。
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等我们醒悟过来时,往往岁月已逝,只剩懊悔不已。
别把最难看的脸色甩给最亲的人
或许会有人说,自己根本没法和父母好好沟通,因为一说话就吵架,一吵架要么冷战要么爆炸,这可如何是好?
确实,所有声嘶力竭的无效沟通,都只会让人身心俱疲。
但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把最宽容体谅的一面给了外人,而严厉苛刻的脸色却甩给了那个无条件接纳你的父母。
别常把“你烦不烦”“你说够了没有”“你到底有完没完”等口头禅挂在嘴边,虽然父母的爱不常外露,但你任何一句冷言冷语都会化成尖刀,足以让他们内心独自滴血很久。
好好说话的前提,永远是相互理解,彼此包容,求同存异。
就像你不认为那些“为你好”的经验之谈是真的为你好一样,当我们和父母遭遇观点分歧时,也别试图只用一两句话,就想动摇他们根深蒂固锤炼了几十年的价值观。
唯有站在他们的视角看问题,互相代入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长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初衷和局限。
其实对于父母来说,比起谈话的内容,他们更在乎的是你所表达的态度。
因为家,从来都不是评判高下争论输赢的地方,而是带着爱与希望,一家人一起好好生活下去。
尝试带父母走进你的生活
曾经,父母不惜一切为我们赴汤蹈火,而现在,他们的脚步被时光拉缓,我们也终于成长为父母的靠山。
可往往,我们总是忽略他们跟在身后的笨拙步伐,兀自飞速前行,忽然转身时,才发现人早已不见。
误把叛逆当作个性,错把敷衍变成习惯,一句“你不懂”就立了父母无法逾越的高墙。
一位邻居阿姨曾分享,自己儿子每天都习惯性地戴着耳机,回家也不常说话,一下班就冷着脸躲进房间里。
阿姨用几近卑微的语气说:“我多想也听听儿子耳机里放的歌儿呀,但是他好像每次都很忙。”
明明如此简单的事,如今却似乎成了一种愿望。
还曾听过一个故事,有位北漂女孩过年回家时,看到父亲手机里存着多张自己朋友圈的截图。
父亲像被发现了小秘密似的嘿嘿一笑,对女孩说:“你的朋友圈总是设置三天可见,一不留神就我就看不到了。所以每次都截图下来,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翻来看看我闺女平时都在做些什么。”
女孩很惭愧,因为父亲并不知道很多时候自己已被屏蔽。
所以啊,别低估了父母爱你的心。当他们也想走进你的生活时,请别无情地拒之门外。
空闲时,不妨带父母去新发现的美食店吃一顿晚餐,去新开的创意展览上聊聊艺术,让父母也了解了解你的生活。
当然,我们也可以和他们在傍晚喧闹的广场上跳一支广场舞,或者茶余饭后坐下来看看他们正在追的电视剧。
或许你会发现,彼此的世界,不难懂,而好好说话,更不难。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抓紧表达爱
让父母走进我们的生活,不妨用心营造点儿仪式感。
我们可以设置固定的家庭日,让仪式感变成亲情的调味品。
每当这一天,我们都要空出手上所有事情,和家人在一起,读书、观影、爬山、钓鱼、摄影,积累美好回忆。
同时,也能给家人心理暗示:我们能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甚至能促进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当然,万事开头难,但经过数次的磨合,总会变得顺畅自然。
毕淑敏说:“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她也深刻地思考,时光不会倒流,父母不会重回少年,我们也不能停滞不前,父母是否能够等到子女功成名就的那一天。
所以,生活越是忙忙碌碌,就越应在有限的时间里表达更多的爱,不让任何言语间的冷战成为一生的遗憾。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的后半生,我们绝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