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仔永远不后退,听李振宁唱《南国春早》感受岭南风光 | 我和我的家乡
编者按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故乡,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是一个动听的故事,讲也讲不完,道也道不尽。穿行在田野中,流连在竹海里,跳跃于溪水中,这一切都会凝结成那割舍不断的故乡情。
为解读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汇聚同心追梦的力量,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相关机构共同推出《我和我的家乡》(第二季),第四首歌曲《南国春早》由青年歌手李振宁演唱,让我们一起走进广东,感受岭南风光。
听一声家乡话,品一道家乡味,心中的那座城与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见了。
“乡音袅袅,骑楼高高,微风中吹过来故乡的味道。”词句韵味悠长,曲调张驰有致,一曲《南国春早》让人沉醉在岭南风光里,仿佛在榕树下听着阿婆的唠叨。
2月26日,由广东籍青年歌手李振宁演绎的《南国春早》正式上线。多样善变的粤菜、一盅两件的早茶、布局丰满的粤绣、历史悠久的粤剧,无一不令人向往。
粤菜原指广东菜,但作为一个餐饮文化,早已经超越了其地域概念,成为一支餐饮文化奇秀。
它是岭南文化圈的广州菜、潮州菜和客家菜、桂菜的总称,为中国四大菜系中颇具特色的地方菜系,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
虽然起步较晚,但它影响深远,港、澳以及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
粤菜注重吸取各菜系之长,烹调技艺多样善变,用料奇异广博。
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说。
时令性强,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浓郁。
“喝茶”在粤方言里称作“饮茶”,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
人们常说,广东人饮茶,饮的不是茶,而是生活态度。
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和礼貌。
若在广州的茶楼饮茶,茶水喝完以后,客人需要自行打开茶壶,示意服务员前来免费续水。茶盖不开,续水不来,这叫“揭盖续水”。
桌上有人负责倒茶时,受茶人要把食指和中指弯曲叩打桌面,感谢倒茶人的好意。这个礼仪执行起来并不复杂,甚至难以观察,但却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恩,被称为“扣指茶礼”。
这样一敲,就是表达了感谢。
早茶也是朋友聚会的神器。老广们腰间别串大钥匙,嘴里叼支红双喜,上身是休闲衬衫,下身标配西裤皮鞋,开一壶普洱或者铁观音,走一步路都透着一股悠闲劲儿。
布局丰满、图案繁茂、场面热烈、用色富丽、对比强烈、大红大绿,当这样的刺绣映入眼帘,便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粤绣”了。
粤绣来自于女性闺阁之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由中原移民把刺绣带入岭南,它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誉毛捻楼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且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
在装饰上,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常用百鸟朝凤、海产鱼虾、佛手瓜果一类有地方特色的题材。
让人意外的是,其绣工多为男工所任。绣品品种丰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台帷、绣服、鞋帽、戏衣等,也有镜屏,挂幛、条幅等。
“红酥手,黄藤酒,泪湿鲛绡人何在?桃花落,闲池阁,依然春去又春来。梦断香销,屈指算来四十载……”经典的唱腔一出便让人沉醉其中,这就是有“戏棚官话”之称的粤剧。
对于粤剧来说,故事是躯体,唱腔是血肉,音律是灵魂,文学是营养,缺一不成戏。古典词牌、曲牌在剧本中的运用,则最能体现人物复杂的情绪,营造欲往不前的张力,把情节一步步推向戏剧冲突的高潮。
有了这些优美的词曲,一场戏便不仅是一个好看的故事,而是一个有追求的艺术作品。这是粤剧最诗意的语言。
粤剧善于向其他剧种和时尚艺术学习,因而表现出高度的开放性,成为时尚潮流的剧种之一。无论其开放灵活的表演,还是丰富优美的唱腔、舞美,都显现出敢立戏剧潮头的先锋姿态。
正因为如此,粤剧的戏剧风格既有传统戏剧的风采,又轻快流畅、灵活善变 。
越秀青青,珠江渺渺,南国年少,花溪正好。广东的魅力,在多样善变的粤菜里,在一盅两件的早茶里,在布局丰满的粤绣里,在历史悠久的粤剧......
耳畔里又响起那古老的歌谣:不畏首,不气馁,仔仔永远不后退,只因你我共饮珠江水。
出 品 人:张 坤 史力学
总 监 制:毛 浩 赵 倩
总 制 片:闵 捷 付豪杰
监 制:王俊秀
策 划 人:丁汪敏 郭俊堃
演 唱:李振宁
作 词:祖 组
作 曲:赵佳霖
统 筹:沈少博 席 奇 靳苓艺 刘 畅(实习)
宣 发:张浩祯 席 奇 傅佳伟(实习)
文 案:张浩祯
节目海报:《我和我的家乡》节目组
音 视 频:《我和我的家乡》节目组
插图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