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兴邦 匠心铸就辉煌
作者:鲁明川《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10日 08版)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被称为“中国竹笛之乡”。图为制笛匠人在进行技能大比拼。新华社发
科研人员打开嫦娥五号返回器舱门,取出装有月球样品的容器并进行称重。新华社发
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在汽车车身修理项目比赛中。新华社发
江西景德镇,修复师在工作室修复瓷器。新华社发
山东港口技术安全赛场上,选手在进行叉车竞赛。新华社发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匠人精神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和践行,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科技革命,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能够为实现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实干兴邦的磅礴力量。
1.执着专注:咬定青山不放松,笃定职业理想和初心,体现情感与意志的统一
执着专注是工匠最显著、最可贵的行为特质,体现的是工作者的敬业精神。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业精于一,只有执着专注于自己所专攻的术业,不泄劲,有心劲,几十年如一日地努力,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正是坚守“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职业信念,优秀的工匠们才能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持续发力。
执着专注体现的是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任何行业的高超技艺都不可能靠运气取得,只有倾注心血靠刻苦钻研才能增长实力,只有慎终如始,坐得住,守得牢,才能做得好。实干兴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离不开务实肯干、干一行爱一行的现代工匠群体的奋斗和奉献。大国工匠毛腊生40年只做了一件事——读懂沙子,铸好导弹。在俗称“翻砂”的岗位上,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埋头苦干,在产品技术改进和研发上屡建奇功,成为我国铸造业的一面旗帜。大国工匠高凤林,30多年如一日从事火箭发动机喷管焊接工作,为练就一双“金手”,吃饭时会不自觉地用筷子比画焊接动作,端着茶缸喝水时就有意识地练习动作的稳定性,这种一门心思忘我工作的状态,生动诠释了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
执着专注源于对职业理想和初心的坚守。持续的工作热情必然源自内在的精神动力。一时兴起,不可能将工艺做到极致,只有热爱本职工作,坚持职业理想,才能投入整个身心,以“拼命三郎”的韧劲实现厚积薄发。千万现代工匠坚守职业理想和初心,满怀产业报国之情,才能扬起高质量发展之帆,筑起强国之梦。石油铁人杨海军,扎根塔克拉玛干沙漠30多年,只为“擒出”地层深处的“气龙”“油龙”。他说:“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我愿做驻守沙海的‘海军’。”能取得如此骄人业绩,源自于他30多年始终坚守职业理想和初心。
2.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求更好,极致技艺打造精品力作,体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精益求精体现的是工匠对品质的毕生追求。匠者,精湛极致也。《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优秀的工匠从不满足于已有的产品质量,总是不断寻求技艺突破和品质提高,追求从99.9%到99.99%的进步。在生产实践中,精益求精是工匠不断打磨产品、精雕细琢、力求完美的过程,是他们追求“没有最好只求更好”的具体表达。
精益求精追求的是道技合一、循美至善的境界。工匠活动集生产与创造、实用与审美、技术与艺术于一体,工匠在手工劳动或技术实践中,也将自己的审美融入产品生产之中,随着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渐达到心手合一、心物相通的境界,使工匠劳动不仅是一种物质性生产活动,更成为一种艺术性生产和展示活动,技术和艺术在工匠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中,实现了相融相通。孟剑锋是北京工美集团的一名錾刻工艺师,他在厚度只有0.6毫米、横截面2.5平方毫米的银片上,经过百万次的精雕细琢,雕刻出每道细纹只有0.07毫米的纯银丝巾。在北京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对此叹为观止。《大国工匠》制片人岳群说:“孟剑锋无法容忍机械制造带来的细小砂眼,也不愿违背纯手工的诺言。即使右手被烫出大泡、起了厚厚的茧,也丝毫没有动摇精益求精、不断超越与追求极致的决心。”
精益求精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基本要求。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精益求精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工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传承和弘扬精益求精的精神,取得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重大成就。当前,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继续弘扬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培养“大国工匠”。顾秋亮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装配钳工技师,在48年工作生涯里不断追求极致,仅凭双手捏捻搓摸和观察,就能判断0.2丝的误差,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成为深海载人潜水器领域唯一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工匠。80后工匠陈亮,经他手制作出的工业模具,精度可控制在1微米之间,他给自己制定了一条工作准则:“再仔细一点点,离一微米的精度就能更近一点点。”这些追求极致的劳动者,将精益求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书写出中国制造的辉煌篇章。
3.一丝不苟:偏毫厘不敢安,认真严谨铸就不凡,体现过程与目标的统一
工匠从细处着眼,于小处见大,一丝不苟体现的是他们对工作的尊重。一丝不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产品的质量乃至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意义非凡。在细节上没有终点,细节和精度决定了产品最终的成败,1%的疏忽大意就可能导致100%的失败,只有把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好、做实、做到位,才能让产品和项目趋于完美。工匠保持一丝不苟的严谨状态,才能对工作细节实现精准把控,为做出精品提供可靠保障。
一丝不苟体现了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职业道德。工匠的一丝不苟,表现在对每一个数字和标准的严格要求,对“毫厘”的斤斤计较,实质是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和敢于担当。航天科技集团铣工李峰,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即使5微米的公差也要“执拗”返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陈远春,数十年累计完成各类爆破任务1.5万余次,保持零事故率的骄人纪录,他每次爆破前都反复提醒自己:“细节,细节,除了细节,还是细节。”
一丝不苟是注重品牌、塑造品牌的现实行动。优秀的民族品牌是国家实力和国家形象的重要体现。当今世界,品牌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制造要实现由“大”至“强”的转变,必须打造一大批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品牌离不开品质,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一丝不苟的努力。正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一丝不苟做好产品的现实行动,才使得优秀民族品牌不断涌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钳工胡双钱说:“每个零件都关系着乘客的生命安全。确保质量,是我最大的职责。”在国产大飞机C919研发和试飞阶段,他担任首席钳工,经手的零件无一出现差错。大飞机作为“国家名片”,是中国制造强国的重要体现。胡双钱等一大批“大国工匠”,用一丝不苟铸就了举世瞩目的伟大。
4.追求卓越:匠心独运求创新,永立行业前沿和顶峰,体现守正与创新的统一
追求卓越是工匠的职业价值旨归。工匠们一生追求卓越,是为了在行业保持顶尖水平。无论是在传统农耕社会,还是现代工业化时代,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艺都是工匠安身立命之根本,不断超越自我、勇攀行业顶峰是工匠的毕生职业追求。
正是千千万万个追求卓越的中国工匠在各个岗位上勇攀高峰,推动中国在高铁、桥梁建设等领域迈进世界前列。高铁领域的技师李万君为了解决直径20厘米的圆形环口焊接难题,经过千万次实验和尝试,不仅解决了难题,而且创造了“标准参数”,掌握了“一枪焊完”的绝活儿。凭借勤学苦练,只上过一年多初中的许振超从普通码头工人成长为“桥吊专家”,是码头上人人知晓的“许大拿”,他常说:“在工作岗位上,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拼命也要创出世界集装箱装卸名牌,为企业增效,为国家争光。”
追求卓越需要创新驱动,创新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灵魂。传统工匠强调继承,现代工匠更重视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当前,人类正迈进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新一代智能制造将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智能制造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信息技术与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和集成创新,这种新型工业生产方式对工匠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参与者,智能制造也是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点,这对工匠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的工匠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实现追求卓越的目标,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灵魂。中车戚墅堰所首席技能专家刘云清认为,“创新就是要不满足于完成基本的工作,要在此之外做个有心人和用心人,注重在工作中总结、思考和提高”。不断追求创新的刘云清,从一名中专毕业的机械设备维修工成长为中国高铁的“智能设备制造专家”,不仅实现了个人进步,更为中国智造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作者:鲁明川,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