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APP下载

“老把式”蹚出新路子——一个鄂西北山村的养猪新事

发布时间:2020-08-15 23:55 来源:新华网 作者:侯文坤

  新华社武汉8月15日电 题:“老把式”蹚出新路子——一个鄂西北山村的养猪新事

  新华社记者侯文坤

  “看!咱家猪又长膘了,吃得好欢实!”通过手机视频连线,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杨村村民章尚春,看着寄养在合作社的猪一天天长大,高兴得合不拢嘴。

  章尚春曾是贫困户,2019年刚脱贫。为了巩固脱贫成果,2020年3月,他在村委会组织下,出钱认购了谷城县猪壮壮养殖专业合作社的20头仔猪,并将猪寄养在合作社。“这20头猪出栏后,保底能有1.2万元的分红收入。”养了几十年猪,章尚春第一次不用再担心市场波动和疫病风险,他笑着说这是“共享养猪”。

  在杨村,像章尚春这样的养猪户有39户,一共在合作社寄养了227头仔猪。

  “共享养猪”是村民起的新潮名词。谷城县地处鄂西北山区,杨村怎会有如此前卫的尝试?

  “形势所迫。”“90后”村支书孙继涛介绍,2019年10月,村里120头散养的猪因疫病相继死亡,几十户贫困户损失60多万元。今年又碰上新冠肺炎疫情,外出务工的路子也不顺畅。

  生猪零星养殖是农村传统增收项目,贫困户没想过这养猪的“老把式”也会遭受沉重打击,村干部和扶贫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孙继涛说,扶贫工作队下村走访调研时,位于杨村的谷城县猪壮壮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起了扶贫干部的关注。

  “去年出栏生猪1000头,没有出现过疫病,未损失一头,实现产值超过500万元。”猪壮壮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建东说,科学养殖技术和严格的防疫措施是关键。合作社与畜牧业龙头企业对接,有固定饲料来源和销售渠道,同时通过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去年一农户得知我们还有空圈未利用,便寄养了360头仔猪,并支付了一定的饲料、管理费用,然后等着分红。”

  “这案例让我们眼前一亮,村里和扶贫工作队开始琢磨采用生猪寄养模式,由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稳定增收。”孙继涛说,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脱贫户与合作社签订生猪寄养协议。

  杨村4组贫困户孙永文花1250元认购了两头仔猪,不足部分由扶贫工作队帮助垫付。“我估算了下,除去投入的本钱,我还能分红1200元。更重要的是,我有更多的时间就近打临工,多了一条增收的路子。”孙永文很开心。

  “我们希望用这种帮扶模式,让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巩固脱贫成果。”孙继涛说,为让更多群众受益,对有意愿但又缺乏资金的贫困户,扶贫工作队给10户脱贫户垫付了部分资金。

  眼下,不只是杨村,“共享养猪”已延伸到茨河镇多个村子。

【责任编辑:侯歆钰 流程编辑:罗征】
相关文章
图片阅读更多>>
推荐
我看见
  • 山东日照:暴雨来袭,消防紧急营救527人
    8月14日,山东省日照市遭强降雨突袭,其中岚山区降水量达到442毫米,造成众多村庄遭遇洪涝灾害,大量房屋、道路被淹,有数十人和家畜被困。接到报警后,日照市岚山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指战员紧急出动赶赴现场。 在中楼村、山庄村、大陈家军子村等众多村庄,由于地势较低,导致大量居民房屋被淹,积水最深处达1.5米,且水位还在不断上涨,消防车辆无法继续前行。参与施救的消防指战员立即分成多个救援小组,冒雨驾驶橡皮艇、携带消防担架、救生衣等救援装备,徒步涉水挨家挨户前往被困群众家中进行施救。成功救出79人,疏散448人。(文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邢婷 拍摄:潘磊 ;制作:田博)
  • 14载坚持!陕师大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再“开笔”
    8月13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一年一度的毛笔手写新生录取通知书再度“开笔”。这一活动从2007年开始,已坚守14年,被三百万网友誉为 “最好的开学第一课”,“史上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老教授们翰墨传情,一撇一捺间,给予4500余名新生最真挚的祝福。开笔仪式上,陕师大现场发出了第一份录取通知书,新生代表王宋源收到珍贵的“礼物”后表示:"非常荣幸,会将它一直珍藏。"
  • 疫情挑战面前,中国-东盟青年携手合作
    “中国-东盟青年创新行动分享会”通过视频连线举办,近百名青年代表相会“云端”,同声高唱《茉莉花》。
1/3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