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一带一路”上舞起麦西来甫

发布时间:2017-05-05 09:43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朱珠

  编者按:朱珠,2012级北京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在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支教一年。

 

  2016年7月,本科毕业的我加入北京科技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作为第十批到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支教、工作的研究生,接受短期培训后,我开启了一段青春筑梦的支教之旅。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一批批志愿者辛勤奉献,接力传承,搭建起了高校参与西部发展的桥梁。

  三尺讲台勤探索 第二课堂勇开拓

  3000公里的打磨,325个日夜的守望,160余次课堂培训的历练……让我心中支援西部的炽热都凝结在这片播种希望的沃土,一年浇灌,一程砥砺,终于在新疆,在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开花结果。

  初来乍到,没有正式站上过三尺讲台,但多重角色的锻炼让我尽快完成了由本科毕业生到支教老师的转变。走进教室,我是机电工程分院的任课教师,为学生们解惑答疑,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走出教室,我是第二阶堂社团技能培训讲师,教学生们摄影摄像,学习新媒体,组织建立学生社团。还记得第一次面对56双陌生的眼睛,第一次在黑板上板书讲义纲要,第一次听到学生口中的“老师好”……太多第一次的叠加,让我不断积累心中的义务与责任,反省能否为学院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由教育教学到学生活动,接触的学生思想层面不同,教育教学的方式也不同。在融合适应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校园文化缺少学生群体发声的问题,自觉可以发挥所长进行改善,于是我提出了建立学生社团校园电视台,校园电视台是学生发声的有效载体,是学生锻炼才干、提高技能的平台,也是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窗口。

  社团成立之初,一切都需要从“零”计议,提议上会,建台策划,招募学生……看着学生们的报名表中对“高科技”期待向往朴实字眼,我感到心中希望的萌芽已经破土而出。

  两个月的时间,我和播音老师轮班培训,为学生们矫正播音,教学影视技能,指导学生的技术错误,改正学生的一篇篇稿件……和学生不断地接触打磨,我能体会到他们无时无刻想走出去的灵魂,于是我不禁反问自己,我们支教研究生喊着“支援西部”口号来新疆走一遭,能带给他们带来的只是些“内地趣闻”,抑或是什么“书本知识”?为此我深感忧虑,开始探索“支教不能白来要留下些什么”的途径方法。

  “走出去”、“引进来” “一带一路”放光彩

  思前想后,我发现了学生们思想相对封闭,眼界相对狭隘的根源——没有“走出去”的条件,也难以发掘“引进来”的途径。小到个人,大到集体,只有不断“走出去、引进来”才能不断获取新鲜血液,教育发展也是如此。对于西部教育,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难以保障人才培养是问题的本源。

  新疆,祖国的西北边陲,山河大好。古有丝绸之路联通欧亚,今有“一带一路”大业宏图。有了“一带一路”搭建的钢骨脊梁,还需要一抔抔泥土扎实积累,便能助力西部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而每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抔泥土,我们的存在不是陈旧以被掩埋,而是聚集无数泥土,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这样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孕育着无限生机与力量。

  “一带一路”伟大构想中,新疆核心区身份当仁不让,这是新疆的机遇,也是我们——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支教研究生最期待的命题。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下想要赢得先机,势必要源源不断输送人才,才能支撑这项伟大的事业生生不息。

  以志愿、支教、接力的模式,引进外来人才资源,搭建优质教育资源枢纽,有助于解决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东高西低”的问题。来自五湖四海的支教成员们风华正茂,见识广博,这正是拓宽西部教育层面的催化剂。构建创新教育发展生态体系,充分发挥“外来人员”优质资源的作用,汇集平衡,构建优质教育资源系统矩阵。

  来到这所高职院校,我不难感觉到“走出去,引进来”是职业教育有待发展的方面,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整合优质资源走出去,选择优质资源引进来,协同推进,才能解决西部优质教育资源匮乏问题。

  同时,“一带一路”的建设,优质资源的引进不仅局限于支教团、志愿者们,整合内部资源,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是贯穿西部教育发展的关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贯彻“一带一路”战略,逐步实现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提高高素质人才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才能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树形辐射培技能 优质资源永流传

  追根溯源,我明确了支教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传递的模式。结合本地教学环境,我开展树形辐射式教育教学,并在社团培训、课堂教学双向实践,为学院培养了一批较高素质的学生,让优质教育资源的传递“后继有人”。

  我发挥自身优势,将资源传输扩散,先在小集体内培养出“高质量”学生,再将其融合至大集体,以少数优质人才辐射多数,如同树木生长,主干输送营养,侧枝辐射,吐芽生叶,直至最终枝繁叶茂。

  起初,我将树形辐射式教育教学应用于学生的第二课堂,重点在校园电视台社团探索实践。我联合分院团委、学生会推荐选拔素质良好的学生骨干,转变对学生的授课培训形式,由最初的侧重技能培训,转变为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的教学,将侧重点转变为“what & how”,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吸收创新思想,通过VR看世界,了解IT走前沿,学生们不断拓宽视野,仿佛带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经过树形辐射式教学培训,学生骨干们不仅学习了技能,提高了素质,还能以他们自身的能量去不断辐射到更大的团体,带动更多的伙伴,分组编写脚本,自主录制节目,看着学生的摄影作品展览,听着反复练习字正腔圆的播音,我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慰藉,一份自豪。

  一段时间的磨合培训,第二课堂取得了初步成果,于是我将树形辐射式教育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成立学习互帮小组,让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整体水平,不断辐射,由点至面,最终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的效果。

  支教一年,学生、课堂、社团于我而言留下的是心力,是付出,是日积月累的收获,亦是深层的思索探寻。眼看着自己“引进来”的“新模式”由最初的策划尝试,一步步渗透至学院教学工作,到最终被学院领导采纳认可,开展项目招标筹建。我想这不仅为这所学院“引进了”技术设备、教育资源,也留下了不断传递扩大的优质资源和人才群体,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师生在精神层面“走出去”的基础支持,于我本身而言也圆了当时“支教不白来”的初衷。

  当然,教学工作之余,我也享受着大美新疆的风土,感悟了质朴地道的情谊,也层踏着晚霞听着风中流淌的哈萨克歌曲,也在热情的维族同学带领下共舞麦西来甫,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不是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在涌流。

  支教一年,新疆一路,我有最朴素的生活,也有最遥远的梦想,是天山白雪,是落日孤烟,是美景良辰舞起的麦西来甫,是辽源肥马品过的美酒月光,也是一带连亘的记忆,一段难寻的美好,一迹探寻的脚步,一程无悔的青春……这一切的一切点点滴滴汇聚成如诗的句子,延伸作镌刻在生命中的年轮。

  我从北京赶来

  胸膛里怀揣着隐秘的向往

  你在西域边陲 丝路之乡

  那么神秘而又遥远

  两千五百里才能看到海洋

  蒸腾着麦香的馕

  烘烤着你千年的沧桑

  雪山大漠连亘

  三千年延绵是谓胡杨

  舞起麦西来甫 撒播星点希望

  带着骨血里的古尔邦情谊

  点亮志愿的辉光

  崇德尚能 求实鼎新

  传承奉献 共谱华章

  一带新疆 一路康庄

    中青在线北京5月5日电 

    (李明芳综合)

【责任编辑:刘盼盼】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