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滚动报道-- >> 热点
APP下载

“小近视眼”引发高难度问题:要成绩还是要视力?

发布时间:2017-04-24 09:40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烨捷 洪克非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洪克非)20年前,上海小学毕业生发展成为近视眼的,仅为“个例”;但如今,刚入学6-7岁上海儿童的近视患病率已接近10%,三、四年级10岁左右的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超过50%。而在6-10岁发生近视的青少年,其18岁成年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眼(高于600度)的风险大大增加。

    日前,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暨眼底病学组组长,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许迅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对当前我国青少年的视力发展状况表示忧虑,“我们统计,高达90%的大学生是近视。中国20-30岁年轻人中有20%患有高度近视。”

    而一般来讲,相当一部分高度近视在中年以后发展成病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的患病率目前约为人群的1%至2%,中国至少有一千万以上这样的患者,它是成人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可怕的是,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家长对此并不重视。相比于奥数培训班、英语提高班、小升初择校,给孩子戴上一副厚厚的眼镜,根本不算事儿。

    孩子视力被“实力透支”

    在上海,随意走进一间餐厅,都会看到一群“低头族”。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刷手机,年幼的孩子则边看Ipad边吃饭。

    一只装满水的玻璃杯,就能成为一个支点,把Ipad往侧前方一架,点击“播放”键,时下最流行的动画片就能开始专属播映了。妈妈在看热门神仙剧,爸爸在看美职篮或足球比赛,孩子则看《熊出没》。

    为了方便孩子吃饭,上海家长妮妮几乎在自己的Ipad Mini上下载了所有孩子喜欢看的动画片,每次外出吃饭,妮妮与朋友聊天,孩子就在一旁乖乖地边看动画片、边吃饭。

    妮妮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现在的孩子不可能不接触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现在(幼儿园)不给他接触,到了小学,也不得不接触。躲不掉的。干脆就这样吧。”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上海一些民办小学在招生环节,会使用平板电脑作为面谈环节的工具。比如,平板电脑上跳出若干个图形,让孩子寻找图形的规律,并选择答案等。

    这种做法,一方面响应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能笔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学校考察学生的要求,得到了较多应用。但同时,家长们也由此形成了让孩子“先练练”的心理,练着练着,孩子就离不开Ipad了。在一间英语培训机构,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看到,每一个报名的孩子,都被要求同时购买一套标价高达468元的“游戏”。培训机构要求孩子课后自行登录该游戏,边闯关、边学习英语单词。每个月,培训机构还会对通关成功、积分前十的孩子进行表彰、奖励。该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寓教于乐”的新方法,“这是健康的游戏,有助于孩子知识的巩固。”伴随着手机、平板电脑、“健康游戏”的发展,孩子们的视力越来越糟。

    湖南某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小容,从小爱玩电子游戏,最开始在游戏厅里打《坦克大战》,后来用电脑玩《星际争霸》,现在又是网游高手。他在念大学时,已经高度近视伴散光。而18岁的湖南大学生“学霸”小阳,也是著名的游戏玩家,学习成绩全班第一,同时伴有高度近视。

    因为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小阳的父母对他的视力问题并未有多大重视,“只要不影响学习,就没关系。”

    许迅说,除了遗传性近视,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是天生的远视眼(正向度数),过去,人到了成年时眼睛发育成为正视眼定型,保留轻度远视度数。但现在,我国青少年大多在还没有成年时、在小学毕业前,远视度数就已经耗尽,“中国青少年整体人群的屈光度数已经严重向近视方向漂移。”

    学业压力、手机成为“罪魁祸首”

    这种“近视漂移”的罪魁祸首,专家们认为,一是持续不断的学业压力,二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是,儿童近视的发病率在崇尚“学习”的东亚人群中最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伊恩·摩根2012年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韩国96%的年轻人(20岁以下)患有近视,排名第一;台湾,85%的年轻人患有近视;新加坡,82%的年轻人近视。

    而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判断:“未来30年,80%以上的成年人口将患上近视。”他们的研究还发现,香港华裔儿童的近视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族群。

    许迅对此的回答,毫不犹豫,“这不是遗传,因为在上世纪60年代,只有20%的中国人患有近视。”“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着极端的学业压力。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即使这意味着他们童年的大部分时光被关在室内。我们都知道,缺乏自然光会增加近视的风险。”

    许迅团队的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在入学后二、三年级近视发生率激增,到了三、四年级约一半的孩子发展成为近视。

    “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给幼儿园的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英语、数学、绘画、音乐、棋艺,却牺牲了体育锻炼和户外玩耍的时光。”许迅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导杨智宽教授也发现一个问题,文革时的近视发病率最低,而恢复高考后近视发病人群日渐增加、且越来越早龄化,“这与越来越重的学业负担明显相关。”

    户外运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杨智宽介绍,喜爱户外运动的澳大利亚的华人要比新加坡华人的近视发病率低20%,而研究表明80%以上的近视发病与后天相关,为“获得性近视”。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近距离工作导致的用眼负荷大增”,其中近距离工作视物的距离、持续性是最重要的因素。“目前看来手机的危害最大,手机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尤其是游戏更加具有吸引力,

    它有独立的光源,不需要光照。特别容易导致持续性的视觉工作。”杨智宽说,手机、电脑、液晶电视均含有蓝光损害(它们都是LED光源,在光谱里属于蓝光,记者注),而目前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家长,对蓝光的损害认知都非常少,这种蓝光实际上可能会损害眼底。

    近年来,不少学校都进行了信息化教学改革,有不少学校开展基于Ipad使用的实验教学,杨智宽认为,这种方法尤其不智,“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视力。研究表明,以目前的速度20年后眼底病可能会大爆发。”

    许迅说,手机和平板电脑现在成了“懒惰妈妈”的陪伴神器,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小学入学伊始,就被检出近视。

    “小近视眼”越来越多,怎么办?

    去年10月,国家卫计委、教育部和体育总局曾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关注、缓解青少年近视问题。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出于学生减负的需要,还是出于增强学生体质的需要,上海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最直接的一个做法是——规定所有中小学校每天都要保证“阳光1小时”。

    也就是说,所有的孩子,每天在校期间至少有1小时的户外活动。“教育部门的规定摆在那里,学校很重视,但家长是否全力配合,还真要看各人的重视程度。”许迅说。

    “人的观念”,总是决定一件事到底能不能执行下去、执行到什么程度的最关键因素。近视问题也是一样,许迅认为,近视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高发这件事儿,实际上并未引起家长们多大程度的重视。

    “只是戴一副眼镜而已,没什么大不了。”许迅说,他在平时的门诊接待中,除了弱视、斜视的患儿家长会重视治疗外,很少有家长因为孩子近视来看病,“家长觉得,配副眼镜就可以了。”

    但实际上,青少年近视“一定要医治”。根据许迅团队的调研,青少年近视后每年的度数增长幅度在75度左右,因此,6-10岁段发生近视的青少年,成年后绝大部分会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目前中学生高度近视比例是10-20%,谁也说不准,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10年后会不会达到50%。”

    而高度近视中,会有一部分发展成病理性近视,出现致盲的眼底并发症。高度近视性的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眼底病变会带来严重的视力损害,有可能导致不可逆的低视力或盲,而这种情况,眼科医生们认为是“灾难性的”,“不能通过光学或手术解决。”

    “目前,我们青少年高度近视的比例是全球平均水平的5倍,我们认为,其中相当一部分将最终失去全部或大部分视力。”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变成高度近视,但现实是,目前10个青少年里至少有1-2人发展成为了可怕的高度近视。

    2016年北大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玲所做的2016年国民素质调查中指出,男性健康问题第一的就是眼科,女性健康问题第一的就是乳腺、第二就是眼科。同时,近视也是世界卫生指出的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李玲的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国全国人口近视发病率将达到50%,即7亿人,其中高度近视人群将达到7千万。

    “大多数患者只会在视力已经非常差的时候才寻求治疗,但情况往往已经不可逆转了。”许迅说,对青少年来说,一旦发展成为近视,光学离焦原理设计的特殊眼镜如OK镜,和抗胆碱能M受体阻断剂如阿托品,是目前业界公认能缓解近视快速增长的措施。可惜的是,大多数家长对此并不在意,也没有寻求过专业眼科医生的帮助。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文章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