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中国青年报新闻
APP下载

边走边说

老街一方小院体验地道扬州

发布时间:2017-04-13 02:57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贾晗琳文并摄

  小院春色

  南北之交的扬州可以说是一座水城,到处透着柔美之气,但其中又夹带着朴实与爽朗,似一个温婉又利落的姑娘。正值三月春光明媚,在扬州的老城待上两三日,不追名园不慕胜景,却仍感叹流连不愿归。在这里,我能自由地呼吸,侧耳便能听到清脆鸟鸣,俯身便能闻到淡雅花香,相比于繁华都市,总觉得能靠得更近,见得更多。

  老巷皮市街的模样

  三日匆匆,老巷皮市街倒是来来回回走了三趟,成了心头抹不去的扬州记忆。皮市街何时成“街”,何时有“市”?网上的讨论,一说始于明清,一说始于唐,在元代则被称为“军营四铺南”“马军营四铺北”,与装备马军息息相关,此后皮货买卖兴盛,故称“皮市街”。

  现如今,昔日交易盛景已不在,街巷两侧陆续出现的是一些新式的精致小店,多是咖啡馆、影像馆,店铺门口摆放些植物,有些用于售卖,多数还是主人露养,摆放在外而已。轻掩的店门、落灰的植物,这些店散发着一股慵懒的年轻气息。这些年走过些许地方,心里总觉得“文艺”“小清新”也开始变味,成为“连锁”的“产品”。其中有多少承纳、滋养着当地独特的文化,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

  曾和同伴戏言“这些文艺的店更适合拍照”,而更适合细品的是老街上那些关门店铺的门匾——驴肉铺、酱菜馆、防鼠除虫能手、电器维修师傅。店铺的主人也许早已搬至他处,另谋他业,但从这些老门面中仍能体味往日热闹的市井生活。让人惊喜的是,皮市街上仍能看到几家生意红火的烧饼老店,多是夫妻店,顾客络绎不绝,有的甚至排起了长队。老板专注于手头,对于犹豫的顾客从不面露奉承之意,举手投足间透出的是自信和底气,也是自足。

  铺地的麻石路,躺在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老人,深巷里嬉戏追闹的孩童,田家炳中学墙外优秀学生的展览,那就是皮市街另一种生活气象了。

  扬州人的生活

  信息时代,前人的影像、游记、攻略使得我们能在旅行出发前便对目的地有所了解,但我一直相信,如若只是依靠前人经验去感知和解读,这些间接的、只依靠视觉和听觉的经验将会侵蚀人最为本真的感受能力。

  此番下扬州,最大的惊喜不是来自瘦西湖“二十四桥”,也非来自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晚清第一园”何园(当然,这些地方绝对值得一去),而是老城区的一座平房和那一方小院。

  这是广陵区老街上一个小巷里的平房,走进院落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走进了当地人的生活。60多平方米的平房带一个小院,青石板铺就的地面,角落里嵌着些许青苔,一盆盆花草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墙根,春风和煦的日子里大多花儿都绽放着。往里走,左边便是居所,右边是一个洗漱间(供日常洗漱解手之用),中间过道顶部是玻璃棚,这样雨天也能自由走动。这样的布置在平房中十分常见,而在扬州的老城区,人们大多还保留着这样的生活习惯。

  房东阿姨是一个地道的扬州人,退休在家,过着扬州特色的慢生活——早起到运河边遛弯,与老友结伴去公园打牌野餐,一打就是一个下午。她偶尔也会骑上自行车去到更远的地方。一日三餐,早睡早起,可谓“有水有花有朋友”。阿姨喜欢种花养草,到了这一时节,自家院子里便满是清雅的花香,蝴蝶也对这里青睐有加,常常飞进院落,迎着微风翩翩起舞。“去公园,有时候遇到掉落的花枝,我就捡回来,插在瓶子里,也能活好久。”所以,屋子的各个角落也都插放着花。阿姨对花儿的爱惜,如同对生活的珍视。这种珍视里,有对生命的感激,也有别样的生活趣味。

  阿姨觉得“扬州适合老年人生活,慢,但不适合工作”,所以她的女儿追寻着梦想去了南京工作,与大多数成长在扬州的年轻人的选择一样。今年年初,学设计的女儿和阿姨一起,把家里改造了一番,将房间资源发布在民宿平台上。现在每周都有房客入住,与阿姨聊天,向她了解扬州,和她分享旅行的收获。在和阿姨的交谈中,我感受到她的开放与喜悦。她一次又一次地提起过去遇见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有趣房客,畅谈她眼中的90后——懂礼貌,知感恩,会享受,有朝气。话里话外,花甲之年的阿姨年轻、充满魅力。

  扬州是一座历史名城,被列为此地必游的景点大都是园林、故居,导游讲解也是围绕历史之人、历史之物铺陈开来,可以说是大历史的产物。但是,街头巷尾的寻常百姓、无名无姓的老屋庭院、石板角落的青苔小草,也将带你打量一座城,了解一个时代。后者,也许能带来更多惊喜。

【责任编辑:贾志强】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