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频道-- >> 新闻头条
APP下载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成功实施国内首例儿童ALPPS术

发布时间:2017-04-07 21:54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周凯 罗燕倩

    中青在线讯(罗燕倩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周凯)一位年仅2岁11个月的患儿不幸罹患肝母细胞瘤,因肿瘤巨大若进行传统肝脏手术治疗,剩余肝脏不足以支撑身体所需,一定程度上等于被判了“死刑”。但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团队在肖现民、董岿然教授的带领下,实施了ALPPS手术,即通过两次手术,将肿瘤切除,从而成功治疗了这名患儿的生命。据悉,这也是ALPPS术在儿童肿瘤的首次应用。

    经过彩超等检查发现,患儿月月(化名)的肝脏大部分已被肿瘤侵蚀,“通过传统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根治的首选办法,但是患儿可保留的正常肝组织约占全肝32%。”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外科副主任董岿然教授介绍,肝脏肿瘤切除手术的前提是,切除后剩余肝脏体积不能少于原来的40%,如果剩余部分体积过小,无法维持身体需要,术后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如果保留太多,则有可能出现肿瘤切除不彻底的问题。

    儿科医院外科团队经过详细讨论和评估,决定给患儿实施“ALPPS手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ing and Portal Vein Occlus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据了解,ALPPS手术是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的简称,是目前世界肝胆外科的最新技术,仅少数医院可以进行。“该新技术在国内仅发展了2-3年,由于小儿手术技术难度更大,解剖要求高,因而在国内尚无儿童病例,国际上也仅有3篇文章报道。”董岿然教授解释道。

    ALPPS主要是针对肝肿瘤侵及过多正常的组织,或者位置特殊需要切除过多正常的肝组织,使得常规手术由于剩余肝组织过少而不可行。据董岿然教授介绍,ALPPS手术将肝切除分两次手术进行,一期手术将病侧肝脏与正常肝脏分割并结扎病侧肝脏门静脉,让病侧肝脏缺血萎缩,血流充分流向正常肝组织,使其在短期内因血供丰富而快速再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期后,再进行二期手术将肿瘤部位肝脏完整切除,保证病人剩余肝脏部位的正常维持。

    儿科医院外科团队进行的ALPPS第一阶段手术在经典的ALPPS手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利用已掌握的对肝脏Glisson鞘的解剖知识和操作技能,对肝的供血系统进行了精准的解剖。术中高选择性地切断了支配患肝的血供,充分保留了5、6段肝的门脉、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并对肝实质进行了劈离。

    术后的九天里,患儿生命体征、肝功能和炎症指标得到了密切的监测和评估。增强CT显示门脉左支阻断完全,门脉右支完整,肝短静脉回流通畅并有增粗。经计算,余肝体积从术前的150ml增长到了394ml,体积由占原肝32%增长到占原肝85%,为二次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术后第9天,外科团队又再次为患儿进行了二期根治性肝肿瘤切除术,手术历时2.5小时,术中未有输血。目前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肝功能代偿良好。

    改进后的ALPPS手术克服了种种难点成功救治了这名患儿,也开创了国内ALPPS术在儿童肿瘤应用的先河。董岿然教授总结道,“首先,病例选择适应症强。患儿不是简单的中央型肝母细胞瘤,无法进行经典的左三叶切除术。所幸肝短静脉的代偿性增粗引流5、6段,是手术能开展的必要条件。其次,手术难度大。此次手术不是简单的肝劈离。因为仅保留5、6段,导致肝下半部分不能劈离,只可在肝后静脉上半部分离出下腔静脉的表面。因此沿下腔静脉表面劈肝的操作是技术难点。最后,模拟切肝的精准。利用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和三维成像技术,使得残肝的体积的变化得到实时的追踪,为手术指证的把握和最终ALPPS的成功提供保障。”

来源:中青在线

【责任编辑:黄易清】
你可能还喜欢看
热点新闻更多>>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