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2020
11/26
14:46

暨南少年庞立文 :想做成事,少不了自律和“死磕”

来源:暨南大学

“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发表国际会议论文2篇,SCI2区论文1篇;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获暨南大学5A卓越引领计划“暨南之星”“学习之星”“自强之星”标兵奖;参与学生代表大会;现已保送至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

没错

这些光环

都属于这位闪亮的“小哥哥”

庞立文

在这份“别人家孩子”的履历背后

是一个自律自强的暨南少年

他的人生就像一块电池

不断积蓄能量 等待有一天厚积薄发


想做成事

少不了自律和“死磕”


庞立文从大一进校就给自己定下了保研的目标,明确规划在大学前三年要“多做多学”。

他每个月定期通过目录整体把握所学知识,整理逻辑框架进行自学。在上课和学生活动之余,他会坚持打卡图书馆,记录自己的有效学习时间。就是保持着这样的高度自律,他连续三年平均绩点和综合测评排名专业第一。

大二时,庞立文完成了一个特别的心愿:参加全国数学模型大赛。“其实在看师兄参加的时候就有尝试的想法,我觉得作为‘小白’,应该多尝试什么适合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他当机立断发朋友圈寻找队友,幸运地找到了“命中注定”的队友。


应用类学术竞赛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当时的大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群逐梦少年点灯熬油地在图书馆、实验室里一遍遍“死磕”,在绷不住地时候也会忍不住赌气说一句:“我不想干了”。但是发泄完情绪,依旧乖乖回到数模的海洋里。在遇到研究中的争论分歧时,甚至还会“争锋相对”,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碰撞擦出别样的火花。


提交作品的阶段,正是台风“山竹”肆虐广东之时。在作品的最后打磨时刻,“我们就是泡在图书馆里的”。按下提交键,走出图书馆,庞立文馆外的景象惊呆了,“转念一想才想到台风来了”。


努力没有白费,参赛作品最终荣获数模全国一等奖、省一等奖。

谈起这次比赛的收获,除了夯实本专业的基础外,庞立文更多的是提升了论文写作、团队协作和时间分配能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快速学习的能力,因为建模需要把课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那就需要大量且快速的了解背景,这样才能看懂题目。”



丰富课余生活

为自己持续“充电”


庞立文曾担任学生代表、学院学代团团长等,这给予他充分与同学交流锻炼的机会。除了三年学代工作,他还有许多宝贵的经历,为他这块电池充蓄着满满的“能量”。

大二时,他过五关斩六将,在9人答辩之中脱颖而出,代表暨南大学入选广东省教育厅的“优秀大学生海外研学项目”,前往美国进行为期十天的研学之旅。


研学不仅增添阅历,也让他多了很多思考和领悟。在交流学习中,他发现了提升表达能力与思维逻辑的重要性,“怎么表达更有魅力,非常值得学习。”

大三时,他参与了学校“优秀学生访港团”活动,进行实地考察和访问学习。作为该团的团长,庞立文统筹了访港团的大量学生工作。“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了许多专业领域的佼佼者,感受到了香港文化和内地文化的碰撞,增长了自身的见识。这又是一个提升个人能力的新台阶。”他这样说。


 感恩暨大

“暨南人”的身份将伴随我一生


2020年这个特殊的毕业季,对于庞立文来说,是个焕发着奇光异彩的“多面体”。

有感激的一面。“在暨南园求学四年的时光里,我遇到了很多生命中的贵人。”庞立文说,暨南的良师益友,深深地感染着他,伴他走过重要的路。“特别是潘涛、区向丽和王勇老师,一个在学术上给我鼓励和支持,一个在生活上给我关心和帮助,一个亦师亦友,给了我关于未来规划的很多启发。”

有遗憾的一面。因为疫情,毕业答辩只能线上进行。“我们可能连毕业照也没有了”,庞立文表示,很遗憾没有机会和同学舍友们多见面、多交流。

有快乐的一面。顺利完成毕业答辩后,他是大大松了一口气。并且相较而言,他算是很早有了毕业去向(保研北大)。他坦言,对于未来的焦虑是比较少的。

有思考的一面。尽管大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他的人生才刚开始一个全新的征程。“研究生课程是全英教学,现在就要为以后做准备。”

这个多面体,还有一个亮闪闪的内核——他的纯粹。“如果让我重新做选择,我还是更想专注于学术,不断地将知识内化,不断追求那份纯粹性”。

庞立文十分感谢母校所给予他的一切,“‘暨南人’也是一个将伴随我一生的身份”。恒者行远,思者常新,他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学有所成,回馈母校和社会。

当问到会给学弟学妹什么建议时,庞立文给出了三个词——尝试、选择和坚持。“首先要多多探索,走出自己的圈子,多尝试各种发展方向,多接触不同的老师和同学,与不同的人交谈会收获很多;其次是选择,选择自己最擅长或最喜欢的东西;第三是坚持,脚踏实地地去把一件事情坚持做好,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责任编辑:曹竞】

【中国吸引力】守护“神州北极”的火焰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24 20:38:31

【中国吸引力】大兴安岭的“扑火尖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11-09 18:24:04

匠心雕琢 家乡古建“跃”纸面

新华网2020-11-20 11:42:04

非遗文化丨炒米制作技艺

新华网2020-11-19 16:06:48

“灯光下的精灵”——鲁南皮影戏

新华网2020-11-19 13:27:29

【中国吸引力】十八洞村看脱贫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2020-11-02 1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