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2020
11/11
09:19

五毛一包的辣条,如何打赢“尊严保卫战”

作者:石羚 来源: 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

如果提起让人们又爱又恨的东西,辣条一定是其中一个。一边是难以忘怀的口味,一边是令人担忧的品质,到底如何抉择? 此前,在一场消费扶贫的带货直播上,网友纷纷抛出“有没有使用地沟油”“加没加色素”“辣条吃多了会不会拉肚子”等灵魂追问,差点打乱了主播的节奏,一场直播带货俨然变成了在线诘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辣条的“爱恨情仇”。

11月1日,首个辣条博物馆在湖南长沙正式开馆,吸引不少吃货前来一探究竟。从辣条生产史的介绍,到制作工艺和检测标准的展示,再到网络热议问题的解答,这家博物馆讲述了辣条的“前世今生”。先进的设备、透明的流程,无异于是对辣条的一次“正名”。有忠爱粉表示:快让不支持我吃辣条的家人看看!

对于发明仅仅20多年的辣条而言,争议可谓如影随形。五毛一袋、简陋包装,辣条似乎天生就被贴上了“低端食品”“垃圾食品”的标签。问题小作坊在原料上“做手脚”、在卫生上“马大哈”的新闻屡屡被曝光,为行业带来负面效应。加之辣条致白血病、辣条用脚踩制等谣言层出不穷,加深了人们的误解。即便在辣条的发源地湖南平江,过去也有很多人对辣条讳莫如深,正规厂家挺不直腰杆,遇到人问只能含糊地说自己做熟食生意。放在超市货架最底部,学校不准卖,家长不让买,孩子偷偷吃,一度成为辣条产业的尴尬处境。

时下,辣条为何能够成为“国民零食”。让人欲罢不能的麻与辣,是它简单粗暴、一招致胜的口味密码。一包辣条嗦一下午、与最要好的伙伴分享,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近年来,这个价格低廉的小食成为网民新宠,相关网络段子和表情包爆发式增长,并成功进军综艺节目、影视剧。当辣条走出国门,“美国一包辣条12美元”的消息吓得大家“吃包辣条压压惊”。味蕾的刺激、记忆的滤镜,加之网络的传播,辣条开始走出一条逆袭之路。

正名关键靠实力。在辣条博物馆中,形成鲜明对比的老式车间和时下的制药级车间,诉说着行业转型升级的历程。从生产角度看,小麦粉膨化成胚,食用油滋润渗透,泡椒花椒激发风味,看似简单的工艺背后凝聚着对辣条软硬、韧度、风味以及油质的精细追求。去年底,辣条“国标”出台,规定辣条不得添加防腐剂,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此外,无论是时尚化的包装设计、产品文案,还是热点营销、跨界营销的多样化推广,辣条企业逐渐从野路子转向产业化的正轨。今年有学校开设3年学制的辣条专业班,正是行业正规化发展的生动注脚。

当前,小辣条已衍生出大产业。据统计,全国1000多家辣条企业年产值约580亿元,安排就业20余万人。2019年,湖南平江甩掉了30多年的贫困帽,而创造了近200亿元产值的辣条产业无疑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助力。如果说辣条发明者艰苦创业实现“一人富”,那么辣条行业的蝶变则帮助“一洞又一坳”的平江实现“一起富”。上游带动辣椒、油菜等农副产品生产,中游驱动食品工业、包装印刷等外延行业,下游推动物流、电商集体作战,平江辣条带动上下游约10万人就业,惠及全县一半人口,成为县域经济当之无愧的支柱。

有人说:辣条打赢了一场“尊严保卫战”。无辣不欢的消费者,往往抑制不住在忙碌在闲暇在喜悦在难过的时候打开一包辣条的冲动。而生产者需要做的,就是不断踩好口味与健康的平衡木,在安全卫生优质的路上持续探索,让人们不再带着疑虑吃下肚,而是真正放心地说一句:没有什么是一包辣条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两包。

这正是:撕掉低端标签,辣条产业蝶变。

【责任编辑:白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