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首页 >滚动 >正文

又有大厂工程师入职高校!有人编写的教材已开始使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官微2025年03月10日

近日,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网站更新资料后显示,此前在百度(北京)视觉技术部担任视觉算法工程师的刘鑫琦已于今年3月加入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担任助理教授。



学院官网介绍,近年来,刘鑫琦在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领域的重要期刊(IEEE TVCG,CAD等)和会议(CVPR)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中国发明专利已授权1项。


另据深圳技术大学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网站介绍,此前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任职高级工程师的王倩文,已于今年1月加入深圳技术大学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担任助理教授。


王倩文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磁性纳米薄膜、新型磁存储材料、自旋电子材料与器件等。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 Physic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



近两年,多名大厂研发人员回流高校的消息,频频引发关注。


曾在华为云担任数据智能领域技术专家的徐科,已任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准聘副教授。


华为6级专家及公司首批任命科学家成员宗良佳已于2025年1月回归母校,出任华中科大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


阿里云智能算法专家胡仁君已入职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任青年研究员(紫江青年学者)。


曾在华为海思技术有限公司担任主任工程师的王成,于2025年2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任长聘教轨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厂工程师能为高校带来哪些改变?


武汉晚报3月3日的报道中提到了一些案例:


2017年,已是华为高级工程师付宇和妻子一起应聘到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担任老师,来到高职从事大数据专业的教学。付宇很快发现教学中的短板——教材更新慢。


付宇在学校的安排下,与其他老师合作,很快以主编或者副主编的身份推出了《Python程序设计教程》《数据结构(Java语言描述)(微课版)》等6本教材。


付宇等编写的教材很快进入课堂,2017级大数据专业学生褚万江对教材变化印象深刻。“当时课程体系比较陈旧,课本上很多知识点已过时,但我们还在学。”褚万江介绍,付宇等一批从大厂回来的老师改变了这一现状,他们接触到最新的教材和技术前沿知识。自己所学与产业一线完全接轨,仅凭高职文凭,他便在武汉一家软件公司求职成功,年收入10多万元。



2019年7月,已是高级工程师的欧阳才校辞去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通信设备研发和项目管理工作,全职到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担任电子工程学院通信技术教研室讲师。他也发现现有教材陈旧。结合自己在烽火通信从事交换机、路由器硬件研发和驱动开发等工作,他参与编写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4本教材。


欧阳才校(穿白衬衣者)辅导学生参加蓝桥杯竞赛。图片来源:武汉晚报


工人日报在评论文章中认为——


一线人才入职高校,为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相关实战经验,能够打破传统理论教学的局限,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现实存在的问题。通过在教学中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案例,让学生从知识传授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解决真实问题”的主动参与者,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也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在教学体系适应、教学方法调整、科研与教学关系如何协调等方面,还需高校与企业研发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大厂工程师回流高校

你怎么看?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陈茜)综合:澎湃新闻、武汉晚报、经济日报等。





【责任编辑:李丽  编辑:朱宏利】

正月里还藏着你不知道的小节日|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8 09:33:56

解锁北大学者的书房:什么书、怎么摆

中国青年报2025-02-28 09:34:02

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中国青年报2025-02-25 05:59:23

非遗塑“哪吒”:谁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25 05:39:26

1232岁的唐塔和90后“守塔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19:33

联通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成语是文化的道路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23

更聪明的AI会“杀死”写作吗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1

正月里还藏着你不知道的小节日|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8 09:33:56

解锁北大学者的书房:什么书、怎么摆

中国青年报2025-02-28 09:34:02

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中国青年报2025-02-25 05:59:23

非遗塑“哪吒”:谁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25 05:39:26

1232岁的唐塔和90后“守塔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19:33

联通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成语是文化的道路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23

更聪明的AI会“杀死”写作吗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1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