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主办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首页 >滚动 >正文

两会教育议题 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变革成关注热点

53.4%受访者期待小学至高校增设程度不等的AI通识课程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梁子祺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5年03月04日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民生大事。每年全国两会,教育都是热议话题。今年大家希望教育领域的哪些问题被关注?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进行的一项有2009名受访者参与的两会调查显示,两会教育议题,53.4%的受访者期待小学至高校增设程度不等的AI通识课程,同时加强技术伦理教育;45.9%的受访者期待建设好开放大学,使全国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与时俱进,更加便民。

“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加强人工智能教育”

在山东一所公立中学担任初三班主任的徐永辉认为,AI将为教育带来巨大变革。“现在国家特别需要创新型人才、科技型人才,这提示教育工作者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在这一点上,作为一线教师,徐永辉深感责任重大,“教师必须要有很强的学习动力,而且要学在前面,还要敢于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徐永辉说,上周学校刚开会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使用DeepSeek。他觉得,随着AI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广泛、深入,AI可以成为有力的教学辅助工具。但他也表示,教书育人归根到底是人与人、心与心的沟通,“不能完全依赖AI”。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策学院教授杜海峰将带来建议,完善县域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与资源支持体系;加强区域协作与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和能力提升。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特别是青年,要积极面对科技带来的颠覆性改变,用好新技术是一道必答题。”有着20年教龄的重点高中班主任刘嘉保说,希望有更多高质量的DeepSeek公开指导教程,帮助人们在不同场景和需求下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今年全国两会,在教育领域人们关注哪些内容?调查显示,人工智能话题受关注度最高。53.4%的受访者希望小学至高校增设程度不等的AI通识课程,同时加强技术伦理教育;41.3%的受访者期待普及DeepSeek应用指导课程。

四成受访者期待扎实推进“双减”,提升课后服务参与度和质量

二孩家长陈洪岗在私企工作,老大上小学五年级,“课后托管解决了家长接孩子的难题,而且孩子在学校就能完成作业。”陈洪岗认为,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学段,希望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继续关注学校教育提质增效话题。

徐永辉认为,只有把课后时间以及更多的活动空间给学生,才能更多地释放他们的能量。“只有孩子们开心起来、动起来,幸福感才会增强。”

调查中,对于今年全国两会的教育议题,40.9%的受访者关注“双减”话题,期待扎实推进“双减”,提升课后服务参与度和质量。

陈洪岗感慨,现在学龄前孩子的教育经费支出还比较大,特别希望今年全国两会能关注学前教育的普惠问题。“继续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率,鼓励创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受政府指导价管理。”

当被问及“作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多位受访家长的回答都是“孩子的学习和健康”。

徐永辉指出,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排在第一位,“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应培养未成年人自律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呼吁,家长和老师都要树立多元化的成才观念,“不是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有光明未来,只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工作,能直面人生的风雨挫折,就是好样的”。他还认为,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广学博识、融会贯通。

受访者还期待今年全国两会关注哪些教育议题?45.9%的受访者期待建设好开放大学,使全国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与时俱进,更加便民;36.5%的受访者期待缩小教育资源城乡差距;36.4%的受访者希望建立高质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系;34.5%的受访者期待深化高校人才评价改革,破除人才“帽子”制约;32.2%的受访者关注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27.0%的受访者期待大力推进科学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26.5%的受访者期待建立全国学生心理健康监测预警系统。

(应受访者要求,刘嘉保、陈洪岗为化名)

【责任编辑:孙山,李洁言,王国强  编辑:郭艳丽】

正月里还藏着你不知道的小节日|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8 09:33:56

解锁北大学者的书房:什么书、怎么摆

中国青年报2025-02-28 09:34:02

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中国青年报2025-02-25 05:59:23

非遗塑“哪吒”:谁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25 05:39:26

1232岁的唐塔和90后“守塔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19:33

联通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成语是文化的道路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23

更聪明的AI会“杀死”写作吗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1

正月里还藏着你不知道的小节日|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8 09:33:56

解锁北大学者的书房:什么书、怎么摆

中国青年报2025-02-28 09:34:02

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中国青年报2025-02-25 05:59:23

非遗塑“哪吒”:谁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2-25 05:39:26

1232岁的唐塔和90后“守塔人”|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19:33

联通古往今来的中国人,成语是文化的道路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23

更聪明的AI会“杀死”写作吗

中国青年报2025-02-21 08:04:11
合作伙伴

北京中青在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9号中青大厦 邮编 P.C. 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