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的大学 >正文

苏大夜校开课啦!

来源:苏州大学2024年01月16日

下班后如何安排?一起去上夜校!


“我从常熟开了50多公里过来上课,就是为了学习正宗的苏州话和吴文化!”在苏大夜校的吴文化与苏州话培训班上,50岁的吴清华兴奋地说道。


本周,苏大夜校45个班级正式在苏州大学集中开课啦!为了满足市民下班后“解压”“社交”“治愈”“自我提升”等多重需求,苏大重点打造了非遗烙画、人工智能、舞蹈声乐、书法素描等总共29门夜校课程。


快跟随大苏一起来看看吧!




夜校课程火爆


近日,苏大夜校陆续举办了各课程的开班仪式。这些学员来自社会各界,他们因为共同的热爱相聚于此。




“我来苏州20多年了,我觉得苏州话很温柔,我也非常喜欢苏州的昆曲和园林,报名这个课程,为的就是进一步了解苏州文化,可以在茶余饭后用苏州话和朋友们交流。”吴清华是吴文化与苏州话培训班的一名学员,开课第一天,早早就来报到了。



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在常熟工作,下班过来要开50多公里,但为了能够学习,她第一时间就报名了苏大夜校。


吴清华称,她希望通过学习苏州话能够更好地了解苏州文化,融入苏州。此外,她还另外报了两门课程,目前正在等待排课。



1月10日的课堂上,还有一位学员一下飞机就从浦东机场赶了过来,她就是饰品手作班的方娟。



“我从学校毕业也有十几年了,十分盼望着能够再次回到学校学习新的知识。”方娟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住在昆山,在上海工作,工作很忙,经常需要出差,但是今天是开课第一天,实在是不能错过,所以一下飞机就赶过来了。



方娟称,自己选择饰品手作是因为热爱,她特别希望能够通过学习,亲手制作自己喜爱的饰品。



据了解,本次苏大夜校开课重点打造了非遗烙画、舞蹈声乐、八段锦、书法、素描、ChatGPT等29门内容丰富的“潮课”,不仅符合当下人的兴趣审美,也让每个学员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寄托。



热爱不限年龄!


本以为这些“潮课”是年轻人的主场,但走进ChatGPT数字化转型初级一班的教室之后,记者见到了不一样的场景。


在老师的指导下,52岁的陆艰红认真地操作着电脑,学习使用ChatGPT,她是这个班里年龄最大的学员,她告诉记者,对知识的热爱不限年龄。




“我是通过朋友推荐了解到这个课程的,我认为50岁就是人生一个新的开始,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ChatGPT刚火的时候,我就在网上学了很多关于它的知识,但是因为对电脑操作不熟练,一直没有机会进行实操,现在有了这个课程,我终于有机会亲自上手体验了!”陆艰红说道。


45岁的顾健因为身体原因,只能进行一些居家工作,但是一有机会她就会学习新的知识。顾健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无法外出工作,但是在家中自学了英语,还考出了建筑师二级证书。



“这是我第一次来苏大上课,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趋势,所以我很想学一些ChatGPT的知识。我报名夜校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给我还在读高中的儿子树立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顾健说道。


开放报名以来,目前已有超3000人报名,35岁以下人群占到了50%以上。报名最多的为八段锦、美妆、摄影、古典舞、ChatGPT等课程。




聘请专业师资上课


为学员做好夜间保障


有人把夜校比作成人版的“少年宫”、青春版的“老年大学”,对于当代人来说,夜校更像是一处“能量补充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夜校,大多是针对当时人们需要提升学历的诉求而开设的,如今的夜校,虽然有“流行”的因素,但更多是因为人们自身想要学习更多的知识,也反映了当下人们对公共文化生活的一种真切向往和客观需求。



苏大继续教育学院事业发展部主任鲍小娟称,学校一直将继续教育作为社会服务的一个窗口,所以在资源配置上也给予了充分支持,有专门用于培训的场地,有一支专门负责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队伍,包括宣传咨询、课程策划、后勤保障、教学服务。


在师资选聘上,以苏大师资为主,一些特色课程的设置上,也邀请了很多在专业领域有经验、有实力的老师加入,希望能带给大家好的学习体验。



考虑到夜间上课,学校优化了主要道路的照明设施。舞蹈房更新了采暖设备,让学员们在苏大感受到十足温暖。


接下来,苏州大学将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汇聚各二级学院课程资源,打造升级版课程。第二期课程预计在年前推出,感兴趣的市民可以持续关注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曹竞】

陕北民歌唱响中国工美馆中国非遗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15 13:12:38

“君生我未生”无关爱情,唐人无惧相忘江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12 10:50:07

《繁花》落幕:小说“二度创作”如何大放异彩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12 10:32:51

杨军:拉开海昏侯墓的历史大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12 10:50:17

文运启国运 大业见华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12 10:50:04

如果与李白面对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12 10:50:03

刘震云:从来没人给我种过“文学的种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12 10:32:50

杨军:拉开海昏侯墓的历史大幕

中国青年报2024-01-12 06:29:45

13岁天津女孩用琴声和镜头讲述城市之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4-01-08 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