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20
09/18
04:28

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

托起生命之舟的“国家队”

——记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这是一场千里驰援,这是一次医务工作者竞相请战的勇敢逆行。

  他,看着手机里翻拍的17年前老照片,儿时的他穿着父亲抗击“非典”时穿过的防护服。他说,这次奔赴抗疫一线,是父子的血脉情深,更是医者的使命相承。

  她,日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纪要,从病房精细化建设到护理质量管理,一桩桩一件件都需要落实。

  他,已年近花甲,凌晨3点还在病房坐镇,指导危重患者救治,“恨不得自己长出三头六臂”。

  ……

  他们,是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在疫情、责任和家人、亲情的天平两端,他们默默藏起“小家”的困难,为了“大家”的安康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用科学、专业的治疗和人文关怀,护佑患者健康。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一名武汉的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在给他们的感谢信中写道:“你们的到来,让处在疫情风暴眼中的我们,看到了划破乌云的那道光芒。”

  多学科紧密协作,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国家队来了,太好了!”“我们有救了!”患者拉着医护人员的手大哭起来,混乱的场面让大家始料未及,但医护人员很快就有序分工开始工作了。

  这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院百年来派出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时间最长的一次救援行动。医院对于前线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做了综合分析与预判,形成以重症急救为主、经验丰富、专业互补的复合型多学科救治团队。

  如何体现出“国家队”的标准与效果?作为这场战疫的指挥者,院长姜保国从源头上抓“战法”,提供给患者最佳的治疗手段与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保证诊疗过程的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对重症患者进行评估分层,按照“一人一案”制定医疗救治方案,提高救治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针对单纯新冠肺炎患者,对症强化治疗,拦截重症向危重症发展;针对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优势,进行综合诊治;针对危重症患者,发挥重症医护专家团优势,加强器官保护和生命救治。这一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分层治疗理念,由该院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在《柳叶刀》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对于全面提升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显著降低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贡献智慧与经验。

  多学科紧密协作,综合施治,给了医疗队赢的底气,也给了患者生的希望。北京医院在组建医疗队之初考虑到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中,很多人伴有基础性疾病这一特点,组建了包括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15个专科在内的专业救治团队。

  从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重症病房,到71天后凯旋,北京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共收治病人100人。

  前后方协同作战,按下治愈疾病的“快进键”

  面对陌生的病毒和患者急剧变化的病情,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首先且必须要做的,是快速确定工作模式,引导科学、规范、有序救治。医疗队组建前线核心组,针对临床问题,不断优化调整个体化的诊疗策略,因地制宜设立了40多项规章制度。

  自2月19日起,协和医院前后方共举行24次远程会诊,包括5次临床病理讨论会,对临床问题及时研究探讨,第一时间提供合理的治疗策略,指导科学精准施治。前后方“云上”多学科大查房,为医疗队提供了全面的学术支持。

  在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和医院前后方医务工作者并肩战斗,以“精心救治病人同时医务人员院内零感染”和“提高危重患者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为目标,展开了与病魔的殊死较量。

  中日友好医院在派出精锐力量的同时,还运送价值1500万元的生命支持设备和医用防护物资到武汉,使医疗队作战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至少每两天到重症病区查房一次,与金银潭医院医疗团队共同开展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在疫情初期、病因不明的情况下,曹彬带领科研团队及时总结患者临床特征、救治经验,编写第一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柳叶刀》等著名医学期刊发表了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首次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排毒时间进行探讨,并提出死亡危险因素,为世界各国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让人与人隔得很远,却让心与心贴得很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实施的3个“三部曲”是救治重症患者的关键——重症隔离病房“拓展三部曲”,保障危重患者应收尽收;“诊治三部曲”,通过开展各项技术、多学科合作、搭建四维会诊制、发挥护理团队的中坚力量,保障患者的综合救治水平;“感控三部曲”,建立三级感染防控体系和双人进出互相监督的机制,保障医务人员零感染。

  在重症患者救治的“战场”上,队员们用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技术和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战胜了各种困难,挽救了一个个濒危的生命。

  为了驱散隔离病房里的焦虑与不安,帮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团队把北医三院“三米阳光”的理念带进了病区,倡议护理人员关注、关心、关爱出现在三米内的所有人。

  “加油,武汉”“不要害怕,相信我们,与你们同在”“无论何时,不抛弃,不放弃”……一张张彩色小卡片被送到患者手中,传递着“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温暖,把“温暖武汉的三米阳光”洒向了隔离病房。

  “人文情怀,专业品质;爱心浇灌,生命之花”,这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在北京,护士在胸前佩戴小红花,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在武汉,他们把花画在了防护服上,希望这抹亮色能照进患者的心里。

  医疗队曾收到一位康复患者的感谢信:“你们隔离衣上的花很美,虽然没有见过你们的长相,但我心里永远感谢你们对我细致入微的照顾,我要向你们学习,祝福你们!”

  护理工作精细、体贴、轻柔。打开护士的工作记录,长长一串任务清单令人吃惊:护理评估、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管道护理、饮食营养、皮肤护理等,各个大项的工作内容又被细分为一个个小项,变为更精细和专业的操作要求。这一项项操作,在护士的手中变成支持患者对抗病魔的力量。

 

【责任编辑: 李立红 郝帅 李雅娟 惠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