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20
09/18
04:25

为什么一些张口闭口“奋斗”的企业文化变了味

作者:白毅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提起奋斗,你会想到什么?往大了说,奋斗是时代车轮、家国命运的铿锵旋律;往小了说,奋斗是经久不歇的生命状态,托起人的理想道德。

  不过,当下舆论中,奋斗正经受一轮争论,有些企业以“奋斗”为名,篡改奋斗的内涵,甚至“奋斗”还被挪用为侵犯劳动者的权益工具。这对奋斗者不公,也抹煞了奋斗意义。

  披着所谓“奋斗”外衣,许多人学会说言不由衷的话,编织并不善意的谎言。然而其所作所为,犹如皇帝新衣,在洞若观火的人看来,只是同在一个屋檐下,“人艰不拆”而已。

  职场中的奋斗,处于变化语境中。这不是说以前人不讲究奋斗,而是关于奋斗的内涵,更自由地被个体诠释内化。

  职场中,推动奋斗变化的,也有法治环境的改善、公民法治素养的提高。职场中,人们不再单纯受制于劳资关系,更不甘被拙劣的口号摆布捉弄,他们奋斗的积极性,更多来自自我调动。

  现如今,个体对奋斗的理解,是不做无望的努力。个人是企业的员工,但更是自己的老板,听从内心召唤,不做陪绑公司的附庸,不做资本牺牲品。但某些时候,有些企业领导依旧喜欢高高在上,动辄耀武扬威,倾轧劳动者权利。

  为了理想而奋斗,光荣而不可耻。有人说,传统公司暮气横秋,更易沾染“不良习气”,爱用“奋斗”打鸡血,难以善待员工,但互联网行业又是“996”,又是“ICU”,以传统或新兴区分行业待遇或有道理,但在呵护员工权益上,却很难说究竟谁比谁强。善待员工的企业,总是让员工发自内心,愿意“启动”个人奋斗,把理想情怀和企业愿景放在一起;相反,苛待员工的形式千千万万,但归根一点,就是想尽办法从员工合法权益中压榨“剩余价值”。

  说这么多,不是妖魔化资本,不是黑化雇主。企业有经营目标,实现创利无疑能更好照拂员工权益,这个道理人人懂,却为何从那些张口闭口“奋斗”的企业嘴中说出,大家就觉着变味呢?很大原因是一些企业决策没有考虑员工利益,劳资双方视角不同,也就很难在一个水平上对话。更何况,很多时候,企业祭出“奋斗”的“尚方宝剑”,也没打算给员工说话机会,即便个别“刺头”,也往往因受不了职场的刻意针对,被逼辞职。当劳资双方实际地位高下悬殊,沉默的才是大多数。

  公司将包含个人发展的蓝图勾勒出来,不画大饼,才能使员工心悦诚服,才能和公司大战略、部门小规划同频共振。否则,“奋斗”的PUA用多了,全都是带毒鸡汤,也在无形中使“奋斗”污名化。有些时候企业或许要反思,在鼓励通宵达旦的所谓“奋斗”时,是否已让员工卷入低效能工作节奏,这会不会也是企业“内卷”的衰颓迹象?

  当然,星光不问赶路人,奋斗的人永远在路上,那些奋斗的道理依旧朴素,奋斗的精神仍然动人。

 

【责任编辑:王钟的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