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20
09/10
06:00

海菜花重开,看见洱海未来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张文凌 见习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扫一扫 看视频

  在洱海边生活的何利成,和洱海水面上的海菜花一道,见证了这个高原湖泊在过去53年里轮转的美丽和哀愁。

  海菜花被称为“水质风向标”,水清则花盛,水污则花败。在何利成享受孩童时代无忧无虑的快乐时,每到七八月份,海菜花就会在他眼前大片盛开,白瓣黄蕊在蓝色水面上随波摇曳,“一眼看过去,很好看”。

  海菜花还可以当菜吃,那时何利成常去采,坐在船上往下看,“水下六七米都能看得清”。没事时,何利成爱和小伙伴去洱海里游泳;渴了的话,捧起洱海水就喝;若遇上干旱年头,村里的井水不够喝,何利成家就去洱海挑水来做饭。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15岁时,何利成和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开始在洱海里捕鱼,以帮衬家里,“一家人划个小木船,一年能划来7000多块”。

  1994年,何利成家靠打渔攒下的3万多元,买了一条新渔船,他的干劲更足了。

  1996年,洱海大面积暴发蓝藻。海菜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何利成的生活也随之陷入挣扎:当地要求取缔机动打渔船。何利成上缴了渔船挂桨机,拿到了政府补贴的2000多元。

  在海菜花难觅踪迹的这段时光里,何利成艰难地活着,努力维持生计。1998年,他借钱承包了一片滩涂地,开挖了18亩鱼塘,希望就此“翻身”。

  孰料,2003年,洱海再次大规模暴发蓝藻,按照当地退田、退塘、退房的要求,何利成关停了鱼塘。

  “大理海子无根草,不飘不落不生根”,白族民歌中,以海菜花隐喻漂泊人生。在海菜花消失的年月,何利成也曾尝试着短时间漂泊,开过沙厂,养过茶花,也曾承包过水库养鱼,但最后,他决定回到自己出生、长大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湾桥镇古生村,在距离洱海约80米处,修建了新房。

  2012年,他把自家白墙灰瓦、文艺范儿十足的房屋改造成为客栈,透过窗,眼前就是“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怡人美景。

  此后的几年,海菜花依然爽约,何利成的客栈生意也冷冷清清,“淡季几乎没人,旺季也来不了几个”。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生村后,游客纷至沓来,大理成为热门旅游地,洱海周边热闹了起来,何利成的客栈也火了起来,“人多时100间房也不够住”。原本,他们只是兼职打理客栈,面对火爆的市场,一家人开始全职投入,一年下来能挣约30万元。

  那是一段令人亢奋的好光景。住在洱海边双廊镇的白族姑娘张联荟记得,2014-2015年间,一到节假日就会有游客进家问“能不能住宿”,“平时到下关村1小时的车程,可能要堵上5小时”。

  无数的大理人都开始展望更美好的“钱景”。当时,很少有人注意到,在硬币的另一面,洱海已难堪重负。

  2017年年初,洱海再次连片集中暴发蓝藻,“水质警铃”响起。

  2016年,对洱海的“抢救式保护”开始,大理人踏上了前所未有的治污之路,展开了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综合执法监管、全民保护洱海等“七大行动”。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大理人用自然规律、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去思考如何保护好洱海,他们并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地只盯着“一湖之治”,而是着眼于“流域之治”。

  为此,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减量被纳入了“七大行动”。

  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长王欣泽解释说,洱海流域内的污染源以农村和农业污染为主,如农村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农业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化肥流失等,最大特点就是非常分散,“点多面广,非常难以收集,所以洱海治理难度比较大,且洱海的换水周期很长,这也决定了我们的治理也不见得产生种立竿见影的效果”。

  过去5年,云南投入资金270亿元,规划实施洱海保护治理项目76个,有效遏制了洱海水质下降的势头。

  难以计数的大理人和何利成一道,为恢复洱海的生态,牺牲了眼前的利益,忍受阵痛。23个村1806户居民实施了搬迁,腾退1024亩临湖土地;洱海流域内2000多家餐饮企业和民宿停业整顿。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推进得并不容易。“关停与否对我们来说是工作,但对经营户来说,事关一家的生计”,2015年被派驻来参与洱海生态保护的施国东记得,当时每天要做的就是沟通,“和大家达成共识:如果现在把洱海破坏了,别说远方,我们连自己都没有未来了”。

  何利成的客栈有部分客房被划入了洱海保护“三线”范围,他拆了156平方米的房子,客房从9间减到7间。对此,他并没有太多抱怨,“洱海水质如果继续恶化,我们生活都成问题,哪里还谈发展?保卫洱海,值得,我不后悔”。

  客栈停业期间,他投身到治污工作之中,给家里装化粪池、安装管道,“收集的污水能统一送到污水处理厂,不会直排洱海”。

  “全民参与,呵护洱海”的风气正在形成。2018年、2019年,洱海全湖水质都实现至少7个月Ⅱ类,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洱海保护治理取得了鼓舞人心的阶段性成果,曾经“遭受内伤”的洱海,正在逐渐恢复昔日的光彩。

  最令何利成兴奋的是,海菜花又回来啦!

  2018年,海菜花就星星点点地出现在了洱海上。今年,时常可以看到海菜花在清澈的湖面随波荡漾,开得比前两年要多很多。

  为修复洱海生态,云南投入90亿元修建洱海生态廊道,这让何利成赞赏不已。“廊道就像眼皮,眼皮好了洱海也会好了。”现在,何利成几乎每天都会去洱海边遛遛,时不时在朋友圈分享洱海美景,“洱海水很清了”“恢复沙滩终于成为了现实”“古生村好美”……

  站上全新起点的洱海旅游,正在逐渐复苏。在歇业数年后,今年4月底,“苍洱风光第一镇”双廊镇按下了重启键,客栈和饭店陆续恢复营业。

  何利成的客栈也再度开张了,并呈现出向好的迹象:有画家来这里写生,有剧组来这里拍摄,有游客坐在院中的梨树下边吃饭边唱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客栈生意虽然暂时无法与鼎盛时期相提并论,但何利成一点也不担心,“我们现在不算小账,要算大账”。

  每当看到连片的海菜花,何利成便更有底气展望未来。他相信,洱海清了,环境美了,“客栈生意自然就会好起来,我们的日子也会更好”。

  

【责任编辑:滕兴才 朱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