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中国青年报新闻
2020
07/02
06:17

不在胜利日举行的胜利日阅兵

作者:李大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

  6月24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盛大阅兵式。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有1.4万名官兵、234件地面装备和75架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参加了红场阅兵。

  此次阅兵,按照惯例本应于5月9日“胜利日”举行,但因疫情推迟,不过,其总体规模并不弱于往届。虽然受疫情影响,全俄14个城市的阅兵计划被取消,但仍有多个城市同步举行了规模不等的阅兵式,共计6.4万名俄军官兵参加。

  此次红场阅兵,也可视为俄罗斯抗疫的转折点。6月中旬,全俄确诊人数超过60万,但每日新增人数已趋平稳。阅兵的前一天,即6月23日,莫斯科市政府全面开放了餐饮、文化和体育等场所,但建议市民在家通过电视观看阅兵。

  选择6月24日举行今年的胜利日阅兵,并非偶然,而是大有深意。

  1945年6月24日,伟大卫国战争刚刚结束,苏联在红场举行了庆祝胜利的盛大阅兵式。普京称之为“传奇般的,气势磅礴的,历史上空前绝后,像一场善良战胜邪恶、和平战胜战争、生机战胜死亡的狂欢”。当时,朱可夫元帅骑白色战马,在红场上检阅横扫欧洲归来的部队。苏联红军兵威之盛,举世震撼,威慑了潜在对手,团结了国际朋友,鼓舞了国内人民。

  战争结束后不久,盟友就变为对手。苏联取得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展现了强大的国力军力和战争潜力。西方认为其持续数百年的世界霸权遭到挑战,这也是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开启的根本动因。

  历史是如此相似。近些年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以及欧洲地缘政治形势,似乎回到了75年前,即重归“对抗”基调。

  俄罗斯与美国和欧洲,在度过了俄罗斯建国后10余年的蜜月期和缓和期后,以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五日战争”为转折点,双方关系开始恶化,并因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乌克兰东部地区问题正式“撕破脸”。

  目前,俄罗斯与美国、北约的关系处于“冷战”结束以来的低谷,用“新冷战”一词描述也不为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实施政治、经济、外交、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制裁,在邻近俄西部边界的波罗的海地区和邻近俄南部边界的黑海地区,持续加强兵力部署、海空侦察和军事演习,并在叙利亚战场上大打代理人战争,随时存在与俄爆发直接冲突的风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胜利日阅兵才显得格外引人关注。今年的红场阅兵式上,俄军代表性武器悉数登场。尽管多数武器装备并非首次受阅,但应注意到,其中多数装备都在叙利亚战场部署并得到实战检验。在阅兵式上亮相的除了卫国战争的功勋T-34坦克,还有作为战略威慑基石的“亚尔斯”机动型弹道导弹,为北极战场环境量身打造的“道尔M2DT”防空系统,挂载“匕首”高超声速导弹的米格-31K截击机,以及在叙利亚战场上战绩瞩目的“铠甲-S1”防空系统和“龙卷风”多管火箭炮系统,新一代武器装备苏-57隐身战机和T-14主战坦克,抗衡北约导弹防御系统的“伊斯坎德尔-M”战役战术导弹。阅兵式上展示的象征“75周年”的由75架飞机组成的庞大机群,包括了图-160、图-95、图-22M轰炸机以及苏-30、苏-35等战斗机和多型直升机。

  更值得关注的是,受阅的俄军官兵中,相当部分已具备实战经验。训练不能替代实战,实战是最好的训练。在叙利亚战场上,俄军采取“轮战制”,目的是尽可能使全军官兵都能够获得实战经验。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2019年年底召开的国防部扩大会议上称,俄军中,90%的飞行员、56%的防空部队、61%的舰队官兵、98%的军事警察和78%的工程兵,都已在叙利亚战场上获得了战斗经验。

  红场阅兵,既是俄罗斯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也使阅兵式自身成为俄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俄罗斯来说,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发展,“两手都要抓”,这其中精神因素不可缺少。俄罗斯作为苏联的“法定继承人”,建国后开始艰难的重建,目前已恢复了其全球性影响力,并在欧亚地缘事务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随着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俄罗斯国家和民族的气质也在发生变化,表现得更自信、更开放、更乐观、更坦然。在此历史进程中,红场阅兵持续举行,作用不可替代。

  今年的胜利日阅兵,因疫情原因推迟,推迟但不取消,足以说明胜利日阅兵的重大意义。胜利日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国家纪念日,也是俄罗斯民众最喜爱的节日。通过胜利日阅兵,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意义:铭记战争历史,展示军事实力,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扩大国际影响。

  红场阅兵也是一场舆论战和心理战。反击西方歪曲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真相,已成为近些年来普京红场阅兵讲话不变的主题。普京在今年红场阅兵式上的讲话中称,“(苏联红军)为欧洲的自由付出了无可替代的代价。战争主要的、真实的、无可辩驳的事实正基于此。我们必须捍卫和坚守它,将它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与之相呼应,阅兵前一周的6月18日,普京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75周年的实际教训》,对二战历史尤其是战争起因进行了回顾和剖析,有力批驳了西方的历史修正主义。

  应指出的是,恰恰是在一些曾经的苏联加盟共和国和华约国家,虽然也饱受德国法西斯蹂躏,但历史修正主义却在这些国家大行其道。究其原因,一是这些新加入或希望加入北约的国家需要迎合西方反俄的政治需要,二是“去俄罗斯化”被这些国家当局视为巩固国家独立的必要手段。比较而言,前者是主要因素,实际上,出现歪曲二战历史真相的情况,也是俄美和俄北关系恶化的背景下,这些国家“选边站”的结果。

【责任编辑:赵飞鹏    流程编辑:侯歆钰】

吴倩:大武汉里的小夜曲 | 我和我的家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7-01 09:00:00

《摇篮曲》,在梦中带你回到那片黑土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6-30 09:00:00

《茉莉花》: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6-26 09:00:00

求职路上屡碰壁,听杨颖分享如何克服就业焦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6-25 09:30:00

海陆说郑州,你的驿站 我的家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6-24 09:00:00

一首《人间西湖》,领略“淡妆浓抹总相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6-23 09:00:00

听于朦胧唱《梦里的她》,感受多彩新疆的魅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6-19 09:00:00

太空视角看“日环食”!中国卫星拍下这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6-22 14: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