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2020
08/30
12:35

走出去的陶瓷人才也纷纷回流景德镇,他们传承文化、投资兴业

从“景漂”到“景归”:千年瓷都助青年创客逐梦

作者:陈卓琼 朱彩云 张瑞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卓琼 朱彩云 张瑞玲)刚创业时,周翔鹏常常失眠,为了躲城管,他夜里10点才敢出去摆摊,每天的收入还不到70元。“景漂”的第五个年头,这名来自山东临沂的小伙儿已是景德镇陶溪川邑空间商城的一名店主,主营画器、陶瓷摆件和茶具。周翔鹏钟情水墨画,他的摊位上,所有瓷器都不重样。


2015年本科毕业时,周翔鹏揣着兜里仅有的2000元来景德镇创业,起初,因过于追求创意,设计的产品不被市场接受,技术、资金难题也接踵而至。


2016年3月,创意集市在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内开市,在周五周六的晚上,免费给创业青年提供350个摊位,展示、销售创意和传统陶瓷、手工皮具、木雕根艺等现场手作业态及其余不限品类、不限材质的业态。设计研发能力强及销售业绩靠前的双创青年还能免费入驻邑空间商城展示、销售自己的产品。


“第一次只追求设计,第二次一味地迎合市场。”总结经验教训后,周翔鹏再次调整思路,用了一年时间,从创意集市的摊主一步步成长为邑空间商城的店主。如今,他设计的作品可通过邑空间商城和集市免费进行线下销售,月销售额达10万元,一个月的纯利润有3万多元。


“世界瓷都”景德镇吸引了超过3万名和周翔鹏一样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学者、企业家、青年学生和能工巧匠前来从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独特的“景漂”现象。


6年前,河北姑娘郭丽云从江西陶瓷工艺美院雕塑专业毕业,一边打工,一边经营着一间60平方米的陶艺工作室,白天在工作室天马行空地创作,晚上和同学几人约着一起练摊,销售自己的作品。


练兵两年后,郭丽云渐渐摸清了自己的产品定位,计划创业,可一腔热情抵不过囊中羞涩,因缺少启动资金,她的创业计划很快被搁置。


景德镇为郭丽云提供了5000元创业补贴,还推出了免担保、贴息,最高额度50万元的“景漂贷”政策,有效缓解了“景漂”资金难题。


创意集市开市后,郭丽云成了最早的一批受益者。这里不收租金、统一管理,只要符合要求,提出申请,就有机会免费在创意集市设点摆摊,陶溪川集市管理委员会每月会从提交申请的景漂创业青年中筛选700余人入驻创意集市,同时还对每位集市创业者在产品展陈、定位、研发等方面进行现场辅导。


“刚踏出校门的年轻人可以很便宜地在景德镇创业和生活,”郭丽云认为,同样是练摊儿,以前纯粹是摆摊,而陶溪川却对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扶持。


漫步陶溪川,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文创商店、陶艺工作室、青年创意空间、艺术品集市和美术馆。其中,不乏知名的陶瓷专家、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教授、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在此研究陶瓷文化。


陶溪川邑空间商城同样是免费提供给创客的展示销售平台,这里由上世纪70年代的老瓷厂改建而成,内设135个铺位,每日营业,根据入驻者的设计创新能力和销售业绩进行动态管理。


邑空间商城每个季度实行10%的淘汰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优胜劣汰的考核机制,不仅保障了商城的长久活力,而且拓展了对创业者的扶持范围,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使更多“景漂”创业青年受益。


郭丽云主营铜器雕塑摆件和软装陶瓷摆件,成为邑空间商城的一名店主后,她的月销售额超过10万元。


不只是陶溪川,通过陶瓷这一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载体,景德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文化为支撑、创新为主题精心打造了伊人如瓷、雕塑瓷厂、三宝国际瓷谷等兼具文艺范和现代感的创梦平台,助力“景漂”创业青年追逐梦想。


过去,景德镇市区建设长期停滞不前,城市环境陈旧破败,配套设施落后,违章建筑比比皆是,“脏乱差”让无数“景漂”心生退意。


近年来,景德镇从“塑形”入手,给城区“洗脸”,给农村“洗脚”,这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为城市“松绑”的“大脚革命”正在改变景德镇的面貌。2017年3月,景德镇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通过3年多的环境大整治,景德镇的大街小巷都换了容颜。


在景德镇珠山区里村街道马鞍山社区,原本杂乱不堪的2000余平方米的违建地、菜地和垃圾山如今变成了休闲广场和廉政公园,6条坑洼不平的道路也变得宽阔平整。还精心打造了多条近百米的陶瓷人文特色文化里弄墙,将沿街店面近300米的招牌广告进行了统一全新更换。


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景漂”也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多期待和归属感。


“没有租金的创意集市和邑空间商城、各项政府创业补助、银行贷款绿色通道、创业技能培训、各类艺术类讲座等,都让我们青年创客受益。”在郭丽云看来,青年创客在景德镇可以不用为钱和衣食住行发愁,“你要做的就是专心做好自己的设计。”


未来几年,景德镇还将建成1万套人才公寓,更大程度地解决“景漂”住房难题。越来越好的人居、创业环境对各类人才产生了“虹吸效应”,“景漂”加速集聚瓷都寻梦创业,一大批曾经在景德镇生活、工作,学习,并从这里走出去的陶瓷人才也纷纷回流景德镇,他们传承文化、投资兴业,涌现出“景归”现象。


【责任编辑:田文生】

最早的“中国”在这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20 17:05:01

“紫禁城建成600年纪念券”发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20 17:03:34

神仙可能不坐电梯,但国漫的故事要好好继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20 17:01:33

科尔沁版画:刻在木板上的传承

新华网2020-08-14 20:27:27

老字号走心的跨界

中国青年报2020-08-10 12:51:18

一个王朝的序幕

中国青年报2020-08-11 08:49:53

谁都可以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

中国青年报2020-08-07 11:53:31

身处不确定状态 你如何管理时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0-08-07 11: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