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中央主管 中国青年报社主办
新闻频道
2020
09/22
16:21

武汉骑手老计:我在茫茫人海

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编者按:

    他们很平凡,躲在键盘之后。

    他们很普通,走在街巷之上。

    他们很耀眼,活在炫影之中。

    他们的存在如此“寻常”,寻常到一个分神,一个转身,他们就消失不见。

    他们的存在如此“洒脱”,洒脱到一次亮相,一次见面,他们就寻而不现。

    他们是新兴领域青年,他们是“筑梦计划”的一员,他们是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

    2020年,他们的青春抗疫,述说着平凡生活的“英雄主义”,暖意与勇莽,弦歌或步履,传递蓬勃向上的青春光芒,谱写新兴领域青年的逐梦之歌。

    从4月24日起,《中国青年》杂志全媒体聚焦新兴领域青年,推出“平凡生活,有我的英雄主义”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平凡生活,有我的英雄主义”系列报道①

武汉骑手老计:我在茫茫人海

《中国青年》杂志记者 刘博文

    在疫情到来、谁都无法预料的特殊时期,时代将一些人推到了大幕之前。

    在此之前,社会对他们有很多标签。“急驰”“骑手”“外卖小哥”“拯救饥饿”“新兴领域青年”。

    他们像散落在人海中的时间争夺者,抢夺着自己的每分每秒,也付出着自己的辛苦与努力。他们是所有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是每个人都打过交道的人,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存在如此“寻常”,寻常到一个分神,一个转身,他们就消失不见,甚至不会停下来等你想一想他们的存在。

    封城之后的武汉,美团骑手“老计”在街头奔波急驰,用微博记录下他每天的工作、生活,像一部记录武汉“治愈”与“复苏”的纪录片。随着粉丝量的一路飙升,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他、注意到网约配送员这个群体。他接受了很多采访,关于疫情、关于武汉、关于这份工作。

    4月15日,在作为志愿者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第四天,老计(本名吴辉)与《中国青年》杂志记者聊了一个中午。这位有点“特别”的骑手,不吝分享所有的无奈与温度。

骑手老计

城中人

    从封城最初就在武汉街头跑,老计是武汉“城市运行体检”的一枚听诊器。微博粉丝一路飙升到8万多,大多数人想从他的微博里看到武汉的现状。

    哪里的商店开了门,今天的武汉什么样,本地的、外地的,一双双眼睛透过他的观察看着这座城市走过艰辛的76天。

    1月23日之后,连续几天都是阴雨天,武汉街头的骑手特别少。病毒伤肺,天气寒凉,很少有同行敢出来继续“跑”。慢慢地过了十几天,街上的“骑手”才多了一些。

    2月底的时候,有一些商家被允许营业,是以外卖的形式。当时武汉的小区管控严格,大家都不能出小区,只能做团购。一些便利店、面包店,如中百、罗森等等,都是以团购的形式提供商品,一部分由社区直接对接,一部分走线上。线上就是老计他们的“战场”。

    到了3月份,商家越来越多,骑手也越来越多。

    4月4日,“武汉外卖骑手老计没活了”上了新浪微博的热搜,至此,这座城中骑手们的“高光时刻”仿佛渐渐落幕,一切将要如约退回至日常。这条热搜甚至成了一切终于恢复如常的某种标志,让人看来有一丝欣慰。

    只是老计还记得,封城期间那些“勇奔”在武汉街头为市民传递物资的兄弟们,谈话中带着丝丝缕缕的炫耀与得意,是他做这行以来初次听到。

    他们会在等活的时候说起:“我今天帮人买了菜。”

    “我帮人买了药,人家还在平台给了我打赏红包。”

    “有个大姐说疫情结束要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疫情中,老计依然坚持工作

    在老计的眼中,值得感谢的不光是骑手。骑手只是更醒目一些,更容易让人们看见。

    “平常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事,其实并没有那么理所当然和习以为常。当这座城市沉寂下来,所有人待在家里不出来,很多人会认为这个城市好像暂停了。其实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这座城市还是在正常地运转,外卖员、快递员还有清洁工、路政、基层的民警等等,大家一起维持了城市的运转。”

    只不过相比其他的行业,骑手群体似乎已经习惯将自己隐藏于人群,机器化于传递。奔忙的生活挤走了他们的远方,只余脚下的行程。于是骑手这份工作,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让老计和很多同行们感到了生活之外的热血与诗意。

    “它传递的不仅是那个物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某种感情。比如老人给儿女、儿女给老人买的东西,比如外国朋友委托我帮他的武汉朋友买口罩和物资,这个时候怎么说呢?你就会觉得,原来我的工作这么重要。你会有一种使命感。这也是我跟很多同行聊天的时候感觉到的。他们会觉得,这个时候挣多少钱好像没那么重要了。平常订单少、跑不到单子,我们就会心情比较沮丧,赶紧回去睡觉得了。但是在这段时间我遇到好多骑手,抱怨没有订单或者帮人买菜好辛苦的时候,实际上他说起来有一股子洋洋得意的劲儿。”老计笑说。

    “你会觉得你是真的被需要,这个时候你显得那么重要。对我个人来说,这种需要或者承认非常重要。”

行路人

    “在文章里,你写‘老计’就好。”相比直呼其名,老计更习惯于这个显得熟稔的名字。在微博里也是如此,他像老朋友一样记载着自己每天的日常,网友们也如此与他询问、打趣。

    4月11日,老计发了一条微博。

    “东西应该是好东西,事情肯定也是好事,但是我就想问一下:这么一大箱好几十斤连我都觉得重的东西,在小区门口交给一个满头白发的婆婆,她怎么弄回家去?”

    配图是很大的一箱物资,是某处寄来的“关爱包”。

    他心疼老人,觉得这事情可以处理得更好。

    谈到之前某社区用垃圾车给居民运肉、援鄂志愿者回乡隔离被安排在很脏的隔离点,他觉得“其实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感情这个层面的问题”。

    “规则规定了是这样一步一步操作,但是要人来执行,关键在于,执行的时候有没有把人当亲人?真心地去想这个事儿?如果只是机械地执行,它会是什么样子?如果靠你的人性、靠你的情感去填充,它就像润滑油一样。有时候出了事,有些人觉得冤枉,非说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层面的错误,那也不对。很多时候,只是你缺少人性关怀。”

    对于这方面的思考,老计考虑得直白又深刻。

    在入行骑手之前,老计是个“生意人”,也曾赚过几百万。后来遇到亏损,欠了债,日子一下子变得狭窄起来,仿佛使人透不过气。

    “骑手”这个职业是他的“过渡”,更是“缓冲”。

整日奔波,老计的鞋磨得很旧了

    “我是一个普通人,我很难有东山再起的资源和能力。生意失败,走入人生低谷,你要做什么?你还是要养活自己,对吧?如果有可能的话,你还要赚钱养活你的家人。那么,做骑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衔接。当很多人失败陷入人生低谷,做骑手,是阻止他滑向深渊的一个很重要的缓冲。因为这个职业相对比较容易。如果要马上重新做一份工,要挣足够的钱养活自己,相对还是比较难的。”

    “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你需要一个契机帮你走出来。它要比较亲民,又比较容易进入,不需要特别高的门槛。有些比如说失业救济金,或者是其他的福利措施,那些好像还不错,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讲,总觉得有些高。而且指望其他人的帮助和救济活着,也不是那么回事。”

    经历的事多了,接触的人多了,上上下下都见过了,在行路的同时,老计想得总会多一些。

    “这份工作要求并不太高,只要你愿意做、能吃苦,会识字、会用手机就ok了。更可贵的一点,是它赚的每一分钱都干干净净,都是你的辛苦所得。所以你今天赚了钱,回去吃饭,会吃得特别香。如今,每一分钱都这么干净地赚到,不亏心,其实并不容易。这一点对每个人又很重要:你能够干干净净地挣钱养活自己和家人。”老计说。

来于人海,还于人海

    “我最窘迫的时候,身上只剩7块钱了,然后我还没吃晚饭,烟也没了。那天下午就是这样,但是,我不担心,就在想晚上7块钱吃什么?我还在工作,第二天就会有一笔收入到账,大概200多块钱,又可以生存下去。但是如果我只剩7块钱,又看不到出口,我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老计说。

    骑手这份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以金钱的形式,给了从业者生活上的“安全感”。

    拿着远比一般城市平均收入高的薪资,骑手们每日奔忙在路上。只是这份薪资,并没能给他们职业的获得感。

    “虽然我收入还可以,但实际上我熟悉的同行,有一句话经常拿出来自嘲:‘你都当骑手送外卖了,你还在乎那些吗?’我们不认为自己做的是一份很高级的工作,或者这么说,认为它是个低级的工作。虽然它不是低等,更不是低贱。”

老计镜头下的骑手们

    一些“晋升渠道”“事业”“理想”之类的词,很少在这个行业的对话里出现。

    老计觉得,理想这个词太大了,不是所有人都敢于谈起的。

    “这个群体是很有意思的。人间的好坏、丑恶,你在这个群体里面都非常清楚地可以看到。疫情期间,全国的很多骑手都在坚持工作,感触会更深一些。但回归到平常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和情感,是没有办法承担这么多东西的。如果我对外卖小哥要发自内心的感谢,那么对环卫工人呢?对社区工作人员呢?所以没有办法,生活回归正常以后,一切又会回归到以前的样子。”

    老计明白每个人的匆忙,也理解人与人相处的距离。但是他不愿放弃任何一个能够给同行带来信心与获得感的机会。

    “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讲,遭遇到的最大的困境是心理困境,需要心理上的支撑和力量。比如前线的医生和护士,他们本身在前面拼命,真的不是靠奖金、工资这些来支撑过去的,也不是靠事后的荣誉,他们是靠心里面的那些东西,那些精神上的力量支撑的。”

    最初,老计不爱接受采访,因为自由惯了,也不喜欢代表什么。但是他觉得这些对其他的骑手有意义。从国信办的记者发布会,到各家媒体的采访,他逐渐“出名”之后,同行在路上都会问:“你是老计吧?”

    “他们感受到那种与有荣焉,你知道吗?这让我认为这件事情必须去做。我们公司的很多骑手看到之后,会给我发微信、发微博私信,真的是受到了鼓励和激励。”老计说。

    “很多时候,对我们这些普通的工作人员,每个人宽容一点就够了。有一个人能够稍微宽容一点,我觉得其实你就已经在改变这个世界了。这个出现了没几年的行业,有人把它当成一个退路,有人挣一笔钱然后回乡,也有人勤勤恳恳干了好几年,并准备一直干下去。我自己看未来,都没有规划三个月以后的事。”

    在采访的最后,老计希望大家都能够积极地响应国家号召,如果有能力的话,去做新冠肺炎疫苗志愿者,帮助国家早日把疫苗研制出来。

老计作为志愿者,正在接种疫苗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他说。

【责任编辑: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