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文物普查员的一天|文化中国行
马甲、遮阳帽、工作证,刚抵达重庆,我便收到了这份来自重庆市文物普查队的特殊“见面礼”。
想要了解一份职业,透过从业者的服装,就能够推测一二。重庆市文物普查队的马甲和遮阳帽均呈浅棕色,马甲上的口袋很多,帽子配有抽绳,帽檐很大。从内到外,它们无不透着两个字:实用。
浅色系不太招虫子、口袋多能装、有绳子不怕风吹、帽檐大遮阳效果好。而这大概率意味着,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时,可能你将处于一个蚊虫多、需要拿的物品多、风大、暴晒的环境中。
经过亲身体验,事实的确如此。
体验当文物普查员,是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后的第二天。早上7点半,我们从住处出发,驱车半个多小时,到达当日的第一个文物普查点——忠县石宝镇石宝寨。石宝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穿斗式全木质结构塔楼。
外业工作大致分为拍照测量、核对记录、绘制草图、RTK(一种定位测绘设备——作者注)打点定位、无人机拍摄等五类。我选择了RTK打点定位工作,负责带我的专业人员是来自忠县城乡规划设计院的周林。
RTK系统由基准站接收机、数据链、流动站接收机三部分组成。基准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数据实时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实时解算,得出精确坐标。RTK连接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的CORS基准站,可实现全市全覆盖。
石宝寨寨楼是我国现存较高、层数较多的穿斗式全木质结构建筑,依山而建,层层收缩而上。对于有些处于室外,人难以到达附近打点定位的大型文物,我们可以使用全站仪和棱镜、无人机来帮助测量。
RTK和无人机都是“四普”的新设备,相比于“三普”时使用的GPS、皮尺,精确度更高,也更加方便高效,也体现了“四普”对于数据的高要求。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石宝寨的普查环境在众多文物中堪称“优渥”。忠县有1046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多面广,几乎都分布于山野乡村。类似于石宝寨这样的环境,占比不高。更多时候,普查员要乘车甚至走路1-2个小时后,再用砍刀砍、用双脚踩,清除小路上的杂草,方可到达普查点。
重庆的高温天气从5月就开始了,整个夏季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普查员早上不到5点就要出发,中午12点前必须结束。跋山涉水,蚊虫叮咬,很多普查员都随身带有各种药,以及创可贴、花露水等。
一天的外业工作收尾,我作为普查员的体验结束了。而对和周林一样的众多文物普查员来说,外业归来后,大量的内业还在等待处理。虽然环境艰苦,但几乎每一名普查员都乐在其中,为文物普查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继续行至湖北利川鱼木寨,利川市文物普查队队长赵青松发给我几则普查时的视频。视频里,普查员手脚并用,借助树干爬上一块近乎垂直的石头,进行文物普查。
看来,德智体美劳,对文物普查员们来说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