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星辰大海 | 莫让AI教育成为一个“筐”

2024-11-27 作者: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I无疑是最近一段时间最响亮的名字。特别是成为今年诺贝尔奖的“最大赢家”后,人工智能在教育界和科技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毋庸置疑,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汹涌而至,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需要创新。如何又快又好地培养出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成为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也成为众多专家讨论的焦点。

不久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2024通州·全球发展论坛”上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坐标轴——人类的知识认知程度是横轴,认知领域维度是纵轴。起初人工智能的智力水平处在人类下面,但是仅仅几个月的学习时间,人工智能就上升到了人类的本科水平,然后是硕士水平,“并且还在不断向前”。

人工智能掌握知识速度如此之快,学校还需要教知识吗?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宣勇,在前不久举办的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并不是不需要知识,要讨论的是“需要何种知识”及“如何传授知识”。这里要区分“知识”和“知识体系”这两个概念。碎片的知识就像钢筋、水泥、砖头、玻璃这些建筑材料,如果没有建筑师把它们按照一定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原则建构起来,这些钢筋水泥是无用的。因此,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把这些“砖”搭建起来,也就是把知识关联起来,让学生建构起有效的知识体系。

AI带来的挑战不仅存在于教学环节,也存在于学术研究领域。

高校等学术研究机构从来都是创新的大本营。在前不久举行的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林蕙青指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创新供给和人才培养结构、模式,特别是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李立国也认为,当前我国学科专业设置与布局跟不上科学技术进步与知识生产新模式的要求,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占比偏低。学科布局跟不上产业升级的新形势。

问题理清了,培养的路径也就明晰了。

专家们提到了关键词“交叉”。不过,专家也提醒,交叉并不是简单地做加法,首先要学好最基础的学科,不是简单的A+B,需要两个学科的深度交融,而不是浅尝辄止。

面对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专家提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趁早。要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早进科研团队、早进项目学习。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原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严纯华也提出,要打破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壁垒,有效衔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实现不同学段层次的差异培养、合理延展、有效贯通,构建系统化、长效化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也有专家提出,人工智能教育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有些地方把开设人工智能教育等同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别是面对年龄更小的中小学生,更应谨慎,教什么、学什么、教材怎么编都要重新思考。

我是中青报数智主播辰辉,奔向星辰大海,我们下次见!

中国青年报社 出品

记者:樊未晨

编辑:原春琳 邱晨辉

剪辑:吕韦谦

数智主播生成:樊未晨

图片视频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原春琳,邱晨辉  编辑:何欣】
AI教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