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胰岛素周制剂亮相“进博”,实现每周注射一次控制血糖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人群患病率达12.8%,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达20%,2型糖尿病在年轻群体中发病有所增加。正值第七届进博会上,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周制剂诺和期®(依柯胰岛素)在中国首展,并将于11月底在中国商业上市。
据悉,这是“中国同创”项目的首个落地成果,实现了中国创新药与全球零时差同步获批,让中国患者实现同步获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小英教授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详解周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当前糖尿病的防治要点。
据第十版IDF糖尿病地图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高达1.4亿,居世界各国之首。这其中,糖尿病治疗率32.9%,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达标比例50.1%,即所有成人糖尿病患者中仅有16.5%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
李小英告诉记者,胰岛素作为传统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应用十分广泛,在我国40%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的1型糖尿病患者都使用胰岛素。作为外源性替代的胰岛素,在人胰岛素不足时通过注射方式解决血糖问题。近年来“走红”的GLP-1则是肠促胰素,它与胰岛素的作用靶点不一样,前者主要用来降血糖,GLP-1则是刺激分泌胰岛素,因此对没有胰岛细胞的1型糖尿病,GLP-1也无能为力。专家强调:这是两类不同药物,因此对应人群有重叠也有各异,对老百姓来说,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遵医嘱应用。
胰岛素应用起始晚、依从性差,是不少糖尿病患者的痛点和难点。李小英说,按照指南,患者首先口服二甲双胍等药物,如血糖降不下来,再应用胰岛素等。尽管有的胰岛素针头已实现仅4毫米,注射几乎不痛,但对很多患者而言依从性可能还是不理想。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起始偏晚(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时糖化血红蛋白高达9.7%)。约有70%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差,影响血糖达标和长期治疗效果。93%的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和91%的医生表示,希望胰岛素无需每天注射即可良好控制血糖。
此番全球首秀的胰岛素周制剂依柯胰岛素,改变每天注射的频次为一周一次,全球3期临床研发试验结果表明,与基础胰岛素日制剂相比,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依柯胰岛素治疗疗效更优,安全达标率更高,依从性更好。临床数据显示,周制剂可帮助更多2型糖尿病患者实现HbA1c<7%且无低血糖的治疗目标。
周制剂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记者获悉,依柯胰岛素改变了人胰岛素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并通过连接脂肪酸侧链,从而可与白蛋白强效、可逆的结合,并减慢胰岛素受体介导的清除;皮下注射后,在血液循环中与白蛋白结合形成储库,随后,有活性的依柯胰岛素分子从储库中缓慢、持续地释放,如“涓涓细流”般作用于靶器官和组织;在人体内半衰期长达196小时,一周给药间隔内,降糖作用分布均匀,在临床相关剂量下,降糖作用时间可覆盖一周。
一周注射一次对患者来说接受程度更高,实现长效缓释,还能降低低血糖的风险。但尽管糖尿病药物形形色色,我国糖尿病患者管理并不理想。李小英认为,糖尿病管理的重心其实在患者而非医生。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比健康人群的体重指数(BMI)高出2个单位,减重是降糖的关键环节。他提及,目前国家16部委提出“体重管理年”,提倡群众把体重控制好,临床也发现严格控制饮食,减少热量摄入可以促进糖尿病的缓解。此外,糖尿病患者需要针对血糖24小时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异样及时干预。
专家最后提醒: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有年轻化、低龄化趋势,这与日常含糖饮料摄入过多关系密切,建议市民平衡膳食、少吃多动、远离含糖饮料,实现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