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与爱人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黄金屋暂且不谈,却来谈谈颜如玉。我总觉得书中的颜如玉或是知己或是知音,有爱人也有朋友,又或者朋友以上恋人未满。一如高山流水遇知音,红颜知己世难求,朋友、爱人也不易得。
初读史铁生,还是大学时期在图书馆中借的一本书,书名《记忆与印象》,是一本散文集,我最爱其中一篇《轻轻地来与轻轻地走》,文中史铁生那样沉静地谈论生死,“期盼站到死中,去看生”,他说黑夜比白天更自由。那时我总是习惯晚上写文章,读到这篇时更为其描写的白昼和黑夜所着迷,那时我真的爱夜晚,也爱北京冬夜呼啸的北风。后来,机缘巧合要写一篇选修课的论文,论题是关于死亡和濒临死亡,在翻看资料时,我脑海中不断想起史铁生文中那些关于生死的字句,倒是让我对这些文献资料多了些理解,虽不能站到医学门内,却也能站到门外观瞧。不过,事到如今,读过史铁生的许多书,也经过这些年,他所谓“记忆,所以是一个牢笼,印象是牢笼以外的天空”我依旧不是很明白,一切留待岁月。
曾经给一位爱写文章的朋友推荐过冰心的《谈生命》,笔友看过后觉得辞藻太过,修饰很多,我只是笑笑却没说什么。因为我知道这篇文章的密码,了解译码后的本质,但是不说,因为所谓密码即不说。此刻也不说,依旧保留独享秘密的幸福感。
后来我读林清玄,他的文章充满佛语,佛语难懂,好在故事动人,一篇《三生石上旧精魂》,三生情缘读来如同希腊神话般迷人。另一篇《猫头鹰人》,说一贩卖家禽的商贩,偶然捕得一只猫头鹰,也拿去一起卖,竟然卖得比家禽高几倍的价格,于是从今后家禽也不养了,只去捕猫头鹰来卖,几年后作者又偶然碰见了这个商贩,发现他的相貌竟变得和猫头鹰一模一样,每每读到这里我都莫名地惊悸与震动,虽然是篇散文,但我总觉有寓言气质。
三毛全集几乎是一气呵成地读完的,每天一本,短短几天仿佛走完了三毛的一生,和她一起流浪,和她一起坠入爱的沙漠和星空,再同她一起体悟生离死别的遗憾和痛苦。全集读完犹如观看了一场完整的戏剧,方寸间就转换了天地。仿佛她从未走远,始终在沙漠的星空下孤独着、优雅着、独立着、怀念着、自由着。
对于周国平,只是喜欢那句“从沉默的深渊逃向语言的岸”。长久以来,我找到了我最心悦的文字,从此也被文字救赎。
我读木心,读《文学回忆录》,每一讲都包含了许多并不熟悉或者早已知悉的人和事,读来时而惊喜,时而温馨。带着曾经的苦难,在异国他乡缓缓道出整个世界的浪漫和灵魂,博学而幽默,虽然不曾相见,却已然仰慕其魅力。文学、音乐、美学、哲学、天才、灵魂,在他的讲述中这些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人和事都成为朋友,围炉而坐,促膝长谈起来。多年以后,我看陈丹青先生的《局部》,顶欢喜,不只为着那一幅幅遥远的世界和艺术幻想,更是为着那些边读《文学回忆录》便心生羡慕的日子。
有的人写书,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碎片,你爱上了某一个碎片而爱上了他,然后你读遍了他所有的书。有的人写书,每一本书都是一场欢聚,你爱上了某一首歌而爱上了朋友的朋友,又再去寻那个人的碎片。所以,有的书是爱人,一旦爱上,便想了解全部,但是你收集了所有碎片却也难以拼凑一个完整的爱人;有的书是朋友,风景常新,在许多的惊喜中或许会有你的爱人。
自从有了爱人和朋友的想法,就慢慢整理书单,也总想归类,但是归类总是太过理性,唯愿在漫长的人生中有爱人也有朋友,有文字也有欢愉。